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年8月18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联合开展了2024年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创新与合作大会(以下简称“创新与合作大会”)论文征集工作。言究社特此推出创新与合作大会优秀论文专题展播,集中展示各位行业优秀工作者在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交通安全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杨国胜分享的《基于数字化的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治理模式探析》。
道路交通风险防控始终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公安交管部门坚持综合治理、源头管控、动态清零,大力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治理攻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管理上的瓶颈。本文从浙江宁波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以数字赋能实现事故点位精准定位、事故处理全程监督、安全隐患闭环管控、区域风险源头把控、治理经验及时分享,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供借鉴。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宁波支队在公安部、省厅交管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抓住宁波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契机,聚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和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规范、创新治理载体,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建立了“伤亡事故领导干部必到、道路隐患综合施策必治、源头风险精准发力必防、重点乡镇挂牌驻点必督、交通违法常态严管必纠、危重伤员警医联动必救”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六必”机制,在事故风险防控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2023年1-10月,全市交通事故亡人数在去年同比下降 16.1%的基础上,再下降 21.2%,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但对标公安部关于实现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短板:
一是风险识别手段比较单一。当前大部分事故隐患主要依靠伤亡事故到场排查、事故调查,以人工发现、经验管理为主;排查范围未覆盖全量事故,样本不足;排查内容主要聚焦于道路设施,较少涉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内容,且对于动态风险、萌芽隐患缺少感知,治“未病”能力较弱,特别是基层镇街一级专业人才匮乏,隐患排查能力较弱,极大制约了市域整体治理效能提升。二是治理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诸多风险隐患的治理还是依靠专业经验,因地因人而异,治理举措、治理要求、治理深度存在各地、各条道路不一的情况,“怎么治理”“应该治理成什么样”尚未形成标准体系。三是治理链条尚未有效闭合。隐患治理工作“隐患排查、问题流转、措施制定、分解落实、整改销号、评估优化”的闭环没有完全形成,更多以会议、文件、督办等形式推动,缺少长效支撑;诸多的成效评估还是建立在工程类验收上,缺少常态化的治理监测。
二、破解路径
2023年全国公安交管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构建公安交管现代化工作体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防控、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协同共治”五大体系。公安部交管局、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的 2023 年工作要点中,都将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内容,把深化数字化建设、社会化管理作为重要支撑。为此,打造一个数字化治理平台,将是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现整体跃升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建设思路为:
☞ 建立一个全量数据底座。整合现有各方交通类数据,汇聚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重点企业、交通事故、交通违法、隐患治理、勤务管理、宣教等多方数据,形成全量数据池,为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打下基础。
☞ 建立一个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六合一道路标准化编码,并利用PGIS地图服务和全市社区网格地图,按照管理维度(支队-大队-中队)和行政维度(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对管理网格进行不同的层级划分,建立分析地图。
☞ 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研发数据分析与评价模型,实现事故点位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区域风险评估与风险评测。通过事故点位-隐患治理-风险评估三大模块循环往复,不断将事故高发点位作为隐患进行治理,治理完成后通过常态风险监测评估以验证治理成效,对于风险级别仍较高或新增的高风险区域再次列为隐患点进行治理,以此形成滚动式动态治理,不断压降事故发生概率。
☞ 建立一个治理闭环体系。建设治理任务流转模块,依托市级督考体系、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开展治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成效。建设事故处理模块以加强对事故处理过程监管与规范化管理,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和质量。
