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腰、拉伸、抽球,他以一记漂亮的扣杀让对手无奈地摇头。
把握住了赛点的马龙本能地做了一个360度挥臂转圈的庆祝动作,结束了他的奥运之旅。
这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半决赛后,马龙曾向媒体表示,他迫不及待地期待最后的男团决赛,并已经想好了获胜之后的“比心”动作,作为自己在奥运会“最后一舞”的谢幕仪式。
当胜利真的来临后的那一刻,他拉完球就顺势转了一个圈,无意识地挥拳怒吼。
一切皆出自本能,完全来不及思考。
这是竞技体育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时刻,永远只产生于激情与灵感的双双迸发之时,就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
而那些数不胜数的、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也挤在这个最短的时间内震荡发作。
36岁的马龙恍惚间回到了6岁,记起了成为头号输家的那些日子。
❶乖乖龙的冬
1994年深秋,鞍山市铁东区新华街小学爆出了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6岁的马龙在乒乓球台前拉着一位高年级同学,非要继续“打三球”。整个下午赢麻了的高年级同学一脸懵逼,干脆放水了第一球。
急眼了的马龙冲过去和对方理论,大意是“不打不让走,不输不让走,放水不让走”。
结果,两位小学生扭打在一起,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马龙是被老师送回家的。在不到5㎡的客厅里,老师和家长们一起,为马龙讲述“赢得起、输得起”的竞技道理,讲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然鹅,泪眼婆娑的马龙就是不上道,一直唠叨着:
我想赢,我要赢,输球的滋味太难受了。
那一天,马龙的父亲用一个扫把,把他的屁股打得像是天上的彩虹,色彩斑斓。
(马龙(左一)在业余体校接受训练)
事实证明,批判的武器永远劣后于武器的批判,从那一天起,马龙就变了。
他变得太乖,太正常了。
面对失败保持风度和谦逊,把痛苦和野心埋在内心最深处,这是普通人接受社会毒打前必然经历的规训,但它不适合竞技体育,这是因为:
职业运动员其实就是古罗马斗兽场中的野兽/角斗士,人们看着野兽厮杀,表演,欢呼,砸钱,而野兽唯一的选择,只有赢。
对于获胜的角斗士而言,只有比赛结束后的那一刻才是真实的,快乐的,而且快乐就只能停留那短短的片刻。
在一定程度上,马龙的亲属和老师,错误地引导了一位GOAT级(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运动员的心态,几乎耽误了他的未来。
例如,苦练球技的马龙后来转学到鞍山市钢都小学(注:这所学校是辽宁省重点体育学校),他的启蒙教练石海梅就回忆道:
这孩子很特别。他特别乖,特别听话,让人省心。
但石指导也很担忧:
这孩子太有礼貌了,我不得不要求他打球时多喊一喊,多挥一挥拳头,一方面是给自己鼓劲,另一方面也是震慑对手。
27年以后,传媒人吕彦妮采访了东京奥运会金牌得主马龙,她以“听说东北人没有不会打架的…”开头,试图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
然后马龙迅速地回答:
我不打架,我就打球。
这个回答,直接就把见多识广的吕记者整不会了…
吕记者觉得,马龙不太像东北人,更不像一位冠军球员。
(2021年,吕彦妮在训练基地采访马龙,他安静地坐在窗台上,没有传说中的“霸气外露”)
其实,和吕记者有相同看法的人还不少。
例如在1999年升入辽宁省体校时,马龙优秀的静态天赋、全面的技战术水平被一致看好,体校特意让第34届世乒赛冠军王俊来带他。
但到了2001年,有不止一位当地专业人士评价道,马龙这孩子基本功很扎实,但过于安静、过于乖巧的性格,很可能阻碍他成为伟大的运动员。
而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乒乓球圈,不成为伟大,就意味着平庸,就意味着告别表现的舞台。
13岁的马龙,面临被省队淘汰的尴尬境地。
但马龙又是幸运的。
就在这一年,张怡宁率领北京女队获得全运会女团冠军,她本人即将冲击王楠的“一姐”地位。相比之下,北京男队缺善可陈,只能目送王励勤赢得世乒赛男单、男双、男团项目的三个冠军。
痛定思痛之下,北京队开始全国范围内选拔苗子,北京西城体校的教练关华安看中了边缘化的马龙,把他带到了北京。
峰回路转的马龙,迎来了竞技的第一个小高峰。
2002年,马龙通过了国家队的集训,入选国家二队。并在第一次参加国家队升降级比赛时表现神勇,以第二名的成绩升入国家一队。 2004年,16岁的马龙在全国锦标赛中击败刘国正、王皓等名将,决赛中憾负王励勤,获得亚军,引发乒坛震动。 2006年,18岁的马龙随中国乒乓球队出征不莱梅世锦赛团体赛,获得了男团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创下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纪录。
年幼的乖乖龙,看上去熬过了最脆弱的冬天。
❷像龙傲天一样追逐胜利
2008年3月,马龙夺得了亚洲杯男单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有分量的男单冠军。
20岁的鞍山小马站在镁光灯下,踌躇满志,觉得整个世界向他展示了一条鲜花铺就的大道。
在接受采访时,他带着青涩的傻笑,像精神小伙一样喊麦:
鞍山小马,龙马精神,抢班夺权,就在今朝!
