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只要站上舞台,周帆就是戏中人。
近日,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周帆入选了2024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她也是全国20名优秀演员中,湖南的唯一入选者。
作为一名“80后”青年湘剧演员,周帆12岁入行,主攻青衣和闺门旦。从传统折子戏到新创剧目,20多年里她诠释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夫人如见》里的“巾帼完人”李闰,《描容上路》中孤苦无助的赵五娘,《护国》里情深义厚的蔡锷夫人……
只要站上舞台,周帆就是戏中人,“是从始至终的热爱,是为湘剧而生。”周帆说。
有着600年历史的湘剧,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彩?周帆和湖南湘剧人有着自己的解答。
坚持与打磨
周帆与湘剧结缘,始于一场“意外”。
12岁那年,周帆前往湖南省艺术学校报考舞蹈班,但当年舞蹈班只招初中毕业生,周帆失望至极。正当徘徊,她被学校一位湘剧科的老师“拦下”,见周帆形体、样貌、年龄、嗓音条件均合适,老师建议周帆报考湘剧科。
相比声乐、舞蹈,湘剧是冷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周帆进入湘剧科“触电”戏曲,开始系统学习四功五法。
回忆起练功的日子,周帆坦言“着实辛苦”。“第一年学校开设了基本功的课程,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训练,学习唱念做打,凌晨5点起来上早课,晚上上晚自习复盘,每天练习腿功、毯功、身段、唱腔,不打折扣。”
陌生的环境、想家时的孤单、高强度的训练、老师的严格要求……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的周帆时常想哭。但她明白,选择了就不能放弃,唯有日复一日地坚持,让每个动作趋于规范和完美。
“作为戏曲演员,每天都要练功。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老师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一年的刻苦训练,周帆在当年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她兴奋地跑到公用电话亭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父亲问:“那你还转不转科呢?”周帆毫不犹豫地说:“不转了,我要学下去。”
第二年学习剧目,周帆遇到了对自己帮助甚大的戏课启蒙老师——国家一级演员陈爱珠。周帆作为女主角,第一次登台演出传统湘剧折子戏《周氏当绢》。“一个学期的打磨,任何一个眼神、一个水袖、一个唱腔——全是老师手把手地教。”这部戏于周帆而言是“深入骨髓”,“湘剧600年,折子戏流传了这么久,传统不能丢。一代代演员演下来,这就是传承。”
理解人物,成为人物
7年湘剧科班学习生涯结束,19岁的周帆进入长沙市湘剧院,主攻青衣。
青衣重唱,周帆从不间断练唱、练身段,功底日益精进。她对人物的诠释,也随着自身阅历的积累、年龄的渐长、世事的观察,有了更立体的解读和演绎。
2023年5月30日,《夫人如见》在长沙梅溪湖大剧院首演,作为女主角的周帆在舞台上一鸣惊人。她把谭嗣同的夫人李闰的柔情、深情、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名革命女性的时代蜕变、精神觉醒——从封建礼教旧家庭中的循规蹈矩,到追求精神独立、人格自由。
《夫人如见》是第一部以周帆为女主角的新创剧目。从前期采风到创作、再到演绎,周帆深度参与。“要饰演好李闰,必须了解她的生平,包括到她生活过的地方去采风。”周帆三次前往浏阳采风,同编剧讨论剧本,仔细研读揣摩人物,“理解人物,塑造人物,然后运用戏曲学习中的手眼身法步等技巧来演绎人物,最后成为人物,整个情绪层层递进”。
周帆前后三次前往拜谒谭嗣同和李闰的墓地。“第一次是准备排演这出剧的时候,第二次是剧本创作出来后,我对人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第三次是这部剧首演后,我的感情更浓烈。”
周帆深刻地记得,第三次前往祭拜的那天,下着濛濛细雨,一种莫名的感伤萦绕心头。走到谭嗣同墓前,周帆止不住地哭。“我感觉我就是李闰,站在了我夫君的墓前。谭嗣同是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他的背后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支撑?李闰为了完成夫君未竟的事业,付出了很多。当我对这个人物赋予了感情演绎后,此刻站在墓地前,感情不一样。”
《夫人如见》至今已排演6场,场场爆满。周帆因在剧中展现的扎实精湛的功力、大开大合的表演、锐意创新的表现,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该剧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跨界与创新
“在古戏台上,传统戏经由一代代人亘古不变地演绎——这是根,不能丢。现在的新创剧目,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时代的变迁,进行艺术创造,包括灯光、舞美、服装、化妆等新技术的加持,更贴近现代审美,从而让现在的观众接受我们的传统艺术。”周帆说,湘剧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2023年,结合流行唱法和京剧唱腔,音乐人张淇与演员曾黎跨界演绎《武家坡2021》狠狠火了一把。“《武家坡》是京剧中的一个传统戏,融入现代流行音乐,观众觉得戏曲原来可以这么‘高级’!于是观众愿意再去重看《武家坡》,重新走近京剧。”在周帆看来,流行元素和戏曲的碰撞,让传统文化实现破圈。
周帆不曾停下探索与尝试。2022年长沙市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上,周帆和另一位演员合作《赤伶》,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大受好评;在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排演的湘剧戏歌《琵琶叹》中,周帆用流行唱法结合戏曲传统,演绎了一个苦难而坚强的赵五娘,节目登上了央视舞台。
周帆不断吸收其他剧种之长,融合到湘剧表演中。在演绎李闰这一角色时,她打破传统限制,一改传统正旦端庄稳重的路子,创新运用花旦的表演程式,在身段、道白、表演上借鉴了话剧的表演方式,让舞台上的李闰更真实、更合理,“她不会像古人那样走路说话,必须贴近生活,才能打动观众。”周帆说。
2017年5月,周帆带着湘剧高腔折子戏《秋江》,登上法国国家歌剧院的舞台。2017年9月,周帆进京演出湘剧高腔《护国》,湘剧第一次登上国家大剧院。
对湘剧始终如一的坚守和钻研,周帆获得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田汉表演奖”、湖南省中青年折子戏演员大赛金奖、长沙市“杜鹃花艺术节”金奖、湖南戏剧芙蓉(表演)奖等荣誉。
“七八年前,舞台下的观众都是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现在,来剧场的观众基本都是年轻人。”周帆说,“只要你愿意走进剧场,沉下心来,你一定看得懂湘剧。只要你愿意走近湘剧,你就会爱上湘剧。”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帆也在不遗余力培养学生。“年轻人在湘剧舞台一线,守得住清贫,只为对湘剧事业的热爱。湘剧人依旧在坚守、在传承、在创新。”周帆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