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革命的震荡并没有对民间百姓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在天津的一栋小楼里,一位刚刚十七八岁、生得明眸皓齿的姑娘,正倚在窗口借着微风看着手中的信笺,那是能够让她思念的人为她写的诗词。

这个姑娘叫杨翠喜,是当时天津地区的京剧名伶,而那个给她写下诗词的人,是天津“李大善人”的儿子李叔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子佳人

杨翠喜出生在天津郊区的贫穷农家,和其他穷人家女孩子一样,她连一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只是被人叫做“二丫头”。

都说“贱名好养活”,但是“二丫头”却并不是这样。原本五口人赖以为生的几亩旱田先遇到干旱,随后又遇到水灾,接连几年几乎颗粒无收。无奈之下,二丫头被她的父亲当成“货物”一样卖了几两碎银。

在那个时候,女人和孩子,尤其是穷人家的女人和孩子,经常都是用明码实价“买卖”的。可哪个父母愿意卖自己的孩子呢?还不是被生活逼的?跟在身边只能看着饿死,卖了出去,也许还是一条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岁的二丫头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她被转卖到了靠弹曲“吃开口饭”的乐师家,从那之后她既是乐师的养女,又是学曲的学生,还跟着乐师的姓起了名字:杨翠喜。

不得不承认,都说“女大十八变”,杨翠喜出落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她本人聪明伶俐、机敏好学,十四五岁时就已经跟着养父在当地小曲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声。

当时京剧已经在慈禧的带动下渐成规模,京津地区的王子贵胄富商巨贾也都跟着听京剧。杨翠喜的养父与时俱进,将包括杨翠喜在内的几名养女都送到了天津有名的“天仙茶园”去“进修”京剧。

没想到,两年之后杨翠喜登台唱戏一炮而红,迅速红遍了京津地区,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小花旦”。一时间追捧杨翠喜的“追星族”无数,其中不乏达官显贵和富家子弟,李叔同就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叔同虽然并不是官宦子弟,但家中却也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李世珍是与李鸿章同年参加会试的“同窗”,中举之后曾经当过清廷的吏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级别官员,辞官之后又通过经商成为了一方巨贾,因为乐善好施而被称为“李大善人”。

李世珍不仅出资兴办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并且还在家里收集各种珍贵藏书数千本之多。李叔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是从小就接受书香熏陶,所以在他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叔同原名叫李文涛,字书同,小名叫成蹊,很小就在诗词歌赋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父亲李世珍过早离世,让李叔同并没有享受多少父爱的照拂。好在他的兄长对他格外偏爱,他也格外争气,在16岁时就考进了当时著名的辅仁学院。

不过,李叔同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经常跟着母亲到戏院中听戏,自己也是一个称职的票友,有时候也会穿上戏服上台去“过把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纪相仿、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台上唱戏的人和台下听戏的人因戏结缘,一眼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棒打鸳鸯

我国古时候有“三教九流”的说法,做官的、读书人是与神仙、圣贤并列的“上九流”之列,而唱戏的“戏子”,则是让人看不起的“最下层”的“下九流”之列。

在当时,富家子弟“傍戏子”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结成正果”。主要就是因为阶级、门第观念,让这些人对“戏子”并没有当成平等的人看待,而是当成了“玩物”。

可在这两个年轻人的眼里,什么家庭身世,什么出身背景,在炽热的感情面前,都成了浮云。

然而,当李叔同与杨翠喜相恋的事情透露之后,李家人当即表示了反对,甚至还为了挽回李叔同“年轻悸动的心”,还给他找了门当户对的俞家小姐当老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认同新派思想的李叔同并不同意家中这样的安排,但是却无法抵挡母亲的眼泪和兄嫂的劝解。无奈之下,李叔同只能“含泪娶亲”。

因为封建的思想,让李叔同伤了两个人的心,一个是得到李叔同迎亲消息的杨翠喜,另一个是虽然成亲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丈夫人心的俞小姐。

杨翠喜虽然伤心,但她却依然不断拒绝着身边的追求者,因为她的心里还在等着李叔同,即便不能当正室,能够当偏房、侧室都可以。然而,杨翠喜却并没有等到李叔同来见自己,反倒是得到李叔同“畏罪潜逃”的消息。