这一刻,他终于看起来像是东北人了。
马龙火了,但关于马龙的争论,却并未停息。
当时媒体认为,马龙将是男乒的新一代的接班人,但蔡振华、刘国梁则谨慎地向媒体表示,马龙的实力能够和王皓相媲美了,但能否成为领军人物还需要:
进一步考察。
什么是大佬们理想中的领军人物?就是要具备舍我其谁的气势、六亲不认的胜负欲,以及“自我以下皆战五渣”的胆色。
这些特质,正是马龙尚未表现出来的。
教练团队需要的是龙傲天一般的天生赢家,但马龙看起来更像一个人畜无害的普通青年。
刘国梁曾说,他指挥比赛时朝运动员招手,几个队员或是疾跑,或是沉稳地过来了,只有马龙:
他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没有一点霸气。
其实,这也是刘国梁的一贯认知。例如在一则国乒训练视频中,他曾模仿许昕、马龙等人开心的肢体语言,训斥其过于友善、乐观的性格:
整天就哈哈、哈哈地傻乐,没个正形,等于自杀…哪有这么阳光的奥运冠军?
意气风发的马龙,并没有把这些规劝当回事,因为赢球才是硬道理。
但他不明白,一旦输球,所有玄幻的大道理,马上就会成为绝对的真理。
2006年,国乒队首次启用“直通赛”的选拔模式,新老队员通过大循环比赛的方式,赢取参加大赛的3个名额(另外2个名额由教练组综合评定)。
马龙表现不俗,但在与陈玘的比赛中左脚意外受伤,最终输掉了比赛。
含着眼泪的马龙瘫坐在赛场上,尚未等到主管教练秦志戬的安慰,就被总教练刘国梁不顾现场的记者与镜头,一顿输出:
你脚虽然伤了,你手没伤啊,你还是能打…我们队员必须顶住,在对手面前不能体现出你很痛苦,不能让对手看出你有顾虑!
