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伏牛山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员李铁军给白崇禧发去“捷报”:解放军主力已经被我包围,不出三日,我定将陈赓活捉!
岂料,白崇禧却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废物!解放军主力在你后面!”
李铁军大惊,连忙策马回援。
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我军趁敌不备,以少量兵力成功围歼了国军一个整编师。
陈赓究竟在哪里?他又使用了什么计策围歼敌军呢?
陈赓临危受命
老蒋发动全面内战后,便调集了全部兵力围攻我军各地解放区。整整一年内,我军多个解放区便已沦陷。
面对老蒋的步步紧逼,毛主席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策:将战火烧到国统区。
这样一来,敌军就不得不调回兵力,我军各大解放区也能借此缓解压力。
之后,毛主席便对刘邓大军下达了“挺进大别山”的命令,安排他们深入敌人内部建立根据地,威胁南京和武汉的国民党政府。
老蒋得知后,立即给驻守在河南的白崇禧发去消息,命他立即跟进刘邓大军,防止他们进入大别山。
白崇禧统领的桂军是出了名的“狼兵”,连陈毅都在他们手上吃过亏,实力不容小觑。
中央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派遣兵力策应刘邓大军行动。众人商讨过后,决定在东西两路各派一路大军,护送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兵如神的粟裕将军。
就在前不久,粟裕刚刚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了国军的“王牌师”七十四师,老蒋的爱将张灵甫也在这场战斗中殒命。
周总理说,这一仗是解放战争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粟裕的作战能力也得到了领导们的信任与重用。
但是鲁西南的形势严峻,光靠粟裕一个人是不够的。然而,众人左思右想,也没能想出一个可以与粟裕比肩的将军。
这时,毛主席沉思了半晌,然后开口道:“将陈赓调过去吧。”
众人不禁讶异,陈赓的位置可不太高啊,甚至都比不上粟裕。粟裕好歹也是野战军的司令,而陈赓却只是中野的一个纵队司令。
虽然在抗战时期,陈赓带着三八六旅打出了我军的威名,但是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却少之又少。
这么重要的任务,真能交给陈赓吗?此时,众人对毛主席的决定还持保守态度。
但毛主席早就看出了陈赓的实力非同一般,只是缺少表现的机会。在陈赓之后的一系列表现中,也明确印证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
于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中央将配合刘邓大军作战的任务交给了粟裕和陈赓。
在经过严密的部署后,三路大军以刘邓大军为首,粟裕与陈赓在东西两路,形成了一个“品”字形,朝着中原进发了。
陈赓兵团被当作一个方面军委以重任,足见中央对他的看重。
陈赓也下定决心,绝对要打赢这场战斗,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
中央交给他的任务是在河南中部建立根据地,吸引白崇禧部队的火力,阻止敌军北行。
陈赓接到命令后便立即行动起来。结果他刚一进入河南,便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河南遭遇困境
陈赓发现,从太岳军区转到河南的这一路上,一直有一股不大不小的敌军对他们紧追不舍。
经过仔细观察后,他认为这股敌军并不是白崇禧的桂军,更有可能是哪支国军的散兵,威胁并不大。
一开始,陈赓本想直接将这股敌军消灭,但是每次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准备迎战时,这股敌军便又消失不见了。
等陈赓整装待发,敌军又立即跟上来,不断对他们进行骚扰。
陈赓不厌其烦,于是便派了一支侦察队前去探查。结果侦察兵在经过侦察后发现,这是国民党的李铁军部队。
听到“李铁军”这个名字,陈赓的眉毛不由自主地一挑。
这个名字他可太熟悉了,当初在黄埔军校时,李铁军与他是同期的校友。当时李铁军仗着自己的家世和年龄比陈赓高,一直让陈赓管他叫“兄长”。
后来在北伐战争中,陈赓因为救了老蒋一命,便成了国民党中的红人。
李铁军立马也转变了态度,开始想方设法地巴结陈赓,一口一个“哥哥”叫得比谁都亲热。
陈赓对此也只是一笑了之的态度,并未与李铁军进行深交。
后来,陈赓与老蒋撕破脸皮,被关进监狱,李铁军便又立即恢复原先的傲慢姿态,对陈赓一再落井下石。
但从始至终,陈赓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他本以为二人不会再有交集。没想到,再见面竟然会是这种场面。
陈赓此时已经猜出了李铁军的想法,他无非就是想拖住自己的脚步,好让白崇禧有时间对付刘邓大军。
陈赓怎会让他如愿,他不再逗留,马不停蹄地朝着河南而去。
李铁军一直观察着陈赓的动向,见陈赓似乎识破了自己的计谋,于是赶忙给白崇禧打去电话请求增援。他想和陈赓决一死战,彻底破坏陈赓的计划。
其实李铁军要对付陈赓,确实有私人恩怨。
