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门开。”农历鬼月已经到了。

关于鬼月的禁忌你知道有哪些?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道教又叫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则俗称鬼节、亡人节。

烧纸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纸仪式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同时具备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

此名源于道教,其节俗始于古代儒家秋尝祭祀的古老习俗。

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日三节的形态,即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间善恶,民间祭祀祖先、孤魂野鬼。

中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元节

佛教受儒家影响,设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又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注重孝道,因此中元节祭祖节俗得以扎根民间。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十字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字路口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七月十五作为自然日,一是针对月相而言,“十五日”又称望日,在一个月中,此夜月相最为圆满。

再者,根据农耕月令,七月预示收获季节的来临。

且已有学者认为,七月十五作为节日被庆祝,最初可溯于夏代甚至远古的月亮崇拜,具体到社会活动层面,则为满月之时举行的“跳月”庆典。

按照儒家的礼制,秋天要对祖先进行秋尝之祭。

所谓“尝”,是指请祖先品尝当年秋天成熟的新鲜粮食谷物。

这既有对祖先庇佑丰收的感激,也有以不敢独享食物的举动向祖先表示的敬意。

中元节所在的农历七月正属秋季,因此,如果要追溯中元节最早的源头,大概就是秋尝祭礼了。

同时,农历七月十五在儒家的易学中同样有着特殊含义。

汉代儒家通过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研究,提出“消息卦”说。

“消”即减弱,“息”即增长,“消息”即指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消长变化。

汉代的经学家按照这一原则,在《周易》中找出12个特殊的卦,其中代表农历七月的是否卦。

否卦的卦爻排列恰好是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卦为三个阳爻、坤卦为三个阴爻。

祭祀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祀物品

这代表农历七月刚好处在阴阳二气均分的位置,是一年中阴阳平衡的节点;同时,它又是阴盛阳衰的起点——是阴气超过阳气的开端。

而十五日恰好是农历七月的正中。

因此,七月十五就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变化趋势逆转的最中心点,从此之后,阴气渐盛、阳气渐衰。

在古人的观念中,逝去的亲人已经去了阴间。

因此,在农历七月十五阴阳变化的中心点祭祀亲人,可谓“恰逢其时”。

佛教有“孝经”之称的《盂兰盆经》,该经主要情节为目连救母,核心意涵则是宣扬孝道。

相传佛陀弟子目连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的母亲‌青提夫人,生前家中甚富,但吝啬贪婪,且从不修善。

死后,她因业力刹那间便入了‌饿鬼道,受种种苦。

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母亲所受之苦,便运饭给其母吃,但饭食一进其母口中便化为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于是祈求于佛。

目连救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连救母

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

目连依佛嘱行事,最终使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

盂兰盆节由此而来。

举行盂兰盆会,既满足了佛教传教之需要,又迎合了祭祀祖先鬼魂的孝道传统,在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与民间自发的推广之下,这一仪式便逐渐成为固定的节俗流传开来。

“中元”,是与“上元”“下元”并举之概念,三者合称为“三元”。

元者,始也。

“三元者,气之本,正气者,道之宗”,所谓“三元”,即天、地、水三种元素。

在殷商卜辞之中,已可见对于天地的原始崇拜。

这种崇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丰富成熟,及至春秋,水神信仰已从天地崇拜里分化出来,成为具有独立神格的祭祀对象。

与此同时,原本抽象的信仰对象逐渐人格化,并形成了一套与凡间相互映照的“官僚化”神灵体系。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与生俱来的地缘优势使其无需像佛教那样逢迎中土文化,其节日主题不止于迎合孝道,而是扩大到“分别善恶、降罪拔苦”,使这一节日具有更为广泛的现实意义。

清明与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这个“鬼节”与清明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旨在让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脱超生,而且还顾及孤魂野鬼。

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这个特殊日子的关键词。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

放焰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焰口

“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

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间于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边焚烧纸衣,叫“施野鬼衣”,有的还焚烧纸车、纸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让他们找见归去的路,速速离开。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

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用木、纸、荷叶等做成荷花形状,中间点上灯盏或者蜡烛,有的还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放于水中,任其漂流,为的是给亡魂照明引路,让他们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放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灯

如果一盏河灯在水中沉没,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