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和保研,到底哪个含金量更高?”不少同学和家长都会困惑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选择具体升学路径时也会因为这个问题陷入纠结:想去留学,却担心被人冠上“水硕”的帽子,害怕找工作受歧视;想去保研,又感觉保研院校可能跟留学能去的学校层次差了一截。事实上,这个问题永远无法得出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观念和看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具体的目的和场景不一样,评价的关键标准也会发生转移。在此,笔者挑选几条关键的因素或者标准,简单跟各位分析一下保研与留学的认可度。在正式论述之前,笔者必须说明,因为不同的维度和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交叉与重叠,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下文提到的相关因素和标准来分析即可,不用过于纠结细枝末节的问题。

一、首要考量:学校层次与知名度

一、首要考量:学校层次与知名度

学历内卷和贬值的时代,不管是保研还是留学,大家的首要考量都是学校层次。“只要能去QS前50,什么地区和项目都没关系!”“学生保研就想去清北复交人,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不管是硕士还是直博,不管是热门还是冷门专业,只要能去TOP5就行!”..…诸如此类的观点和声音,都充分说明大家对于学校层次和知名度的追求和渴望。而此种“名校梦”的狂热,大多数是由两种关键因素导致:一是个人心理和预期。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保研或者留学来给自己“镀金”,而“含金量”的重要标准便是学校层次和排名。二是社会观念和求职压力,不管是在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还是在考公考编、市场化求职等现实场景中,学校排名都是最广泛地被提及和讨论的要素。更进一步来看,专业实力的强弱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会发生变化,保研留学的形势也可能会短时间发生巨变,但一所大学的整体名气在较长周期内都不太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以优先考虑学校层次和知名度,也是绝大多数同学和家长在保研和留学择校中会采纳的较为稳妥的策略。

那么,对于保研和留学,如何来衡量学校的整体学校层次和知名度呢?为大家提供几条参考标准,大家可以选择性采用:

一是综合排名。

一是综合排名。

不管是保研还是留学,综合排名都非常重要,大部分人和用人单位也都会看重综合排名。对于国内的保研院校,尚且没有一个官方的排名,一般都是看软科、高考分数录取线排行榜、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等“民间”排行榜(提示:有关中国高校的各种排行榜均会面临或多或少的争议,建议大家优先参考高考分数录取线);对于留学院校来说,一般会有QS、U.S.News、THE(泰晤士)、ARWU(软科)等四种主流的评价榜单(提示:这几类榜单评价体系侧重点有所不同,如ARWU侧重学术,QS的应用面最广)。

二是特定的圈子和说法。

二是特定的圈子和说法。

不管是保研还是留学,都会有很多特定的“小圈子,或者“俗称”,这些称呼和说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对应院校的知名度。就保研而言,比较官方的“圈子”有 985、211、双一流,尤其是985、211,现在仍然发挥着比较大的影响力;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圈子”,如清北华五人、C9、财经类的两财一贸、IT领域的两电一邮、师范类的六大部属师范院校、法学类的五院四系、国防七子、电气类的二龙四虎、机械类的五虎四小龙、建筑老八校等。就留学而言,比较常见的“圈子”有美国常春藤(TheIvyLeague)、美国法学 T14/T30、港三/港五/港八、坡二、英国牛剑/G5/王爱曼华/罗素集团、澳八。同学和家长们在保研留学择校时,都可以着重考虑此类具备一定“圈子…“称呼”“title”的院校,一般此类院校的名气和影响力都有足够的保证。

三是特定招聘场景下的 Target SchoolList(目标院校清单)。

三是特定招聘场景下的 Target SchoolList(目标院校清单)。

因为同学们的求职路径和方向比较多元,招聘场景很难列举完全,笔者在此处就以考公选调为例作简单示例:如果是打算考公选调,保研同学可以参考中央选调的学校名单(32所985院校和2所211院校),留学同学可以参考四川、重庆、北京、河南、河北、广东、山西、山东等八个省份给出的面向留学生招录定向选调生的具体院校要求(如QS前100、QS前200等)。

保研和留学到底哪个含金量更高?

保研和留学到底哪个含金量更高?