之前在黄埔军校时,陈赓不仅抢走了他所有的风头,还对他的示好视若无睹,竟然全然不将他放在眼中。
这次他必将亲自活捉陈赓,好好挫一挫他的威风。
除了这个原因外,李铁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需要一个立功的机会,重获老蒋的信任。
原本在抗战开始时,他是很受老蒋赏识的。
当初老蒋派他去甘肃阻击日军,他与敌人相持三年之久,从未喊过撤退,致使日军从未越过雷池一步。
但后来,老蒋派他去镇压宜宾群众暴动,结果他却打死打伤数十位平民百姓,让国民党政府陷入了负面舆论。
老蒋大为恼火,一怒之下将他派到了新疆。后来在新疆平定事变时,他再一次失利,也彻底失去了老蒋的信任。
老蒋也一直扬言让他回老家“养病”。
李铁军知道,他必须“干票大的”,才能让老蒋重新任用他。
于是在知道陈赓南下后,他便紧紧跟了上来,他要亲自活捉陈赓,给老蒋交差。
李铁军主动请缨“围剿”陈赓兵团后,白崇禧的嘴都笑开花了。
他早就将解放军诸将了解清楚了,相较于用兵如神的粟裕,让他更为头疼的就是这个陈赓。
陈赓鬼点子多,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常常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极难对付。
白崇禧正愁没人用呢,没想到李铁军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收到李铁军的支援消息后,他爽快地调了几个旅过去。
李铁军活动了各方门路,终于东拼西凑出了一个第五兵团。
经过重编后,他手下有了将近八个旅的兵力,包括一个整编第三师,一个整编第二十师以及一部分洛阳残部。
而此时的陈赓只有五个旅的兵力,不管是兵力还是装备,他都比不过对面的李铁军。
李铁军也认为优势在己,为了尽快达成战略目标,他没给陈赓反应,便对我军发起了进攻。
陈赓兵团刚到达平顶山便遭到了敌军的突袭,我军被打得猝不及防,瞬间损耗了百余兵力。
陈赓反应过来后,立即带兵进行反击。双方兵力悬殊,一番激战后,我军才勉强突围出来。
陈赓用妙计歼敌
战士们经历了一场恶战,士气大减。陈赓也召开了紧急会议,然而,会议室中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建议与李铁军决一死战;另一种是建议到牛伏山打游击,保存队伍的有生力量。
陈赓听后却摇了摇头,大家被敌人打懵了,竟然忘了我军的目的是要牵制白崇禧部队。
不管是正面与敌人硬战,还是打游击都不能达成战略目标。如果他们与李铁军纠缠太久,反而会给白崇禧可乘之机。
陈赓认为,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尽快消灭李铁军部队,一个是尽快建立革命根据地,阻拦白崇禧北上追击刘邓大军的脚步。
众人听后纷纷犯了难,这两个任务无论哪一个都艰巨无比,要想在同一时间完成,那简直难上加难。
陈赓知道,李铁军心细狡诈,用往常的战术肯定对他不起作用,必须想个出其不意的方法,调动他的兵力。
一番思考后,陈赓还真就想出个绝妙的主意,他决定用“牵牛鼻子”的策略。
“牵牛鼻子”顾名思义,就是像牵牛一样,牵着敌人走,以达到我军的作战目的。
在刚刚经历的恶战中,陈赓已经观察出了李铁军的作战风格。
他们似乎熟知解放军最擅长的“分路围歼,逐个击破”的战术。为了避免被我军调动兵力,敌军一直紧紧地贴在一起,丝毫不给我军留空子。
因此,要想拉开敌军各个部队之间的空隙,就必须用“牵牛鼻子”的方法,将敌军引到千里之外,然后通过攻打他们的大后方,再将其引回来。
这样一来,敌军只能跟着我军的动作而行动,势必会乱了阵脚,到时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必然会出现破绽。
计划一下,众人立即行动起来。
陈赓派出两个旅大张旗鼓地往伏牛山而去,他们一路走,一路制造声响。
李铁军果然上当,他将这两个旅当作陈赓主力,紧随其后。
等李铁军走后,陈赓立即率主力直攻许昌、平顶山等地,一口气解放了三十多个县,连夜扩大了根据地。
白崇禧一觉醒来,发现大半个河南都到了陈赓手中。
他大受震撼,陈赓不是被李铁军困在伏牛山吗?那这些解放军是哪儿来的?难道是刘伯承派兵回援了?
他连忙给李铁军打去电话。李铁军一上来便迫不及待地报告喜讯:“解放军主力已经被我包围在伏牛山!不出三日,我定能活捉陈赓!”
听着李铁军沾沾自喜的声音,白崇禧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个蠢货,解放军主力在你后面!”
李铁军大惊,这时他才收到情报,河南中部已经被我军攻占。
他来不及细想,立即带着第三师往回赶。由于消息传递有延迟,等最后面的二十师收到消息时,李铁军已经带着三师走远。
由此,敌军之间彻底被拉开了距离。
陈赓收到消息,立即调出全部兵力围攻第三师。先头迷惑敌军的两个旅则负责牵制二十师。
为了彻底消灭敌军,陈赓还向粟裕借了一个纵队帮忙。
在一番激战后,整编第三师被我军顺利围歼。待敌军被消灭后,陈赓又迅速打扫战场,回师河南。一瞬间,数万大军消失得无影无踪。
连一直关注战况的白崇禧都没有看清,与李铁军作战的究竟是陈赓,还是刘伯承。
经此一战,陈赓不仅给了敌人一记重拳,还成功在河南中部站稳了脚跟,扩大了根据地。
白崇禧这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不禁哀叹:“打了半天仗,竟然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是我一辈子的耻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