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行业中,管理规模经常是投资者筛选基金产品的参考指标之一。投资规模较大的基金,一方面,其在市场中经历过较长时间的考察,综合投资能力更强,更有可能获取不错的收益。另一方面,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机构,由于自身交易量在市场交易量中占比较高,交易滑点对策略收益的影响相对更大,在买卖股票时的冲击成本也会更高,侵蚀掉部分收益。

长期来看,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明汯投资总经理裘慧明曾在分享中提到,收益是投资能力和管理规模的函数,规模和收益确实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非线性负相关,最核心的还是投资能力——底层策略储备、人才梯队建设、模型迭代效率等。

在他看来,同等的管理规模,投资能力越强超额收益就越高;同等的收益,管理规模越大则投资能力越强。在较大管理规模上仍取得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考验的是团队整体投研能力和策略完整性。

但外界对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感知可能不够直接,更多还是从规模和业绩等显性指标倒推其投资能力。“规模本身不是问题,只要规模已经体现在净值曲线里。”对于量化多头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考察管理人的长期超额收益的可预期性和长期复合的收益率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裘慧明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任全球知名投资机构Millennium基金经理、 HAP Capital资深基金经理,还曾供职于全球知名投资银行瑞士信贷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自营量化交易部门,并担任基金经理。2014年,裘慧明博士创立上海明汯投资。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将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应用到金融市场的私募管理人,明汯投资管理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并成为国内首批管理规模突破500亿的量化私募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