(2006年选拔赛,马龙被现场训话)
2010年世锦赛男团决赛,首发的马龙2:3被德国球员波尔逆转,让教练组所有成员大失所望,赛后,刘国梁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评价道:
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但中国队仍然获得了冠军,因为先是马琳扳平了比分,然后在决赛局里,“小将”张继科连追三局力挽狂澜,干脆利落地把斯韦思林杯揽入怀中。
这届世锦赛中,马龙败走麦城,张继科星光熠熠,这是两位顶尖球员神秘命运的分岔小径,也是中国男乒“领头羊”之争的分水岭。
(获胜的波尔振臂狂呼,马龙成为其背景板)
张继科和马龙年龄相同、打法接近,但性格几乎完全与马龙相反——他桀骜、狂放、特立独行、享受对抗的刺激。
16岁那年,张继科在外出比赛时,借了队中老大哥的信用卡参与了有博彩性质的某种“游戏”,结果直接把卡刷爆了,张继科连夜跑路,幸而被领队追回。
一怒之下,张继科的指导教练刘国梁直接把他退回了省队。小张梗着脖子不服气,硬是顶着众人“看衰”的目光,疯狂地训练,一盘盘地赢球,终于击败孔令辉,重返国家队。
很多年后,张继科还是栽倒在这个弱点上,“帝国的绝凶虎”沦落为“帝国的老虎机”。
这固然令人唏嘘,但这也说明了张继科的性格特点:
此人天生大心脏,对一切包含“胜负”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执念。
于普通人而言,拥有“病态胜负心”特质是不幸的根源,但对于卓著的运动员而言,这是他们迈向神域、成就非凡的澎湃动力。
例如迈克尔·乔丹在与队友一对一训练中要求添加彩头,只要输了就一定要拉着队友继续玩,直到他赢厌倦了才罢休。而乔老爷在NBA“抢七”大战的前一夜,还要跑去大西洋赌城通宵下注,然后第二天红着眼睛加量训练、手刃对手。
张继科也是这样一位“天生赢家”式的猛人。
张继科球风霸道,经常以大范围叠加反手袭击击溃对手,腰部动作很多,但他又患有先天性腰骶骨假骨裂,于是地球人都知道,张继科的腰伤是他的弱点。
但很少有人利用他的弱点获胜。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张继科腰伤加重,他不顾刘国梁“仪容仪表体现精神状态”的要求,国乒开会时直接就趴在地上听讲,毫无风度,宛若死狗。
但在比赛中,当韩国选手郑荣植针对腰伤反复吊角度时,张继科龇牙咧嘴地弓着腰,跑得比小将还积极,最终他硬是拧着老腰实现大逆转,把对手干到面无人色。
张继科的精神和斗志,让他迅速把握住了队内竞争的机会。
2010年直通莫斯科的选拔赛中,张继科在决赛点赢了马龙,赢得了一个宝贵的世乒赛参赛名额。
开挂的人生无需解释,马龙眼睁睁地看着张继科横空出世,仅用445天就拿下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冠军,成为获得大满贯用时最短的乒乓球运动员。
被弯道超车的鞍山小马,迎来了竞技生涯中最唏嘘的时刻:
他连续三次被拦在世乒赛决赛门外,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马龙拿得出手的单打成绩,只有一块世界杯单打金牌。
张怡宁曾经自曝,她的奖牌被女儿拿来排列组合做游戏,她曾对女儿说,自己的银牌很少,喜欢银牌的话可以找王皓叔叔:
他多得是。
王皓叔叔很尴尬地活成了段子里的主角,毕竟他三次三家奥运会,三次获得银牌,是球迷眼中的“千年老二”。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昔日的天才少年马龙,输得没有资格被编入段子。
因为在王皓闯入大赛决赛的途中,屡次出现一块名为“马龙”的垫脚石。
2009年世乒赛半决赛,王皓以4:1的成绩击败马龙。 2011年世乒赛半决赛上,王皓再度击败马龙,且让马龙直接丢失了伦敦奥运会单打比赛的资格。 2013年,依旧是世乒赛半决赛,依旧是王皓,把马龙的梦想击碎。
刘国梁很无奈地表示,又想赢、又怕输的马龙,三次埋葬了自己。
而屡败屡战的马龙,心态上也产生了波动。他长期排名世界第一,但面对一个战绩占优的对手,马龙仍然肉眼可见地紧张。
球迷们鼓励他“你和张继科是双子星”,马龙略带自卑地表示:
谢谢你把我和继科放在同一层面,我就感觉吧,在成绩上稍微低他一等。
甚至张继科都看不下去了,他劝说马龙:
你别这么乖,坏一点才能成事!
执拗的马龙开玩笑地回应称,你别这么嘚瑟,好好打球。
然后就迎来了2014年的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马龙迎战张继科。
比赛非常激烈,两人打成3:3,最后一局中,技术更全面的马龙领先4球,却被张继科红着眼睛追了上来,拿下两个赛点获胜。
当时,张继科赢一球就嘶吼一声,然后向全场观众作出“闭上嘴巴”,“屏住呼吸”的动作,完全hold住了全场。
当赢得比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的球迷欢呼尖叫,释放内心的紧张与激情。
张继科怒吼着挥拳,绕全场一周,还在激动之下:
接连踢碎了两块场边广告牌。
就在这一刻,马龙坚持着的普通人的三观,还有他的自尊心,稀里哗啦地碎了一地。
他一度想到了退役。
但一番天人交战后,26岁的马龙终于明白,想要成为竞技体育的唯一,有些事情就注定要发生。
因为张继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马龙才要学着改变,成为这样的球员。
而一旦他想走这条路,好人马龙将被黑化马龙所吞噬。
那么多年来,所有人都在马龙身上看见了一样东西,但那可能是他身上仅有的一样东西了。
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这是一种悲哀。
但现在,马龙决定拒绝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他彩色的盾牌!
