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而言,商业项目是不需要打广告的。
它自己就是线下重要的流量入口,且拥有看得见,可感知,有明确画像的优质“流量”。现在提得比较多的“空间运营”,本质就是要把项目流量变现的功能放大。
流量是一切变现的基础,但变现不局限于收割流量。尤其当货越来越难卖,变现路径需要主动扩宽,“多经”的kpi也就变得越来高了。
“多经”是建立在空间价值的基础上。区位、品牌、客流等因素,与空间价值是彼此依存制约的关系。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实现“空间”的单独提质,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因为社交媒体,思路被颠覆了。
实体空间的“流量”在以往指的就是客流。现在,你完全可以再拎一条线:线上流量。
理论上,实体空间的吸附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借助线上传播,目的就是要穿透物理的阻隔,同时打破区位、品牌等制约,让空间单独提升溢价。
这一点,在有特色造景,以及文旅属性的项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就算不具备先决条件,也可以造“内容”。
毕竟“爆款”靠命,大家的机会是一样的。
这个暑期,旅游城市们扎堆卷起了“高温文案”。
商业项目们利用外墙大屏作媒介,以高温为题,通过能引发共鸣,或有反差感的文案,让网友愿意主动举起手机,参与到互动和分享。
这是很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的玩法。
文案的力量,隔着屏幕感受没那么强烈。这周,我去了一趟重庆。顶着40多度的高温走在解放碑,抬头看到国泰广场大屏幕上“辛苦您了,这么热还来重庆耍”的文案时,那一刻的共鸣感瞬间上头。
当你还在会心一笑时,人家下一屏变成“打卡完了,进来吹吹空调”。这个时候,你顺着光就去了。
重庆国泰广场,靠着这波营销成功吃到了流量红利。其在小红书上收获大量自来水,项目曝光量激增,这块大屏还晋升为解放碑的打卡点。
相关笔记的评论里,外地网友赞重庆人幽默,有的还猜测是不是国泰团队换00后接手了。
今年,国泰广场在商品组合上做了调整,加码了二次元品类,这波营销也正好强化了“年轻力”的印记。
据说,靠文案出圈后,要来上这块屏的广告都开始排队了。不仅项目商家,还有很多外部资源来抢位置。项目方估计也顺势调整了广告位和报价,这不直接就助力“多经”收入的提升嘛。
就在前天,国泰广场趁热追击,上线了七夕限定文案。大屏背景由凉意的绿色变为红色,文案一如既往走了“反差”挂,从线上的反馈来看,网友们很吃这套。
图源小红书@猫猫出游记
其实,有大屏的项目一抓一大把,文案也很容易copy。重庆国泰广场能出圈,一方面因为时机抓得准,也得益于解放碑区位优势;另外,这个项目因为地势的原因,人是可以走到屏幕面前的,屏幕成为了拍照背景板,互动性更强。为了便于大家拍照,项目方还对部分画面进行了延时。
传统认知里,大屏越高,辐射面越广,昭示性和广告效应也更好。但你再高,辐射面也没办法和线上比。当下的传播生态,“话题”和“互动”才是流量密码。
靠文案还能吃多久红利我们不得而知,但靠内容为空间实现增值的收效显而易见。
估计,项目团队也正在焦虑后面的互动形式要怎么搞。流量的生意,就是要逼着你不断玩新东西,卷内容创意也卷行动力。
CONTACT US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