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湾古称浅湾,据说是因该处海湾水浅而得名。在清初的时候,荃湾称为荃湾约;后来又称全湾约(简称全湾),至于何时被称作荃湾则不可考了。

据战前考古学的发现,荃湾区早在年前便有人居住,考古学家所发现的遗物与李郑屋古墓十分相似,相信是属于同一个时期(东汉中,期即公元1世纪至2世纪中叶)。传说荃湾区在宋时有一“浅湾村”,宋末元兵南下,二帝南逃,帝正便曾一度逃到“浅湾”,且与元兵相遇激战。

较确切的历史记载要追溯到清初。1649年,有张姓的居民在荃湾居住,稍后有曾,黄,许,邓等姓前来居住,至清沿青山路建立了大约26个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便是老围村。

1898年,荃湾区约有人口3000人,但所属村落已有家庙及祠堂。20世纪3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多以种植禾稻,菠萝,蕃薯等。二次大战以前荃湾区的发展仍是尚当缓慢。但1950年前后,大量的内地人士涌入香港,引入了资金、技术及廉价劳工,各种制造业在德士古道、杨屋道和柴湾角一带开设起来,60年代已发展成具规模的新市镇。

1841年香港开埠前各方言大致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荃湾发展得如火如荼,移山填海之工程进行不辍,而当局征收民地,时有问题发生,村民搬迁也有困难存在,因此作为官民桥梁之荃湾乡事委员会日趋繁,忙会所亦不敷应用,才在荃湾沙咀道277号建立一完备的会所,乃荃湾乡事委员会之永久基础。

荃湾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已增至30多万,至80年代人口已增加至70多万。荃湾的建筑已近饱和,如欲再扩展,得赖填海而成之。

战前荃湾菠萝驰名遐迩,海滨地带,也有乡人建设捕鱼,以助生计。荃湾早期也有工厂,不过为数较少,只有一间醴泉制酒厂及一间青山陶业工厂较著名而已。当日军侵华后,荃湾有较大规模的南海纱厂出现,搪瓷厂则位于荃锦公路入口侧一带地区,至今该等用品已因少人购用而遭淘汰。时至今日,荃湾地价急刻上升,已达寸金土的地步,一般行业停业他迁,但亦促使荃湾成为繁荣之新市镇。

19世纪末,荃湾分为四个“约”:海坝、葵涌、青衣及石围角,四约首领组成荃湾安全局,维持荃湾地区的治安。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并把新界分成“八约”管治,当时荃湾属于九龙约。

1906年,政府开始成立“理民府”制度来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两约,荃湾以北之地归“北约”,荃湾则属“南约”,所在地设在香港岛。

1941年12月,日本领占香港,荃湾被归入九龙,自成一区称为“荃湾区”。

1948年,立法局通过《新界行政法例》,荃湾再次归入南约管辖。1966年,荃湾从南约分治出来,独立成约,称为“荃湾约”。

荃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政府宣布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区的谘询委员会,在荃湾设立荃湾地区谘询委员会,巩固了日后成立荃湾区议会的基础。

播报

行政区划

荃湾区包括荃湾市中心、川龙、荃景围、油柑头、汀九、深井、青龙头、马湾、阴澳、竹篙湾等地。

播报

地理环境

地形

1981至1985年期间,荃湾区议会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荃湾新市镇(荃湾、葵涌及青衣),东至金山郊野公园西面界线,南至荔景山路九华径及荔景台,西至青龙头嘉龙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园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鑛凹,而马湾和大屿山东北部也是荃湾区的范围。

随着新市镇发展而令荃湾区人口不断增加,政府为了减轻区会资源分配的负担,重新划分地方行政区,在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集中服务葵涌及青衣居民。荃湾区重新划界,东面以和宜合道、城门道、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线和马湾海峡为界,西面仍以青龙头嘉龙村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园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鑛凹为界,马湾及大屿山东北部仍归属荃湾区。现全区总面积约60.01平方公里。

荃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貌

位于新界荃湾的大帽山又名大雾山,为香港第一高峰海拔959米,因形状像大帽而得名,环在四周的是占地1440公顷的大帽山郊野公园,是登山远足的理想地点,山顶在严寒时会有结霜现象。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新界和港岛。景色非常迷人,晚上更是看世界闻名的香港夜景的绝佳地方。

大帽山是登山爱好者的乐园,园内小径纵横,有麦理浩径、大埔郊游径、城门郊野公园林地小径、大埔滘自然护理区三色林径等,还有草山北坡与松仔园、铅矿坳、扶轮公园等郊游点以及专供郊游者烧烤的场所。

水文

城门水塘

又称银禧水塘。位于新界沙田西北。1923年开始兴建,由荃湾至苹果坳阔16英尺长1.92英里的水道于1925年完成。至由城门河引水入塘的堤坝,长达6,000英尺的临时水坑,长达2,900英尺的北堤,长达2,000英尺的南堤,长达2,160英尺通过走私桥的北山洞,以及长4,689英尺通过金山的南山洞,于1926年间先后完成。至1936年才完成全部工程,历时13年。储水量30亿加仑。

大榄涌水塘

位于新界屯门与荃湾之间。该水塘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即计划建设,由于战争影响,拖至1951年才开始动工。水塘建筑工程宏伟,耗资共达1.25亿元。水塘隧道共分三段:第一段由大榄涌通至深井,长达10,720英尺;第二段在深井山边,长达1,600英尺;第三段由深井山边至汀九,长达13,900英尺。水塘主坝长1,000余英尺,高200英尺,厚153英尺,还有副坝3道,堤坝全长9,000余英尺。至1957年3月全部完工,储水量达45亿加仑。

气候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冬天清凉且干燥;春夏季则和暖多雨;秋季不是凉爽,阳光亦很充足。香港偶尔会被台风侵袭。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29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