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古厝的检察听证
“通过实地查看文物保护现场,
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检察履职的成效,
看到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
8月7日下午
一名听证员在湖里区检察院文物保护
现场听证会上说道
这场听证会有些特殊,地点在坂美民俗文化园内的古厝庭院中。
看着眼前修旧如旧的一砖一瓦,谁能想象脚下的红砖地曾是原住民杂乱的菜地?
【听证现场】
为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增加办案透明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湖里区检察院就两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进行集中公开听证,对整改成效进行评估。
行政机关派员参会,市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以及文物保护专家受邀参加。
参与听证的各方不仅“坐下来听”,更“走起来谈”“俯下身看”古厝重生的故事。听证员行走在红砖院落间,实地评估文物的整改成效。
“海蛎壳煅烧而成的石灰,属于闽南传统的建筑材料,抹在墙面上更加透气防潮;千层饼似堆叠的屋顶瓦片,为屋面减重;六七米长的奠基石构件仍是原样,充分保留了古厝原有的构件……”多次参与实地勘查、提供专业意见的文物专家郑东将文物修缮过程中的细节娓娓道来。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就案件办理情况、需要听证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行政机关报告了履职情况和“坂美九十九间”等文物的修缮成效。人民监督员和听证员就案件的细节进行询问并得到解答。
经过一系列听证程序,听证员一致认为,湖里区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仅推动了一幢幢古厝的风貌保护和活化利用,还促进文物保护长效工作机制的完善,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因整改成效显著,应该可以对案件进行终结审查。
原 声
公开听证赢公信
各方纷纷为湖里区检察院的高质效办案
市人大代表钟庆达
“湖里区检察院及时发现文物可能毁损的线索,履职贴近群众、贴近民生,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坂美九十九间’才有了如今的风貌。”
人民监督员 梁海
“湖里区检察院高度重视公益保护,能够主动担当作为,在涉侨、涉台文物保护中,创新机制做法,延续历史文脉,助力提升湖里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质效,非常棒!”
湖里区政协
特邀研究员 黄国富
“当前厦门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坂美九十九间’的保护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民俗文化园,期待进一步完善细节,提升文化内涵,形成厦门文物保护的标杆。”
古建筑保护和
文物鉴定专家 郑东
“‘坂美九十九间’是厦门岛内现存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的闽南红砖厝古民居,检察机关的高质效办案让保护工作的开展更有力。修缮中我们坚持四个原则,即最大程度地保留形制、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
链 接
2021年上半年,湖里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坂美九十九间”等文物保护不力,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坂美九十九间”等文物的修缮保护,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建立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制定文物保护修缮方案。完成征收后,“坂美九十九间”的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目前修缮基本完工,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湖里区东部旧改片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案出台,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项资金5795万元对5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区财政每年将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00万元。
今年7月7日,区检察院联合区文化和旅游局等行政机关建立文物保护的协作机制,推动各方深化协作、融合履职。
从严格依法的办案程序,到精准施策的办案路径,再到眼见为实的办案成效,湖里区检察院坚持协同联动、争取多方支持,努力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的目标。
案件的终结并非履职的重点,下一步湖里区检察院还将持续发力,续写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后半篇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