三、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思路,将着力打造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研判治理平台,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搭建。
(一)体系架构
平台构建“1+2+N”体系架构。其中,“1”是一个平台,即道路交通安全预警防控平台;“2”是两大子系统,即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展示子系统;“N”是两个子系统里多个功能模块。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系统管理模块和内容发布模块,数据展示子系统主要实现事故点位、隐患治理、风险评估、事故处理、治理标准和统计报表六大模块。
整个系统从下到上分为网络支撑层、数据支撑层、应用支持层、应用业务层和用户界面层。网络支持层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网络环境,系统核心服务部署在公安内网;数据支撑层为系统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主要包含公安交管的部门、警员、道路等基础数据和车辆、驾驶人、事故、违法、勤务等业务数据;应用支撑层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数据总线接口服务、数据建模服务等内容;应用业务层提供具体模块功能,包括系统管理、内容发布、事故点位、隐患治理、风险评估、事故处理、治理标准、统计报表八大模块;用户界面层为各支队、大队、中队及道安办用户提供PC 端和大屏端界面。
图 1 道路交通安全数字化治理平台体系架构
(二)网络架构
平台部署建设在公安内网,通过公安内网访问交管综合应用、集成指挥、移动警务、综合勤务等相关内部系统。网络架构示意图如下:
图 2 系统网络架构
(三)功能模块
根据体系架构整个系统划分为八大模块:即事故点位模块、隐患治理模块、风险评估模块、事故处理模块、治理标准模块、统计报表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 事故点位模块。首先,对宁波全市各种渠道采集的事故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要求所有事故采集时须涵盖事故类型、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 GPS、天气、环境、职业等要素。其次,对警务通、辅警通、“浙里快处”等各种渠道采集的简易快处类事故数据进行汇聚与清洗,形成相对全面而准确的事故信息全量库。最后,通过事故高发模型分析,研判事故高发区域,并可以按照区县、镇街、村社、中队、路段、点位等维度进行输出,为隐患治理与风险预警防控提供最准确依据。
☞ 隐患治理模块。跟踪隐患的采集、审核发布、治理任务流转、治理进展数据,全面分析隐患的采集量、采集有效率、审核超时率、审核通过率、签收超时率、治理完成率、治理及时率等方面,使得各级道安办、交通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类隐患源头情况、治理情况和异常情况,为强化精细化管理、针对性督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全环节把控治理效果。
☞风险评估模块。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优劣解距离法、位次赋分法等算法,对“人、车、路、企、管理”五个维度进行综合性指标评价。可按照交通信号设施、路面结构、道路线形、照明条件、事故原因、天气能见度、驾驶人情况、车辆状态等超过 60 类以上的影响因子,开展事故热力、时空聚类、核密度分析,对交通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精准画像,找出高风险区域以及其短板,为风险预警防控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对策。
☞ 事故处理模块。对现场处理的事故从警情报警到警情派发、民警签收警情、民警到达现场、民警处警完毕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是否存在超时等异常情况。对远程调处的事故,分析受理时间是否超时等异常情况。对一般事故的事故点位标注率、受理超期率分析、复核及撤销率、行政处罚率、处理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与一图展示,全面掌握事故处理的整体情况、趋势情况、分类处理情况、异常处理等情况,为提升事故处理的质量和规范奠定基础。
☞ 治理标准模块。不断总结各类好的治理理念、治理方法、治理规范,并在系统进行展示,以供各级单位和部门进行学习借鉴。本文重点对“六必”机制等内容进行介绍与展示,例如,“伤亡事故领导干部必到”主要介绍针对不同级别事故各级领导到场后的具体要求,并展示具体案例;“道路隐患综合施策必治”重点展示省级挂牌项目、市级挂牌项目、样板路的治理内容与具体案例;“源头风险精准发力必防”主要展示重点高风险企业、重点高风险人群宣教情况及其案例;“重点乡镇挂牌驻点必督”主要展示升级挂牌乡镇、市级挂牌乡镇情况;“交通违法常态严管必纠”主要展示各类重点违法行为的查处方法;“危重伤员警医联动必救”主要展示警医联动相关资源、运作情况以及危重伤员救治情况。
☞ 统计报表模块。利用汇集数据池中的各类数据,通过数字化、图形化等直观方式输出各类指标与评价数据,为提高管理效率、做出精准决策、实施综合考评提供数据支持。
☞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权限管理以满足市县道安办、乡镇街道以及交警支队、大队、中队等不同层级用户;为各级行政区提供区域管理和数据字典管理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四、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下,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充分应用,实现事故点位精准定位、事故处置全程监督、安全隐患闭环管控、区域风险源头把控、治理经验及时分享,将有利于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治的新局面,大力推进全域事故防控水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杨国胜)
编校 | 张翼飞 刘林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交通言究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