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过去的6月,杭州面向全球高校大学生发出邀请,招募“最潮实习生”,推出了“量子生物秘境探索者”“航空之心”助理设计师、我的机器人朋友等33个有梗、有趣、有料的实习生岗位。

最终,活动收到来自国内外505所顶尖高等院校共计1560份简历,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纽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涉及全球QS排名前100的学校20所,985高校35所。

经过选拔,其中一部分有理工科背景,来自全球各地的高材生进入了西湖大学、天目山实验室、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创新高地,为将来的“择业择城”埋下新的可能性。

这些有趣的岗位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杭州,究竟有多少“不一般”的职业?

这个“不一般”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它不属于大众立马能想到的常规职业,要么比较新奇冷门,要么比较前沿独特。这也决定了从业者日常的工作内容,甚至是打交道的“同事”和常规职业不同。

二是这些职业所在的行业发展不一般,由此催生了对各类人才庞大的需求,又因为做的事比较新潮和有盼头,充满了对年轻求职者的吸引力,让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和由此带来的自驱力。

某种程度上,这些“不一般”的职业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创新活力和包容度。能够源源不断诞生这些职业,为不同专业和背景的青年提供各种可能性,自然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所在。

比如,2022年,杭州提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的目标,随之带来了对“技术经纪人”的超高需求。近些年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以小白鼠为代表的实验动物需求越来越大,对饲养它们的专业人才自然也有了更多需求……

这一期的专题报道由此而来,在标题上我们还玩了一个“谐音梗”。接下来,我们也将通过图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这些“不一般”的职业,展现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杭州在职业和产业层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与创造的“不一般”的未来。

前一天傍晚4点,按照实验需求,从养殖室不同品系的鱼缸里捞出斑马鱼,以1雄2雌的比例,放到繁育室的交配盒。雌雄鱼间被透明板隔开,在26-30℃的室温中,用一整晚的时间熟悉环境、培养感情。

次日8点半过后,抽掉透明板,斑马鱼开始交配、产卵;再过3天,可用于实验的幼鱼便养成了。

这是环特生物饲养员吴家奇和同事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那刚来3个月的00后搭档小刘自我调侃:“我们是古希腊掌管(鱼)交配的神。”

同一时间,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实验动物中心,虞斐和其他20位饲养员正在为实验大小鼠换笼盒。这两天的任务有点重,三层楼里的1.6万只笼盒(每笼可养3-5只成年小鼠)都得换新垫料、清洁消毒。

这些年,因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杭州对于实验动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吴家奇和虞斐他们不直接从事一线科研,但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营养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功效测试等,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和近4万尾斑马鱼打交道

在模拟斑马鱼生存环境的养殖室里,一个个蓝色鱼缸整齐排列,每个缸里养着10尾雄鱼,或者20尾雌鱼。缸壁上贴着不同的品系名称:标记神经、红色血管荧光、骨骼肌、胰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室外,电子屏实时显示关键数据:斑马鱼总尾数、品系及其占比、电导率、酸碱度等。当前水温28.2℃、PH值7.25。

环特生物成立于2010年,从事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他们养着近4万尾成年斑马鱼,主要用于产卵。“实验用的绝大多数是出生3-5天的幼鱼,体长四五毫米,在显微镜下进行。”85后的吴家奇,从事斑马鱼饲养员已近两年,养殖室和繁育室是日常工作的主场。

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他,此前在一些沿海城市做水产养殖工作。“区别挺大,实验斑马鱼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比普通水产高得多。”

他每天的工作,从手部消毒清洗、换工作服和鞋子开始。养殖室和繁育室门口,都放置着干湿两块海绵,进门前鞋底需再过一遍消毒液。

早中晚三次喂食,构成了吴家奇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斑马鱼吃的是生物活饵料,丰年虾得每餐手动新鲜备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家奇正在为斑马鱼投喂丰年虾

此外,他还需要检查循环水系统设备,准备次日的产卵,清洗消毒鱼缸和养殖相关器具,等等。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怎样一个操作流程,都有严格标准,这也使得工作时间变得很规律:早8点半到晚5点半,一周工作5天,节假日轮流值班。

工作规律,外加不用怎么社交,听上去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实验鼠见一面需要“全副武装”

和吴家奇相比,虞斐进入工作场所的步骤要复杂些。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分级,斑马鱼通常为普通或清洁级动物,而大小鼠属于SPF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或无菌级,对洁净度要求更高,需要在严格控制环境参数的屏障设施内饲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刷卡进入屏障,需要经过一更、二更(更衣室)和缓冲区。二更备有洁净的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完隔离服、口罩、帽子和手套,只剩眼睛露在外面。”虞斐说,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允许随身携带,如有必须进入屏障内的物品,得走一旁的物品消毒通道。“屏障内配备了固定电话和电脑,并不是完全失联状态。”

80后虞斐,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做过奶牛场兽医,又转财务岗,因为喜欢小动物,应聘进了西湖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一干就是5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屏障外的虞斐 摄影 肖宽

“这个中心属于云谷校区一期,建施面积8200方,可饲养约2.8万笼小鼠、1000笼大鼠,还有兔区和豚鼠区。目前服务的课题组,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化学、材料、人工智能学科领域。”