❸夏焰之巨龙
回过神来的马龙发行无路可退,于是全方位地提升自己。
首先是疯狂的加练。
为了提高体能,马龙在夏天训练完毕后,每天顶着高温跑万米。为了提高反手技术,他一遍遍地拉着陪练加码,终于把陪练练哭了:
你都练成这样了,还不够,还要继续啊…
马龙说,他习惯右手持拍,在大运动量的加炼下,他的右臂比左臂:
粗了整整3厘米。
马龙担心左右手不协调,就开始训练用左手吃饭、打球。
其次是心态的微妙变化。
在2010年世锦赛被波尔3:2逆转时,马龙依然维系着正常人的健康心态。
赛后刘国梁找他谈话,问他输球后是什么感觉。马龙说没啥特别的感觉,对面毕竟是波尔,输赢都正常,这次输了下次再赢回来呗。
几年之后,马龙有了新的感悟:
我觉得,这个答案可能不是他(刘国梁)想要的,他觉得我应该太遗憾、太懊恼,再有下次就得拼命干碎他。
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看他们有时候拿完冠军,哭,我有时候想我拿完冠军我也哭。但现在,拿完冠军我真哭不出来,好像这个情绪是有控制,有压抑,爆发不出来。
他也体会到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残酷性。
马龙曾对记者表示,在国家队,赢球是一项义务,而为了增大赢球概率,运动员要有一种“天天在高考”的觉悟。
例如国家队规模一般在30人左右,前面的是主力,中间的是替补,后面的就必须去和二队的打交流赛,打赢了留队,打输了就交流到二队,年龄大一些就被淘汰。
就算是主力选手,压力也很大,因为代表国家队参加顶级赛事的名额非常之少。例如奥运会只有3个名额,其中两人可以报名单打,世乒赛名额多一些,但也只有5人。
马龙说,如果你代表自己打球,这很快乐,输赢都不重要;但当你代表球队出战,就不能回避输赢,至于快乐不快乐的,它不重要。
当胜利成为球员的一项义务而存在,这项运动带给胜利者的快乐就变得极为缥缈。
但这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它就根治了马龙患得患失的“选择恐惧症”:
在很多比赛的时候,其实我也有很多想法,但上场之后,你就要去承担这个责任,就顾不上别的,也顾不上害怕了。
2011年广州亚运会男团决赛前,马龙因为脚伤而面临退出,教练组询问他想不想上场,马龙站起来说:
我感觉还可以坚持,如果派我上去,就当没伤病一样,直接干就完事了。
然后,他就获得了那届亚运会的男团和男单冠军。
这次经历对马龙的影响很大,也为他增强了在教练组心中的分量——在缺乏顶级赛事单项冠军的那些年里,马龙反而被认为是国家队的“未来领军人物”。
2015年苏州世乒赛,27岁马龙做好了“最后一次大赛”的心理准备——在他这个年纪,刘国梁已经手握大满贯记录光荣隐退。
在决赛前,马龙特意做了一个新发型。因为他想留给自己一个潇洒、帅气的最后一次出场,万一输了,就当这辈子没白来球台。
马龙以4:2战胜伤病累累的方博,拿到了他第一个重量级的男单冠军。
他忘情地跳上球桌,时而双手握耳作倾听状,时而手指观众席,希望欢呼声来得更猛烈些。
他就像一只野兽,一点儿也不温良恭谦。
一年以后的里约奥运会,马龙击败张继科,夺得男单金牌,这是他的首个大满贯。
马龙推开了那扇紧闭的冠军之门,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他夺得了双圈大满贯,成为巡回赛之王,并于2019年成就了世乒赛三连冠。
在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时,《东京乒乓球新闻》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用六维图展示了每一位选手的实力:力量、速度、技巧、发球、防守、经验。
结果,马龙获得了六维全满的评价,被日媒惊呼为“六边形战士”、“帝国破坏龙”。
❹一个非典型传奇的诞生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33岁的马龙成为国家队中年龄最大的球员。
但他还想坚持。
马龙说:
有人说我今天又破了什么纪录,其实我觉得,打比赛的年头长了,做什么都是破纪录,我只是坚持到了以前运动员没有坚持到的时候。
但其实,乒乓球是一个规则迭代非常迅速的项目,很不适合老将坚持。
所谓“一代版本一代神”,很多叱咤风云的老将,没有败于自身竞技状态的下降,反而是输给了规则变迁。
例如小球改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有缝球变无缝球…甚至球拍胶水的改变,都能逼退一批冠军球员。
但马龙每年都在改变。
中国队的老对手奥恰洛夫曾评价道:
