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分会公布了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初步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显示,7月1-31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 172.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2%,较上月同期下降 2%。但新能源车表现较为强势,单月零售 87.9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 37%,较上月同期增长 3%。
按照这一数据计算,2024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占比达 50.84%。这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有完整月份突破50%。早在今年4月前两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成超50%的佳绩。从周到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电动化显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主流,而燃油车加速成为小众市场。
作为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军者,比亚迪7月销售新车342383辆,月销量持续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销售340799辆,同比增长30.5%,份额稳占新能源1/3,成新能源车渗透率上涨的最大助推器。随着第五代DM技术覆盖面变广,相信比亚迪的销量还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也将继续为加速新能源替代燃油车提供有力支持。
与新能源车市场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燃油车市场,尤其是合资品牌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表现。在7月份,本田在中国只卖出了5.2万辆,同比下滑41.4%。而丰田,7 月在中国市场新车销量为 14.34 万辆,同比下滑 6.1%,要知道这两个品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采用了以价换量的销售方式。
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双助力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购车行为上开始回归理性,更重视性价比,更务实,也更注重优秀的产品体验。正因消费观念的改变,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都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国内新能源车才有了腾飞的可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也令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不断下降,“电比油低”已成现实。
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实打实地用技术代差对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就拿比亚迪第五代DM为例,得益于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赋予强大的技术基底,搭载该技术的车型百公里亏电油耗可低至2.9L(NEDC)和综合续航可达2100公里(NEDC)。无论是燃油经济性还是续航能力都是过去传统燃油车所无法触及的高度。
随着销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新能源车也逐渐成为普罗大众选车清单里的前列,它们的产品优势也正在消费者之间口口相传,尤其是90后和Z世代消费者。根据《中国汽车(金融)年鉴》指出,随着90后和Z世代的成长,中国汽车消费出现新风向:他们不仅喜欢新能源车,更偏爱中国品牌。
除了消费观的改变外,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也令消费者清晰地看到了用车的便利性。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突破超千万台,维修保养的网点遍布全国。以上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让世界看到中国汽车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在“狂飙”,国内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厂商之间拼技术、拼渠道、拼声量,最终得益的终究还是消费者。而且强大的中国汽车不仅国内消费者能看到,我们还远销国外,让世界消费者也能看到。在2023年,中国以491万辆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在海外市场的“新三样”之一。
到了今年,国内车企的出海进程再加速。截至7月,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已超23.3万辆,接近去年全年海外销量。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诸如泰国、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也都设有比亚迪乘用车生产基地,产业链全球化正不断加速,助力全球新能源车发展。8月5日,比亚迪连续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从去年的第212位跃升至143位,成为年度排名升幅最大的车企。
拥有良好技术储备的中国车企还对合资进行技术反向输出。包括大众、捷豹路虎等多家海外车企主动与我国车企寻求合作,共同研发制造新能源车产品。接连诞生的中外资车企间的战略合作,被业界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各大车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蓬勃发展,从纯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车也在多个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当地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力量。不久的将来,全球车市定会吹起“中国风”,感受到属于中国新能源车的独特魅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