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從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范仲淹 《中元夜百花洲作》

公元1038年,已经向北宋称臣的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次年,李元昊为了逼迫宋廷承认自己的地位,举兵犯境,并于三川口大败宋军。

因此,范仲淹临危受命,升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为夏竦的副手。

随后两年,范仲淹制策御敌,暂时使西夏军受挫后撤。

公元1042年,李元昊兵分两路,再度来犯,在“定川寨之战”中大获全胜,并挥师南下,关中震动。

随后,范仲淹亲率大军前来救援,迫使李元昊撤出边塞,随后双方展开和谈,宋廷恢复对西夏的岁赐,无奈之下,认可了李元昊以“西夏主”的身份向北宋称臣。

公元1043年,范仲淹得重用,出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庆历新政”,但革新仅仅只推行了不到两年就被叫停了,后范仲淹出知邓州。

公元1046年,范仲淹到邓州任,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

我们今天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农历7月15,中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中元节,民间又称“鬼节”,为传统祭奠先人的节日,这一名称源自于道家,佛家则称“盂兰盆节”。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传说中元节期间,新老亡人都要回家看看,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亡人们回去这一天,无论家庭贫富都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当然,这些都是迷信之谈,人死如灯灭,之所以我们保留这样的节日并加以重视,是因为国人重孝道,逢节日追怀故人。

虽然庆历新政受阻失败,范仲淹也被外放为官,但在邓州政绩斐然,并没有自艾自怜。相反,范仲淹在邓州大兴教育,并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南阳太守性情豪放不羁,喜好风雅,还没有中秋呢,就已经开始设宴赏月。百花洲夜色迷离,令人陶醉,几杯酒后忘记了要归家,四周绿树环绕,苍松翠柏静静伫立,叶子上挂满晶莹剔透的露珠,显得格外光滑;

月出东方,仿佛旭日从大海中冉冉升起一般,沿着树梢攀起一颗璀璨的明珠,略显清寒的光辉洒满夜空,连星辰都在月色下显得格外稀疏。站在西楼上俯瞰,大地好像都被笼罩在青色的玉壶之中,美得令人心醉;

往日里的酷暑,似乎也在有意避开这美妙的一晚,如此凉爽,莫不是上天有意这样安排?太守横笛,曲调悠扬,这清脆的笛音仿若要吹散万里浮云。

尽情处,太守放声高歌,客人们也随之大醉,于是跟着歌声翩翩起舞。大家都知道,此时若不尽情享受,岂不辜负了这妙曼的月色,那就和老朽一样枯燥无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中的南阳太守就是范仲淹自己,他借中元节宴请宾客,趁着月色与客人推杯换盏,酒兴正酣时横笛高吟,与客人载歌载舞。

末尾一句“弗舞弗歌如老何”是范仲淹的自谦之言,意思是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不懂情调,有酒且歌,有月且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从宰臣到地方,范仲淹经历了人生起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陷,反而将人生看得更加通透。

生与死,向来都是比较严肃的话题,尤其赶上了“中元节”,纵观前朝,秦皇汉武,皆已尘土各归。

活着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把日子过得更精彩,才算对得起故去之人。人生百年,须臾之间,要学会善待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