马龙会一直改变自己的打法。如果你回顾他2年前、4年前和6年前,会发现他在技术上总是有变化。以前,他打正手,跑动很多。现在,30多岁的他,把反手练得很强…
马龙之所以能够成功求变,得益于他的天赋,他的晚熟,但归根到底在于他的坚持。
2019年某个国乒休息日,刘国梁去训练馆溜达,发现空荡荡的馆内,马龙和他的教练秦志戬在球台边加练接发球。刘国梁当天在朋友圈中发文称:
30个冲下旋击中29个!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
(马龙与教练秦志戬)
为了得到更多的大赛机会,马龙做了他所能做的,包括黑暗的另一半——派系争斗。
国乒的传统,是以奥运会为周期进行新老更替,每届奥运会都是2老带1新。而打破这一制度的,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
按照梯队建设理念,马龙在2016年夺冠后,参加完东京奥运就会退役,把机会和资源让给新人,争取球队长久地保持战斗力。
但在当时,国乒似乎并没有冒出好苗子。
于是,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操作开始了。
(此处省略522字)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
有人认为,不遵循梯队建设的结果,是造成人才断档的诱因。但也有人认为,新老更替不能一刀切,到点就退出,而应当以成绩说话。
马龙也表示很无奈:
如果我的时代结束了,那谁的时代会开始呢?既然没有人登场,还不如我自己来…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马龙获得了他的第六块奥运金牌,成为夺得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他表示这是他的最后一舞。
他的传奇即将结束,但他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这些年来,中国乒乓球男队的故事风云诡谲,但大体上分为明暗两条主线。
明线的主角是热血少年张继科,他在上半场怼天怼地,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又在下半场转职堕落天使,由喧嚣归于沉静。
暗线的主角是普通青年马龙,他是上半场的头号输家,痛定思痛之下把一切做到极致,将一切由洵烂归于极简。
他们都是竞技体育的王者。
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群众体育不同,竞技体育是残酷的。
事实上,所有听起来“无风险,无痛苦,无代价”的故事基本都是假的,就与大学城附近逢人必发的人流小广告一样离谱。
马龙的教练秦志戬曾说:
其实他乖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种礼貌,一种素质,在我们这项运动里,他的性格让他过得不那么潇洒,但他是一个有深度的人。 霸气这两个字,不是体现在脸上,应该是由心里面逬发出来的东西,那是最实的东西。
马龙的特殊之处,是他以普通人的心态躬身入局,在反复的锤炼下健全心智,点亮圣火,成就神格。
很多年以后,马龙回顾起自己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那是一个让普通人感同身受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中心思想是:
哪怕行刑队用四倍的子弹,也不能将我们打倒。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1,竞技体育是最慕强的,能成为GOAT的球员,在天赋、勤奋、心性方面都站在顶端。很多用人单位招募应届生时,对于体育特长生情有独钟。因为体育生缺点千千万,但有一条是公认的:他们的对抗性无敌,抗压能力远超同侪。
2,这篇文章写写停停,花了四天时间。结尾部分我很不满意,但还是发出来吧。我个人认为,张继科是天生吃体育饭的,而马龙的心性更接近于普通人。前者让人膜拜,后者让人钦佩。
3,以极大的痛苦写完这篇拖更的文章后,我将回归主线,说一说近期的经济,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改革,金融热点,还有我们熟悉的,城投旧事。
觉得有趣,请关注公众号:将军箭
14 Aug 2024
点击“分享”和“赞”,感谢你的支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