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办的2024年第五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节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上,由陆丰市武术协会选拔的7名选手喜获佳绩,斩获6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

此次比赛共有欧美亚20多个国家218支代表队共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陆丰向外界展现了蔡莫派、青塘拳、逛花门等具有深厚陆丰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

沉甸甸的成绩背后,陆丰传统武术发展状况如何?

蔡莫派

注重实战 强身健体

2019年12月,陆丰市武术协会举行揭牌仪式。

据介绍,陆丰地区历来有着良好的群众武术基础,现有本土武术拳种达56种。目前,三大特色拳种为甲子镇蔡莫派武术、碣石镇逛花门武术以及西南镇青塘拳。

陆丰市武术协会会长林俊杰说,协会成立之初就对三大陆丰特色武术拳种展开了走访,整合了三大陆丰古老的武术门派,还有新进入陆丰的太极拳和咏春拳之类的武术。

林俊杰作为蔡莫派代表这次去北京参加了比赛。

林俊杰8岁在父亲影响下开始练习蔡莫拳,谈及参加此次比赛的感受,林俊杰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最大的感受是,当外国人由衷地赞扬我们武术练得多么好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林俊杰说,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参加赛事,对蔡莫拳的弘扬、推广和传承更是意义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俊杰作为蔡莫派代表参加比赛。

南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支,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蔡莫派是海陆丰地区的一种南拳。

历史上,海陆丰山贼、海盗肆虐,为保家卫国,民间多习武自强,形成尚武风气。

陆丰甲子镇刘仕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开创的蔡莫派拳种蜚声于东江流域、潮汕平原、海陆丰、香港等地区,他的故事更是被拍摄成电影《三脚虎》,并于2018年公演。

刘仕忠自幼酷爱武术,拜多个名师学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刘仕忠不仅精通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门派的功夫,还深得各门派真传,武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16年,年满20岁的他正式出师。在亲友帮助下,他前往捷胜所城(今城区捷胜镇)开设武馆,传授武艺。然而由于年轻气盛,他在一次与当地青年的切磋中不慎重伤对方,被迫离开捷胜,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

在流浪的日子里,刘仕忠并未放弃对武术的追求和对名师的向往。1924年,他在潮汕平原一带一边授徒为生,一边暗中寻访奇人异士张文永。张文永不仅医术高超,武功更是深不可测,且精通天文地理、九流三教。

经过不懈努力,刘仕忠终于在汕头一间小旅馆中偶遇了张文永。然而张文永却以机缘未到为由,与他相约32岁后再相见。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27年。这一年,海陆丰地区发生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刘仕忠在这一时期结识了蔡忠坤等4名革命战友,并加入了革命队伍。

在一次营救战友的行动中,他左手掌不幸被炸药炸断,经汕头医院救治后保住了性命。伤愈后,他回忆起与张文永的约定,毅然返回汕头寻师。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再次见到了张文永,并顺利拜入其门下。

张文永对刘仕忠寄予厚望,不仅用秘制药酒治愈他的断手,还传授了他独特的武艺。经过一番苦练,刘仕忠的左手变得硬如铁锤,成为了他制敌的秘密武器。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张文永认为刘仕忠已学成,师徒二人最终依依惜别,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刘仕忠因左手掌经特殊锻炼后异常坚硬,被誉为“三脚虎”,在武林中声名远扬。

刘仕忠久经游历,最终回到家乡甲子镇。一边开拳馆和跌打药铺谋生,一边内化毕生所学,他将少年时代习得的洪、刘、蔡、李、莫广东五大门派的功夫去芜存菁,研创出了一种全新的拳种——蔡莫派拳术,民间更是因刘仕忠的诨号而习惯称之为“三脚虎”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刘仕忠的儿子刘远成在香港九龙城创立了蔡莫派国术总会,成为第一届会长,并担任武术总教练。

“蔡莫派拳术强调实战性,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极为严格。出手时肘部微屈,留有余地,既能感知对方力度变化,又能迅速反击。”林俊杰介绍,蔡莫拳的优势是拳法密集,防守以反攻为主,马步稳健而灵活,偏实用型。虽是实战拳种,却以“以武会友,以德服人”为宗旨。

现如今在陆丰,蔡莫拳的学习者众多。“我们的学员各个年龄层次都有,没有出现年龄断层,其中以十几岁的青少年为主。主要就是通过扎实训练,达到提升体魄、强身健体的作用。”林俊杰说,接下来想通过影视作品形式等让陆丰武术的这把火烧得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俊杰在北京国际武术舞台获得三枚金牌。

