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参保最近出了个新规定,大家有留意到吗?
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其中,《指导意见》对于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零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对于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人员的约束机制尤其引发关注。
参保长效机制有哪些“硬举措”?将给参保人带来哪些“医保红利”?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政可以概括为3项“两个”。
——“两个激励机制”。
“连续参保有激励”,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群众,从第5年起每连续参保1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至少1000元。
- “医保基金零报销有激励”,对于当年没有使用医保基金的参保群众,第二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至少1000元。
——“两个放开放宽”。
意见明确放开放宽参保户籍限制,提出推动外地户籍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在常住地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儿童及时便捷参保。
- 此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进一步扩展。根据意见,职工医保个账共济范围扩展到近亲属,即从此前的配偶、父母、子女拓展到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同时推动共济地域逐步扩大,探索跨省个账家庭共济。
——“两个等待期”
根据意见,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非集中征缴期缴费参保人员、断缴人员再参保明确固定和变动待遇等待期规则,其中固定待遇等待期为3个月。
- 变动待遇等待期则是每多断缴1年增加1个月。等待期里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将不予报销。
整体来看,解除了很多限制,提升了医保的公平性,这个是好事情。
但重点我想聊聊这其中的约束机制和目前医保面临的一些问题。
什么是两个等待期
医保每年都有一个设定的集中参保期,一般是每年的9-12月,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缴费的时期。
通常人们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医保费用的缴纳,以确保能够享受医保待遇。
然而,也存在一些情况,比如有些人可能不愿意在这个时间交,或者忘记了,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在非集中参保期间进行缴费。
之前的规定是,无论你何时缴纳医保费用,只要你完成了缴费,就能正常享受基本医保的待遇。
但现在政策有所调整,如果你没有在集中参保期间内缴费,那么即使你后续补交了费用,也会面临三个月的固定等待期。
在这段等待期内,如果你生病了,医疗费用将不会得到报销。
而且连续未参保的人,这个期限还会拉得更长,会根据时间再拉上几个月。
比如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以后的变动等待期不少于3个月,加上原有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则仍需至少等待6个月。
所以就单看这条,对于之前不重视或者不及时缴纳和断缴的人群影响最大。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可能预估自己什么时候生病,或者生什么病,万一交了很多年没用上,想着不交了,结果这年生病了,到时候拍大腿都来不及。
逐年上涨的居民医保费用
目前,新农合已经和城镇居民医保合并,统一叫做城乡居民医保,简称为“居民医保”,
像老人、小孩等没有工作的居民,交的都是这种。
虽然已经合并很多年了,但因为大家叫习惯了,还是会把农村人交的医保叫做新农合,也比较好理解。
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大家对医保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社保,很多人交社保主要就是为了医保。
但一个不得不说的现象是,居民医保越来越贵了。
刚开始新农合每人每年是10元,到去年已经涨到了380元,至于今年是否还会继续上涨,暂时还不得而知。
从10元到380元(部分地区会更高),逐渐上涨的个人缴费标准,让一些人感受到了压力和负担。
虽然医保费用相对较低,但对于部分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一个人380元,一家5口人,就是将近2000元了。
如果单按照种地作为收入来源的话,两亩地,一年也就收入6000元不到,这一下,就要缴纳一半。
试问如果是你,你敢为保险一下子交收入的一半吗?
再看今年农业相关的新闻吗,那么多干旱洪灾,天公不作美,人家的收成可能都没有了。
在他们看来,医保既不能立即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也不能改善当前的医疗条件,因此,在权衡之下,断缴医保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
所以现在很多农村家庭在面对医保缴纳时,采取了一种折中的策略:他们仍然会参与缴纳,但主要只为家中的老人缴纳,而自己和孩子则选择不缴。
这一选择背后,反映了他们对医保制度的深刻理解及自身经济状况的权衡。
他们明白,老人因年龄增长面临健康风险增大,因此为其缴纳医保以承担基本保障显得尤为必要。
相比之下,年轻人和孩子身体状况较好,医保作用不明显。这种策略实质上意味着农村家庭在以自身冒风险的代价来节省开支。
体现在数据上,从2019年开始,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就开始逐年下降。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7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为96294万人。
相较2022年的98349万人,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减少了2055万人。
断缴的原因
在基层,农民缴纳医保的意愿降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剧。
一项原本旨在惠及广大民众的政策,如今却遭遇了受惠对象的冷遇,这显然不是通过简单的加强收缴力度或改变收缴方式就能解决的问题。
农民们虽然急需降低医疗成本,但他们认为医保制度并未真正解决他们的需求,因此不愿缴纳医保,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而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财政补贴的支付增幅已经大幅超过了个人缴纳医保金的增幅,给各级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和个人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社会的反馈却并不如预期般积极。
个人觉得,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点:
缴纳基数连年上涨
医保缴费应当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相匹配,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居民承担着较重的负债,他们的收入增长幅度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入下降的人群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社保缴费基数的年年上涨,无疑给部分居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尤其是那些收入并未持续上涨的居民,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缴费负担。
在一定的收入区间内,收入下降的居民不但不能少缴费,反而还要多缴费,这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以深圳为例,前段时间社保缴费的大幅上涨,对于那些基本工资不高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不得不接受社保扣款增加的现实,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社保缴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该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施策的手段,避免给他们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
政策宣传和教育不足
医疗保险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足,导致许多农民对医保政策的理解相对浅显,未能充分认识到医保的长远益处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
这种认知上的不足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续保决策。
有些居民可能觉得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短期内不需要医疗保障,或者觉得医保报销的门槛较高,实际收益并不明显,因此将缴纳医保视为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然而,居民医保实际上是一项极具福利性的政策。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个人最低只需缴纳380元,而财政则会补贴640元。
个人缴纳的部分与财政补贴共同构成了医保基金,用于支持参保人员的医疗报销。
这项政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
尽管如此,很多农民却反映医保的报销比例较低。
他们在乡镇卫生院使用医保看门诊的费用,甚至高于自费到诊所看病或到药房买药的费用。
这种直观的感受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缴纳决策。
在具体缴纳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都表现出不情愿的态度,这往往源于他们对复杂医疗政策的不了解,甚至将在医院看病时的不愉快经历转化为对村干部的抱怨和对医保政策的抵触。
这种抱怨不仅影响了个人的选择,还在群众中产生了相互影响,
最终导致了群体性的认知偏差:“医保的好处并不大,交了也是白交。”
这种错误的认知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对医保政策的误解和抵触情绪。
写在最后
最近正好处于奥运期间,许多人都在关注远在千里之外的巴黎奥运会,就连运动员比赛场之外的一些八卦新闻也能连篇累牍地报道。
各种社会新闻热点也层出不穷,比如该不该打掼蛋这个问题,也有媒体花费大力气连发三篇。
但是影响普通人切身利益的医保改革,却好像没有多少媒体报道?
除了官方媒体寥寥几篇的发布,并没什么人关注。
那些能影响你的重大消息,都会在无声无息间拿走你的利益。
我想说,医保非常非常重要,也是大家很关心的民生问题,所以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看完,看完之后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当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我都强烈建议大家坚持缴纳医保。
医保就像是我们背后的无形臂膀,当面对人生的无常和挑战时,它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尤其是在今年农业受到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家庭的收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医保的重要性更是凸显无疑。
所以,尽管面临各种经济压力和困难,我们还是要尽力为自己和家人缴纳医保,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兜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