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逆行人生》没有歌颂苦难,而是揭露了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就值得一看。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职业生涯很短暂,其实普通打工人何尝不是如此。不管你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少年,付出有多少,一到35岁,你的性价比就变得不高。你的身体熬不住了,可年轻人很多;你不敢对薪酬提过高要求,可年轻人要的更少。公司不是养老院,随着公司的新陈代谢,老员工大多会被干掉,这就是为什么每家公司都是年轻人多而老员工少的缘故。
电影里的徐峥恰巧又遭遇中产“返贫三件套”,那就是全职太太,国际学校和高额房贷,再加上老人生病,电影里的徐峥一家每月开支最少两万多块钱。虽说被辞退公司有补偿,可现实中补偿又很少,你不同意去劳动仲裁吧,一个是时间耗不起,再就是房贷等不了,你只能妥协。
你说失业后大不了送外卖,送快递,开滴滴。可这条路上也挤满了人。这些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超时会被罚款;不仅经常被为难,还要面临交通事故的危险。即便所有的苦,所有的委屈你都能承受,即便你成为那个跑得最快的“单王”,每月也不过一万多块钱。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外卖小哥都生活在系统的控制之下,最终都会成为“算法”的奴隶。为了不被罚款,他们不断突破身体的极限,所以外卖快递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业。说白了,他们是在“拿命换钱”。
电影里的外卖员,跑得再多,只能维持家庭的基本运转,钱根本存不下来,而且被牢牢控制在社会的最底层。
其实说白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活在宏大的“算法”里呢?
从出生时喝的奶粉到上的什么小学,什么大学,找的什么工作,和谁结婚,一辈子能赚多少钱,甚至什么时候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都早就被算好了。
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与命运抗争,你的一生,都早就被算好了。
影片的最后,还有一个“隐喻”。徐峥在跑外卖的过程中,不忘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发了一款名为“路路通”的小程序。公司的老板知道后,计划找徐峥谈一谈,投资或买过来。徐峥或许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跑外卖了,可这款小程序却会让外卖员跑得更快,单价更低。
影片中,于和伟饰演的老板边吃着一个大包子,边轻松地说,哪天可以把徐峥叫过来谈谈。
一个大老板在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吃包子有很强的违和感,但细想,“包子”是不是又一个“隐喻”呢?
在故事的发生地上海,馒头和包子是混为一谈的,至于包子,不,馒头是什么馅的,大家自己去猜吧。
和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一样,《逆行人生》很真实,很扎心,看完感动之余,心情压抑。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从来没点过外卖的人,看过《逆行人生》,对外卖骑手的艰辛多了一份认识和了解。
如果哪一天要点一份外卖,我想自己会耐心地等待,而且永远不会给他们一个“差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