青塘拳

村里人人都能耍几招

青塘拳以拳打为主,讲究手眼身法步全面配合。其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武术的一朵奇葩,在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从三岁小娃到耄耋老人,人人都能耍上几招。

陆丰青塘人全部都是明代碣石卫军人后裔,逐渐衍生成一个尚武的地方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舞狮和武术。

黄旭光便是其中一员。他从小耳濡目染祖辈父辈练拳,热爱武术,并在家学渊源的熏染下颇具武术造诣。作为此次赛事的参赛选手,50岁的黄旭光带着他的青塘拳从陆丰走向了国际舞台。

军拳因在青塘村一带练习人数最多、最成体系,传承至今被称为青塘拳。

“10岁就开始接触了,长辈会口传一些理论,同时要求我们扎马步,差不多得扎一年,马步扎稳了才会教你拳法。”回忆起童年点滴,黄旭光颇有感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镇青塘拳师黄旭光荣获男子其他拳组别一等奖。

青塘拳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明朝年间,倭寇在沿海地区一带横行抢掠,青塘村开基祖黄永兴袭承碣石卫军官,学得太祖拳,并率队伍歼灭倭寇几千名于大德港,使百姓得到生息。

随着倭寇消亡,青塘黄氏后裔解甲归田,习武传统风气不断。经过几代人的传衍,族人黄骞公创出独树一帜的“前伸后弓,运动幅度大,动作严密紧凑,腿法无常,更以左脚出击最为怪异,神速迅猛,综合性攻守兼备”的套路,后人称青塘拳。武术和军狮也就在青塘传承下来,练拳习武、舞狮成为了青塘传统之一。

黄旭光说,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学点青塘拳,“旧时没什么东西玩,整个村子的风气就是学拳习槌,在老辈拳师的言传身教下自然而然一代传一代。”青塘拳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青塘拳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创新?“青塘拳坐架低,体型前伸后拱,运动幅度大。上中下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进退间攻防结合。”黄旭光说,青塘拳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不断在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招式都是在传统套路上演变而来,对人的悟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随着时代发展,青塘拳的内涵和精神也在不断沿革发展,从抗击倭寇、打击海匪的军队文化,发展成团结民心、集聚力量的新时代建设文化。

乡贤合力出资建设祠堂、道路、公园、水塘等文化设施,近年来青塘拳还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在村委与村理事会的积极倡导下,习武者纷纷响应,不仅投身于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的行列中,还积极调解村民间的纠纷,为村庄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同时,他们也充分发挥智慧与热情,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助力乡村的繁荣与进步。

在新时代,青塘拳这个老瓶装上了活力新酒,为青塘新农村建设乃至陆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绝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术青塘拳表演。

逛花门

以德为本 助弱扶困

“一曰以德主身,二曰遵纪守法,三曰平等待人,四曰兼容并蓄。”这是位于陆丰的逛花门武术馆里传承至今的训词。

现逛花门武术馆馆主名叫戴泽光。说起逛花门这门武术,就不能不提他的爷爷戴围。戴围正是训词里那名“德高望重、拳医并蓄、声名远扬”的逛花门创始人。

戴围生于陆丰市碣石镇一个农民家庭。历史上,碣石长期深受倭害,朝廷在此驻军把守并设立碣石卫城,此后碣石卫城武将辈出。

戴围自幼深受碣石卫城习武卫国的民风熏陶,热爱武术又极具武学天赋,精通各种拳术和器械。从青少年开始,他先后习得了南少林棍法的精髓,并承蒙南派拳师陈添光的悉心传授,掌握了李家教与朱家教拳法的深厚功夫。

1931年,戴围清晨在与师傅交流心得时,不经意间看见群蜂在花丛中采蜜,见其势起落交缠、纵横圈点、闪转腾逸。他瞬间融会贯通,遂综合诸家之长,取谐音蜜蜂逛花采蜜之形意,名为逛花拳,并创立逛花门。

戴围先后在碣北、碣石、金厢、桥冲、海丰县、惠来县、揭西县等地开设拳馆,收徒教习武艺,传授逛花门拳。

“以前很多懂武术的师傅也懂得医术,在传授武学的同时也会传授医术。”戴泽光对爷爷的事儿如数家珍,爷爷不仅是一名爱国武术宗师,更是一个济世安民、救死扶伤的名医。

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在惠阳地区、海陆丰和潮汕地区进行抗战,经常缺医、缺药。时逢戴围在此行医授徒,他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游击队的救护队伍中,对伤员进行施治用药,得到了战士们的一致称颂。

