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度政府为外企设立的种种“优惠条件”,说是“招揽宾客”,不如说是为掘金铺路。实际上,印度的政策环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友好,对于进入印度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说,他们更多是面临充当韭菜的命运。纵使不是韭菜,那也只能印度赚钱印度花,休想带回家。
印度对vivo的强取豪夺
近日来,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制造商vivo展开了一场极具争议的强行收购企图。根据印度权威媒体《班加罗尔日报》的报道,印度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迫使vivo公司出售其在印度业务的51%股权。
印度政府的目标显而易见:获取vivo在印度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种阴谋手段,包括指控vivo“偷税漏税”和“转移资产”,并冻结了vivo的资金。这种做法无疑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增强自身制造业竞争力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面对印度政府的强行收购企图,vivo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和勇气。vivo公司坚决不同意印度政府的收购请求,明确表示不会出售其在印度业务的51%股权。vivo的这一态度无疑是对印度政府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
在与印度政府的正面交锋中,vivo向印度法院提起了法律诉讼,要求撤销这一强制性收购的决定。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国际社会和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通过国际舆论的压力来促使印度政府重新考虑这一决定。尽管面临重重困难,vivo公司依然不向印度政府的压力低头。
韭菜割得太狠,韭菜也会跑
除了vivo,另一家知名的中国手机品牌小米也未能幸免。2023年5月,小米被印度政府罚款高达数十亿人民币,原因是所谓的“外汇违规”。这一罚款让小米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不说,也让其他在印度经营的中企感到心寒。
更令人不解的是,印度政府对中企提出了一系列过分的要求。例如,印度政府要求所有在印度经营的中企必须与印度本土公司合作,而且印度一方要绝对控股和交出核心技术。这些要求不仅严重侵犯了中企的商业机密,也让中企在印度市场的运营变得举步维艰。
印度政府不只是割中企韭菜,只要是外企他都当韭菜割。例如,美国福特就在2021年关闭了其在印度汽车工厂,这家价值20亿美元的工厂,最终居然只能以9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这无疑让福特遭受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这些事件无疑是印度政府对外企采取不合理措施的一个缩影。据悉,有超过400家大中型跨国企业已经从印度撤退,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外企普遍认为,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让印度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可预测。
目光短浅的印度
近年来,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逐渐强硬,甚至出现了掠夺外企资产的现象。通过莫须有的乱扣企业存在税务和外汇违规行为,导致资产被强行冻结,甚至被没收。除了资产被掠夺,外企在印度赚到的钱不是带不走就是被要求继续放着印度投资。
尽管印度政府通过对中企和其他外企的打压,确实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经济收益。例如,2024年上半年,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出口国。这一成就无疑让印度政府感到自豪,但这种短期的经济收益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长期损失。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完全不利于商业环境的改善,还会让印度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外媒评价印度政府的这些做法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自以为聪明,把外企当成送财童子,其实反而让印度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不断恶化。
由于印度政府这些目光短浅的不合理措施,导致越来越多的外企选择撤出印度市场,让印度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根据报道,2023年,印度的外资投资额同比暴跌43%,这一数据无疑是对印度政府政策的一个警示。
结语
一个国家如果想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一个透明、公正和稳定的商业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印度如今的困境无疑是一种警示,若继续无视外企对政策稳定性的需求,极可能失去宝贵的国际合作伙伴,以及逐渐在全球经济中被边缘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