原来,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全国开始捉拿“乱党”,李叔同推崇“新学”而被列入“乱党”名单中。为了逃难,李叔同来不及与杨翠喜道别,连夜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刚过门不久的妻子跑到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两个曾经无数次设想将会在一起厮守一辈子的两个年轻人,被阶级、被观念、被社会,无情地“棒打鸳鸯”。

身在上海的李叔同并没有放弃杨翠喜,经常托人向天津写信,然而所有的信却都石沉大海,始终也没有得到从天津邮回的回信。

李叔同并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开已经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远在天津的杨翠喜已经跟着别人“走了”,而他自己也将会走上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轩然大波

“拐走”杨翠喜的人远比李叔同有“来头”,这个人是皇亲国戚载振。

载振的父亲,是当时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庆王爷”爱新觉罗奕劻,也就是说,载振是康熙皇帝的玄孙,和当时的宣统皇帝是一脉相承的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载振正担任农工商部的尚书,一次到天津公办时酒后见到了在戏台上光彩照人的杨翠喜,顿时就已经被迷得挪不动脚。如果不是有公事在身,估计载振就能“长”在戏园里。尽管已经离开天津回到北京,但仍然对杨翠喜念念不忘。

在天津负责接待载振的人,是听命于袁世凯的段芝贵。当时因为日本和俄国在我国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清朝廷决心将军府制改为行省制,袁世凯一心想把手伸到东北,于是就千方百计讨好改制的负责人载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芝贵当天是亲眼见到载振看到杨翠喜瞪大的眼睛,自然知道载振的心思。于是段芝贵找到了“天仙戏园”,花费重金“买断”了杨翠喜的未来,随后转手就将其送给了正在北京“单相思”的载振。

载振得到了这样的“大礼”,自然欣喜异常,一手操纵让段芝贵连升三级,当上了黑龙江的巡抚,而杨翠喜则成为了王孙贵胄载振藏在深宅中的“金丝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李叔同找机会回到天津之后,才从别人的嘴里听到了杨翠喜被“赎身”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砸碎困住杨翠喜的“鸟笼”,而且就连到哪里去找这个“鸟笼”都毫无头绪。

从那之后,李叔同开始专心教书和书画创作,并逐渐醉心佛法,最终在37岁时发妻俞氏病故之后,选择遁入空门,成为了如今人们熟知的弘一法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面,被当成金丝雀的杨翠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攀上高枝”而衣食无忧,反倒是差一点卷进一场塌天大祸中。

没有不透风的墙,段芝贵和载振的秘密交易很快就被人捅了出去,一位叫赵启霖的御史言官在得知段芝贵是靠“送女人”而当上封疆大吏之后,更是直接向慈禧递交了弹劾信,不仅状告段芝贵,而且还把载振父子卖官鬻爵的事情都写了进去,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对杨翠喜“评头论足”。

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后,慈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奕劻作为自己的倚仗。出了这种丑事,就算是看在奕劻的面子上也不能过多苛责载振,同样也不能追究段芝贵背后的袁世凯,于是仅仅是将两名“犯官”革职,却并未查办,而杨翠喜就成为了慈禧口中的“祸国妲己”,替这两个人承担了“罪魁祸首”的罪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载振还算“有情有义”,将杨翠喜偷偷送出了北京城,送到了天津的一个商人王益孙的府上,还陪送了一笔不菲的“安家费”。

就这样,一代名伶杨翠喜,稀里糊涂被卷进这样一场惊天舞弊案,又莫名其妙成为了罪魁祸首。

曾经有人说袁世凯复辟时,段芝贵曾经又找到杨翠喜,利用其名人效应为袁世凯“拉选票”,还有人说杨翠喜和袁世凯“交情甚笃”,经常能够出入袁世凯的后宫,还有人说袁世凯就是沾惹上这个不祥的女人才会复辟失败,仅当了83天大皇帝便梦断黄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传言中最为可信的一种,是她在商人王家颐养天年,据说最后病逝时还有很大的排场。

常言道“自古多情空余恨”,这个道理想必熟读诗书的李叔同和满腹戏文的杨翠喜都应该明白。然而出生在那个混乱、荒唐的时代,又有多少像她们这样“空余恨”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杨翠喜案与丁未政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李叔同&杨翠喜:当时只道是寻常,谁知转眼成路人》彭拜新闻

《杨翠喜:一个民女引发的监察大案》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