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那个被枪决的女人好像没死,我看到她还在喘气。”

1930年11月14日,枪决之后,一个国民党士兵跑来向上级这样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的某天,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抹着眼角浑浊的泪水,向劳改厂的首长讲述着自己在40年前那天的经历。

他说,那天杨开慧被开枪处决之后,并没有立即死亡。

40年来,这件事一直被压在他的心底,从未与他人说起过。除了他自己,和当年参与枪决杨开慧的国民党军官,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就连毛主席也毫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心头的重量越发沉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最终,他承受不住心灵的重担,向领导坦白了一切。

那么,那天被执行枪决之后,杨开慧身上又发生了什么?

杨开慧其人

杨开慧,字云锦,号霞,出生于1901年11月6日,是湖南长沙人。她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板仓先生”杨昌济。在那个尚且处于封建社会的年代,杨昌济却不像以往其他读书人那般古板陈腐,反而给女儿取了名、字和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济没有遵循旧社会惯有的思想,而是尽己所能打破了施加在自己与家人身上的束缚,以自身的行动做出表率。他将女儿送进学校读书,让她与男孩一般无二地接受教育,拓宽眼界。

杨开慧本就十分聪慧,再加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使她很快就成为了校内成绩最为优异的学生之一,并长期保持下来。她入学时只有7岁,而当时的初级小学通常的入学年龄是10岁。在周边同学都比自己大三四岁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成绩,可见杨开慧对学习有多认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10岁的杨开慧受到先进的思想熏陶,决心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旧三民主义。于是,她提出前往衡粹女校读书,还带动母亲和她一起去学习。母亲从未上过学,但在女儿的鼓励下,还是与她一同前往。遥远的路途也不能阻挡杨开慧的决心。

就此,杨开慧与母亲一起成为了衡粹女校的学生。母亲进入实业班学习,女儿则上小学班。时人对这对母女共读同一所学校的故事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3年,此前一直在德国考察教育的父亲杨昌济回国,在故乡湖南担任一名教师。年轻的毛主席是他最看重的学生之一。

因为杨昌济博学多识、眼界宽广,当他工作之余有闲暇在家的时候,也有不少学生会前来拜访,请教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毛主席。

每当有人前来找父亲讨教,杨开慧便会坐在一旁,安静地听他们讨论。此时的她正在休学期间,所以有很多时间用在这件事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着父亲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积极探讨救国之道,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而忧心时,杨开慧总会被他们的精神和爱国之情所打动,被这份理想与信念深深吸引。

同时,她也注意到了学生之中那个被父亲称呼为“润之”的青年。在父亲的介绍下,两人很快熟悉起来,毛主席在向杨昌济请教问题时,时不时地也会同旁边的杨开慧聊上几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杨昌济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举家北迁。虽然万般不舍,两个年轻人还是不得不分离。

杨开慧本以为往后就再见不到那个青年了,没想到毛主席很快也来到了北京,与杨昌济讨论有关组织新民学会的事宜。在这里,两人再次相见。

在杨开慧为与毛主席再见而欣喜不已的同时,对于能够再次见到这个自己颇为欣赏的学生,杨昌济也十分高兴。他见毛主席刚刚来到北京,还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便主动提出让他先住在自己家里,还推荐他去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做管理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大工作的同时,毛主席总会在闲暇之余抽空旁听北大的课程。

每日回到杨昌济家中之后,他也常常与恩师探讨国家大事,思考救国之策。在长时间的旁听之中,杨开慧渐渐被这个青年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此前便萌发于心底的那丝好感慢慢增长,越发明显。

对这个学识丰富的师妹,毛主席也有同样的感受。顺理成章地,两个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他们陷入热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女儿与自己最得意的学生走到一起,杨昌济心中十分欢喜。这个学生有着万里挑一的品格与见识,女儿和他在一起,怎能不令杨昌济放心呢?