戴泽光说,逛花门本着以德为本、以医养武的理念救死扶伤、抑强助弱,深得武林同道之赞誉,大受仁人志士之敬爱。宗师要求门徒要有保国安民之情怀、勤学苦练之恒心,打拳注重精气神结合,练就“心雄胆壮能卫己、眼精手快可敌人”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人戴泽光演练逛花门拳术、器械。

问及逛花门有何特点?戴泽光侃侃而谈,逛花门是以拳法和腿法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拳术,速度快、爆发力强、灵动自如。他强调,逛花门虽是一门极具实战性的武术,但其根本在于强身健体。

“我出生前爷爷就去世了,我师从父亲。但是爷爷以德为本、助弱扶困的逛花门武学精神,值得我辈践行并传承下去。”戴泽光如是说。

一线亮点

346个行政村健身路径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武术运动健身深入人心,参与武术运动的人群逐渐增多。在陆丰公园、场馆等场所,处处呈现一幅晨练、晚练武术的运动场景。

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的重要依托。陆丰市从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入手,通过优化乡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积极购置并安装各类体育健身器材(包括健身路径、篮球架、室内及室外乒乓球台等),持续完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确保村民们能够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先进的体育设施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陆丰市现有体育场地面积共369.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6平方米。同时,陆丰市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全面开放,确保市民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陆丰市已经实现了346个行政村健身路径的全覆盖,每个村庄均配备了包括单杠、双杠、乒乓球台等在内的多种健身器材。此外,部分村庄还进一步配备了足球场和篮球架,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陆丰市借乡村振兴之势,在金厢镇滨海走廊创建了3万平方米沙滩体育公园,融合沙滩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通过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休闲与赛事旅游,吸引运动员与爱好者转化为游客,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产业链全面发展,打造旅游体育小镇新名片。

如今,在陆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全民运动的热潮如春潮般涌动,良好的运动风潮已经形成。

他山之石

佛山为何会成为武术之城?

提及佛山,许多人都会想起这些关键词:黄飞鸿、叶问、李小龙、佛山无影脚、咏春、洪拳……

大家都熟知,国际影星李小龙就出生在佛山。此外,传奇武术宗师黄飞鸿、叶问等也都与佛山有着深厚渊源。

截至2023年底,佛山武术人口规模有30余万人,平均每30人中就藏着一名武术好手。为何佛山会成为武术之城?

佛山不仅是中国唯一的武术之城,还是曾经的中国四大名镇,更是现代的中国品牌之都、广东经济第三城。

佛山人习武与佛山自古以来发达的手工业、工商业息息相关。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核心的佛山,得益于其发达的水系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成为工商业与航运的中心,经济繁荣,百姓富足。

物质条件的富足,促进了佛山武术文化的兴起,正所谓穷文富武。相比于寒门子弟,家境殷实的佛山人拥有优越的习武条件,自然就有了习武强身的传统。

四通八达的水系和繁荣的营商环境,不仅让彼时的佛山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还带来了社会治安的新挑战,因此富人需聘请武师看家护院。此外,大批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也加入武馆,练拳习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身健体、自我保护,并抵抗来自阶级的不公与欺压。

因此,习武逐渐成为了佛山社会底层和百姓追求生活安宁的重要保障。这种全民习武的风潮,极大地促进了专业武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使习武之风席卷了佛山社会各阶层,武馆随之遍地开花。有趣的是,佛山的武术不单单是个人的自我防护技艺,更是一种社区凝聚力的体现。

影视剧里,佛山武林高手众多,算是近代武术的中心。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王牌,从佛山走出的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宗师,以及咏春、蔡李佛、洪拳等门派故事,为中国功夫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资源。

上世纪90年代,香港拍摄了一系列以洪拳宗师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这些电影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使得佛山功夫名扬四海。

近10年来,关于佛山武术名人的影视剧被陆续发掘,《一代宗师》《叶问》等影视作品再次掀起了功夫热潮,让功夫片重新站在了聚光灯下。佛山武术不仅是功夫电影的坚实支撑,功夫电影明星也成为了佛山武术的亮丽名片。

此外,佛山民间丰富的民俗活动与传统艺术也为佛山武术的繁荣提供了土壤,如佛山的庙会、醒狮、舞龙、粤剧等,都能看到武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