对于这一问题,网上有许多国内外院校梯度对照表,如用清北来对标藤校、港三、牛剑,大家可以选择性参考。但对于此类做法,笔者并不太赞成,因为大陆高校与海外院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很难用“梯度表’来粗暴对比。笔者更建议大家合理评估自己分别选择保研和留学能达到的院校层次,并结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再据此做出合理的选择。例如,保研大概能去中上985,留学大致能去港三、G5、美国前20,并且学生的职业路径是市场化就业,那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优先考虑留学。

二、重要因素:地区与项目类型差异

二、重要因素:地区与项目类型差异

无论保研还是留学,都会有所谓的“水校”“水项目”,不少同学在院校项目选择过程中犹豫不决,就是担心自己会去到这些容易踩雷的项目。对于此,笔者建议大家在分析保研留学院校认可度时,可以着重考虑地区、项目类型、专业特征差异等因素:

地区因素

地区因素

在地区因素方面,保研和留学看重的具体要素又不太一样。如果是保研,则会看重具体城市所附带的实习机会、科研氛围等资源,如北上深等大城市的实习机会更多;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的高校密集,科研资源更加丰富。如果是留学,那么首要考虑的是该地区整体的认可度(鄙视链),比如大部分人一般会认为北美>英国>香港~新加坡>澳洲>其他;然后再考虑具体的城市区位因素,如美国的硅谷高新产业更密集,伦敦的金融类实习资源较丰富。

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

对于保研来说,项目类型主要有学硕、专硕、直博等类型,这几类在学制、费用、培养重心、毕业难度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且认可度和含金量也难以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项目类型在保研院校含金量的评价中占比较小,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以院校整体层次和知名度作为某保研院校或项目含金量的主要评价标准。对于留学来说,申请海外博士(PhD)项目的同学主要看导师和奖学金情况(funding);而申请硕士项目的同学则会去更加看重和考虑具体项目类型,如英联邦教育体系下的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一般会认为研究型硕士的申请难度和含金量更高。

专业特征

专业特征

不同专业,偏重的因素也不一样,在分析保研和留学项目认可度与含金量时,也要结合专业特征来评判。比如,金融、商分、管理类等泛商科项目的同学,在选择保研留学院校时,会优先考虑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纽约等金融中心,好的城市对于院校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就会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三、以终为始:考虑就业路径的差异

三、以终为始:考虑就业路径的差异

不同的就业路径和职业取向,对院校认可度和含金量的评判结果也会大相径庭。笔者选取三类比较典型的就业路径,大家可以对号入座进行思考:

市场化求职

市场化求职

如果是走市场化求职路线,希望去到一些目标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和大厂那在评判保研留学项目的认可度时,就要着重考虑城市地域、就业氛围、校友资源、行业影响力等因素:

  1. 城市地域

所在城市的相关企业和工作岗位较多,那找到对口好工作的概率就越大,该项目的含金量就会更高。

  1. 就业氛围

每一所学校,甚至同一所学校内部的不同院系,就业氛围差别都会比较大,这一点对于保研院校来说更加明显。甚至可以这么来说,同样是985院校,但有的985院校的就业氛围就非常淡薄,最终会导致该校或者该学院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1. 校友资源和行业影响力

校友资源与行业影响力的重要性,在特殊“圈子”的院校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两电一邮的CS大类同学找工作可以吊打一众 985,LBS、LSE、HEC 等商科院校的同学在就业上的表现也会显著强于其他top级别的综合性强校。因此,一般而言,如果某一院校属于某特殊圈层,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在该行业的校友众多,那么该院校和项目的含金量也会更高。

泛体制求职

泛体制求职

如果目标是泛体制求职,如考公、选调、银行、国企央企、事业单位、高校行政岗、军队文职等,那么需要着重考虑学校层次和专业属性这两重因素:一方面,许多泛体制的招录招聘工作,都会特别看重学校层次,如果学生的学校层次没有达到基准门槛,那么学生的履历再优秀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对于留学生而言。泛体制招聘对保研学生更为宽容(985和特色211就能达到大部分泛体制岗位的招录门槛),但对留学生的要求总体来说更加严苛(基本上要在QS前100甚至是QS前50才会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专业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一些泛体制的紧俏岗位,基本上都会很严格的限制专业,如果学生是计算机、法学、经济金融等考公选调热门专业,那学生所选院校和项目的含金量也会有所加成。

学术类求职

学术类求职

如果目标是高校教职或科研类工作,那么学术方面的因素就会更加重要,如土博/海博、导师title 和人脉、专业实力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教职应聘时,海博相比土博一般都会有碾压性的优势。再如,不少高校在面向海外博士招录教职时,筛选院校背景都会以软科(ARWU)的学术排名为核心参考标准,而非 QS 排名。

核心建议:明确个人诉求,注重项目匹配程度

核心建议:明确个人诉求,注重项目匹配程度

综上所述,笔者的核心结论和建议也就水落石出:对保研和留学项目的认可度和含金量的分析,并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尺:在比较保研与留学院校的认可度,在做具体的院校选择时,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准,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和职业目标,深入思考和分析院校项目与自己的匹配程度,这样才能做出较满意/较优决策。

【保研人】全媒体平台将持续更新保研干货与最新资讯,全网同名,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