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天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汽车界的“一霸”,全中国也就只有比亚迪能和特斯拉正面刚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比亚迪究竟凭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

答案之一就在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斯密是“分工理论”的大牛,他指出在200年前,分工还没普及时,什么事都是一个人包办的。比如,一个人既要种植作物,又得自个儿剪羊毛,还得自己动手织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密的“分工理论”打破了这种现象。他说,一个产业绝不能只盯着“大头针”那一个事儿,如果人人都忙着造大头针,那大家就成了个体户,累得要死不说,还效率低下。他提出,把制造大头针的过程拆分成几个步骤,比如帽、针头、针尖,各自分给不同的工厂,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每个人变得更加专业。

可是,过于专业化也有问题。生产效率虽然提高了,但响应速度却下降了,因为涉及到的环节多,每个环节都要掐一笔利润,最后整个生产链条的效率未必是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比亚迪的厉害之处——它选择了整链条自制,把关键部件比如电机、电池、整车、外壳甚至内饰,全都自己搞定。除了那些太小的生意不做,大生意几乎都亲力亲为。

这样一来,比亚迪就可以在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试想,100个人各赚10%的利润,而比亚迪自己干,赚的是自己的10%,无怪乎在10-20万的车价区间内,无人能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比亚迪可以和特斯拉正面P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比亚迪的全产业链战略也对其他汽车配套商提出了挑战。如果这些配套商没看懂比亚迪的“大局观”,他们可能会失去比亚迪这个客户;反之,如果他们看懂了,就应该主动加入比亚迪的阵营,比如和比亚迪搞合资工厂,共同打造电池、车壳、方向盘等。

很多大型产业链公司已经开始反向布局全产业链。像京东、阿里、腾讯这些大佬,几乎已经把产业链布满。这种模式的创新和演进,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再一次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比亚迪之所以能和特斯拉正面对抗,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产业链的全面掌控和模式的创新。这也给其他行业提供了一个启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对产业链有深刻理解和掌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别看比亚迪现在风光无限,但这都是它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优势,切记不可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