次年,杨昌济生了一场大病,杨开慧日夜守在他的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

不幸的是,杨昌济还是没能坚持过去。第二年,杨昌济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此事,毛主席立刻将手头的工作暂时放下,赶到杨昌济家中。他陪伴在悲痛不已的杨开慧身边,安慰着她。之后,用半徒半婿的身份,毛主席为杨昌济守灵并办理后事,最后与杨开慧一同回到了湖南长沙。

在毛主席的劝慰之下,杨开慧慢慢从沉重的悲伤之中走出。她下定决心继续自己的学业,绝不让父亲失望。

回到湖南后,杨开慧便进入福湘女中继续学习。这一年的冬季,她与毛主席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两人之间,没有嫁妆、没有花轿,更没有特意布置新房——他们早已在心中坚定了信念,要坚决与旧社会的旧习俗切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这一年,杨开慧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又加入我党。她时常推掉学校的课程,“擅自离校”来到大街上,参与或组织各种工人罢工、学生游行之类活动。

随着杨开慧逃课并组织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学校也对她越发不满。最终,杨开慧被学校开除,但她并不后悔,而是继续与毛主席一同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去。

革命伴侣

1927年,毛主席开始准备组织秋收起义。此时,杨开慧与毛主席已经有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但为了革命事业,虽然不舍,他们依然就此告别。临行前,杨开慧对毛主席千叮万嘱,让他一定要注意安全,毛主席也依依不舍地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和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板仓老家,她继续暗中进行革命活动。即使中途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也没有放松下来,而是积极领导和参与当地农民运动。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她的存在,在反动派的眼中也越来越刺眼。

1930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气急败坏。他知道毛主席的妻子就在湖南,并且这些年一直在进行革命活动,便当即下了通缉令,给出1000银元的高额悬赏,让手下在全湖南展开地毯式搜索,说什么都要把杨开慧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之下,杨开慧不止一次地逃脱了抓捕。但身上的通缉令让她无法经常与孩子见面,只能将孩子安置在母亲家中,独自流亡在外。

长时间无法相见,让她心中对孩子们的思念日益增长。而且母亲年事已高,照顾三个孩子谈何容易?于是,杨开慧时不时便会寻找机会避开反动派的眼线,乔庄一番回到老家,看望母亲和孩子。

但反动派也料到了这一点。

被捕

1930年10月的一天,杨开慧正同以往那样回家看望,一群国民党特务就冲进屋子,将她包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开慧别无选择,她维持着冷静,被特务带去了监狱。

无论面对何种酷刑,杨开慧都绝不松口,不透露半分情报。

特务威逼利诱,告诉她只要退出我党,并与毛主席脱离关系,他们就会放过她。但杨开慧坚定地拒绝了。她相信毛主席和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中国与新社会一定会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狱之外,各界人士对杨开慧被捕义愤填膺,他们联合要求国民政府立刻释放杨开慧。眼看群情日益激愤,国民政府也开始松口,要求何键结束对杨开慧的关押。

不料何键恼羞成怒,面上应下国民政府的要求,转头就下令对杨开慧进行处决。

11月14日,杨开慧被押到识子岭的刑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

她面上无半分惧色,转过头来,横眉冷对身后的刽子手们。

随着一声枪响,杨开慧倒在了地上。

这群刽子手,开枪之后便收起枪,没有多看杨开慧一眼,结伴跑到别处喝酒去了。

喝酒吃肉,好不快活。正当他们大肆谈笑的时候,一名国民党战士突然跑来汇报:

“长官,那个被枪决的女人好像没死,我看到她还在喘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刽子手们一听,心中顿时一阵恐慌。执行枪决后“犯人”不死,这属于办事不力了,要是让何键知道,他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现在必须有个人去补枪。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办这件“晦气事”。

安静许久,其中一个人瞥到一旁的一名小兵,便把他叫过来,命令道:

“你,现在立刻过去刑场,给她补上一枪,确认她死了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兵名叫姚楚忠。听从上级的命令,他带着枪前往刑场。

“犯人”果然还留有一口气。

看着那倒在血泊中微微颤抖的身影,他几经犹豫,还是在身后长官的催促下举起枪,扣动了扳机。

尾声

身为最终导致杨开慧死亡的那个真正的刽子手,姚楚忠始终将这个秘密埋在心底,不敢说出。但在求得一时安宁的同时,他的心中也越来越焦灼,眼前仿佛一直回放着那鲜明的一幕。

四十年后,他终于支撑不住,对劳改场的领导将一切全盘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组织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1974年7月,姚楚忠被以反革命杀人罪的罪名判处死刑,并被立即执行枪决。

时隔40年,打向杨开慧的那颗子弹,终于还到了姚楚忠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