周一周二换笼盒,周三换饮用水,日常对屏障内环境进行消毒清洁……饲养员是一个很考验体力的工作。换水需要拔、摁瓶盖,每周700多次的操作,虞斐食指的第二个关节起了老茧。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饲养员还会定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日常饲养与管理、大小鼠常见临床症状及应对策略、常用实验技术(如采血、注射、灌胃、剪尾等)、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职业健康安全,以及如何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等。

为了符合实验鼠昼伏夜出的生物节律,屏障内实行12/12小时的光照节律,早7点开灯、晚7点关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干好并不容易

去年,环特生物扩大业务范围,成立哺乳动物中心,目前养着6000只实验小鼠、4000只大鼠和金黄地鼠。在这里,养殖和实验人员统称为技术员,除了日常的饲养工作,还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后期数据整理、分析等。

“它们的住所很干净,气温25℃左右,对湿度也有要求。每个笼盒都有独立通气管,生病不会互相传染;喝的是高温高压灭菌的水,吃的是低脂健康餐,由专门的供应商提供,玉米、小麦为主,还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浙大担任科研助理的90后杭州小伙单喆,去年应聘成为技术支持。

实验动物饲养员这个职业,去年年底还上过热搜。

当时,浙江大学牵头成立的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发布招聘信息。其中有两个大、小动物饲养员岗位,年薪10万-15万元,要求18-40周岁、初中及以上学历。

但在吴家奇和虞斐看来,这份工作并不容易,要热爱小动物,够细心和耐心,能忍受气味;按部就班的流程背后,每一步都是对实验动物健康和科研工作的负责。此外,两人都不可以在家养宠物,以避免任何可能的交叉感染风险。

吴家奇用“灵动”这个词来形容斑马鱼。他的性子有点腼腆,与斑马鱼相处让他感到自在,有时甚至觉得比和人交往更轻松。“平常还会做一些养殖方面的研究,写写论文。”基于对工作的喜爱和对行业前景的看好,如今他已在杭州买了房,定居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吴家奇这样的饲养员,环特生物目前一共有5位。其中一位来自郑州的00后小伙小刘,今年五一才入职。他学的是动物医药,干过塘口养殖。“饲养员可以真摸鱼。”这个开朗的大男孩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多鱼类疾病及防控的专业知识。

虞斐的快乐和获得感,则来自各个课题组。因为她深知自己每天做的工作,都是课题组实验成功的最基础一步,她能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工作时间,虞斐和同事不允许化妆。每天见得最多的是实验小鼠,“化妆给谁看呢?”说完,她自己也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是小鼠和斑马鱼?

实验小鼠是最为熟悉的模式动物(可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的一类生物)。它和人类同为哺乳动物,99%的人类编码基因可在小鼠基因组中找到对应的同源基因。

而有着“水中小白鼠”之称的斑马鱼,除了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87%,还有小鼠不具备的优点:体外受精、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到药物或试验样品对其内脏器官变化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验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它们进行基因敲除、插入、突变和重组等操作,导致它们产生和临床类似的疾病表型,可持续提供符合各种科研需求的动物模型。

比如,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要有癌症的小鼠模型;人体美白试验效果不明显,斑马鱼先天就有黑色素,在它身上做实验,效果一目了然。

“斑马鱼是最前置的实验。假设有10份药物样品,经过斑马鱼实验筛选后,留下3份有效的,进一步用大鼠做实验。”环特生物人事行政部副总监许淑华透露,公司的斑马鱼养殖规模两三年前在1万尾左右,当时招聘了2名饲养员。如今,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到三四万尾,饲养员队伍也在扩大。

“市场需求端一直在平稳增长,年增长率在40%-50%。像是化妆品原料公司、大健康产业保健食品公司,还有一些科研院校做疾病类研究的。”这两年,他们的斑马鱼模型数量,随着需求的不断上升,目前已达到260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摸鱼养鼠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2023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和《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接连落地,保健食品新产品的注册与备案步入新阶段。

常见的降血糖血脂血压、增强免疫力、清咽润喉、抗氧化……这些是保健品申请食药局的蓝帽子(保健食品专用标签),都需要先经过动物/人体功效实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药”近年来首次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被提及。随后,国家层和多个省市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市场对模式动物和CRO公司的需求明显提升。

“光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就有几十家企业申请CMA资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环特也即将完成,并且我们在波士顿还设立了创新实验中心。”单喆说。

2022年8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实验动物中心建成并启动之时,从云栖校区迁入7000多笼实验鼠,如今这一数量已增长到1.6万笼,背后是实验室规模、科研人员数量以及实验需求的多方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远处有个3200方的云谷三期大动物中心,正在建设中,可开展SPF猪、猴等实验。”而在云栖校区,一期1600方建筑面积可饲养约9000笼小鼠、280笼大鼠,二期的动物房也在设计中,预计有1.3万笼小鼠的规模。

“还有应急医学中心的实验动物中心,计划于下个月启用,4000方左右,能养约4500笼小鼠。”西湖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兽医师刘亚杰透露。

“所以,中心一直在招人,缺人手。如果你喜欢小动物,欢迎来和我们做同事。”虞斐借机发出了热情的“招聘邀请”。

九千光年小组记者 童蔚

编导 熊文媛 摄像 施德勇 肖宽

VIEW MORE

@AI互联网“超级黑客” >>

@AI殿堂“门童” >>

@百模大战“潜行者” >>

@人造卫星”脑力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