买梅花,买桃花
溪流
宋人蒋捷有词《昭君怨·卖花人》,美绝。
“担子挑春虽小,红红白白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丫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此词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词中上品,历代名人大咖均有褒扬,在此不赘。然而,笔者在击节叹赏之余,常有疑窦在心:既然“红红白白都好”,为何还要“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这一问肯定是丫鬟问主人。自己拿不定主意(她也不敢、不能有主意),故有此问。从词中来看,这家人可能是家境颇丰且爱花的一簇。卖花的“帘外一声声叫”,反复地提示老主顾“我来了”;此时的丫鬟不问买不买,而是请示主人是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可见买花之举不是一时新鲜。
“主人”平时可能也是个会过日子主儿。否则,既然喜爱,既然有钱,何不全买?像当今有的大款一样,手一挥:什么梅花、桃花!全包了!词中虽然没有给出买梅花、买桃花的谜底,我们可以判断:主人一定会选定一枝春。无论梅花、桃花,一支足也,天下春光尽揽。
写到这里,我的疑问顿释。
世上情事,说到底,还是一个做人格局的问题。
那“主人”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她一定知道,天底之下,好东西太多,凭一人或千万人之力,哪怕“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又当如何?,“一旦不能有”,则“弃之迤逦”,又有何用?梅花、桃花都是好东西,择一取一,舍一得一,插于瓶中,满屋春意融融,整个春天便装进心里了。所以,深知主人性情的丫鬟,才会小心地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写到这里,想起孟子,想起他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言。悠悠千载飘过,此话和“梅花桃花”相得益彰,仍在启人心智。
舍与得是对待外物的两个极端。在不可兼得的前提下,知道何时、何物当舍或当得,这是人生大智慧。譬如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的时候,无论鱼还是熊掌,择一而取之,既可果腹,又品美味,满好!但明知不可兼得偏是要兼得,变着法儿,想把天下美物尽收帐中,那就“伸手必被捉”了。细细想来,舍得与知足颇有渊源。知足方知舍、方能舍。不知足,一得再得,不该得还要得,得出惯性来了,哪里还刹得住车?何况其本来没有刹车装置呢。结果,那车一路狂奔,开到医院去了,开到法院去了,开到……在这一点,还是苏东坡说得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一种境界。在这个层面我们还可设想一下,如果都归“吾之所有”的时候,能够取舍有度、取舍有道,不就是另是一种人生高度吗?
买花的丫鬟是一位明事理的女孩。在挑春的担子面前,面对若多的鲜花和卖花人的“一声声”诱惑,小丫鬟没有自作主张撺掇主人梅花、桃花一锅端。而是谨慎而巧妙地暗示主人,在梅花桃花之间选一枝。既不僭越丫鬟身份,又懂情知礼不失自我,难能可贵。想起历朝历代亲手送主人走上绝路的帮凶们,笔者不由对词中的丫鬟投去尊敬的一瞥。
到底是买梅花还是买桃花,诗人蒋捷没有明示。
我想,主人可能买了一枝梅花。拥梅消日,“与梅并作十分春”。
我想,主人可能买了一只桃花,让它笑在鬓角,“山桃红花满上头”,多好!
写到这里,我也想买一朵花儿,送给那可爱的小丫鬟。朋友们,你说,我是买梅花呢,还是买桃花?
2024.7.16南国羊城
作者简介:溪流,原名席建华,皖籍人士,雉河布衣。《今古传奇》签约作家,有百余万字见载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曾有散文集《天命》问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