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理技巧能够取得成功,与企业的整体环境、当时的具体场景、员工的理解程度以及其他技巧的综合运用等因素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实施技巧之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管理的环境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构建一套完备的思维模型,如此才能确保自身能力在恰当的地方得以施展。
管理者在持续掌握新技巧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步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而后再去完善技巧层面的能力。倘若缺乏战略思维,仅仅企图通过各种小技巧投机取巧,那么所得到的回报与付出将极不成比例。身为管理者,要将精力用在关键之处,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
一、管理者要善于“伪装”
众多企业管理者存在这样的惯性思维,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企业的顶梁柱,员工总有数不清的请示:遇到麻烦不自行思考,首先找领导;工作进度是否推进,不自行判断,首先找领导;客户出现问题,依然找领导。在这种状况下,领导者便会产生“离开我公司就无法运转”的想法。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管理者未能呈现出应有的状态,缺乏“装”的思维。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面前必须成为“披上狼皮的羊”。“羊”意味着管理者也是普通人,也会有迷茫、惶恐和紧张。而“狼”则代表管理者在员工眼中应展现出的形象,能够为他们鼓舞士气。
无论领导者在私下承受着多少内心压力,但只要踏入企业,就必须“披上狼皮”,展现出带领员工勇往直前、不胜不归的斗志、决心和勇气,让员工感到心里有底、行动有力。倘若管理者软弱无力、斗志涣散,员工只会变得更加推诿、更加消极。
二、管理者要经常自我反省
近年来,经营企业的难度不断加大,这固然与客观环境有关。然而,环境并非影响企业的唯一因素,在相同的环境中,有些企业依旧在快速发展,有些企业停滞不前,更多的企业则销声匿迹。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为:如果企业前几年是凭借运气盈利,那么这几年就可能亏损;如果管理者前几年骄傲自满、自视甚高,那么这几年才能看清自己真正的管理水平。
过去,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往往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人物,企业管理完全取决于老板的个人情绪,用人标准属于典型的个人喜好型。所以,管理者要时刻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管理对象是谁?是员工,是一个个员工构成了管理的主体,他们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转。
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发现,这样的模式已然行不通。特别是对于 90 后、00 后这部分员工,他们个性更为突出,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难以奏效。因此,想要管理好他们,必须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让自己成为他们能够接受、信任、喜欢和愿意追随的管理者,从而成就自我、成就企业。
在新的时代,自我反思逐渐彰显出其重要作用,成为领导者必须建立的管理基础思维。
三、管理者要摆脱思维陷阱
在中国经济已经建立起规范的体系和原则的情况下,各行业中都存在着规模不一的旗舰企业。因此,企业若想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依靠的不再仅仅是领导者的个人能力,而是看谁能够率先走出思维陷阱。
人类往往倾向于推卸责任,所以当企业管理者面对业绩下滑时,第一反应通常并非在自身寻找原因。此时,诸如“员工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强,竞争对手不按常理出牌,供应商源头不守规矩”等各种借口便会接踵而至。请注意,这便是管理者陷入思维陷阱的表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力欠缺
这里所指的能力欠缺是管理者思考能力不足,他们不关注新问题,不了解新变化,长此以往,这部分人将被时代和市场的发展所淘汰。
2. 思维局限
领导者满足于现有的管理方式,不愿尝试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案。久而久之,不仅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无法提升,就连领导者自身也会被禁锢在思维的牢笼中,难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3. 德不配位
管理者自身的品德,应当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做出的贡献以及所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在创造业绩和财富的阶段,如果规则意识薄弱、法律和伦理底线模糊,很容易做出一些经不起员工和舆论审视的事情。有些管理者对股东、员工和客户视若无睹,还有些管理者异常忙碌,四处并购、投资、拓展新业务,却不顾及自身的员工团队和组织结构是否能够承担新市场的需求。最终,这些企业家都会因“德不配位”而受到惩罚。
在管理中,思维的格局永远比能力更为重要,提升了思维格局,才能突破管理困境,实现高效管理。
四、管理者要拓展思维格局,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1. 向取得成果的人学习
学习他人的成果,能够让我们获取丰富的经验,避免走弯路,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追赶效率。
2. 邀请人力资源行业专业团队进驻企业
许多管理者不舍得投入成本聘请真正的管理学老师,反而愿意花费高额年薪邀请职业经理人来带领团队。
我们可以考虑将职业经理人转变为事业合伙人,当他们成为利益相关的合伙人,才会愿意真正了解你的企业、员工和客户,才会感受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
除了事业合伙人,企业家所寻找的老师还应当包括战略谋划者。这些战略谋划者可能并非具体行业的参与者和竞争者,但却是冷静的观察者、经验丰富的思考者和站位高远的布局者,是真正的战略管理专家,而非执行人。他们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整体战略的设计和选择上,而非仅仅关注细节的差异。他们或许无法带来短期、直接的收益,但却能够解决关键问题。
3. 从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
如果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遭遇挫折和失败,请不要轻易放弃。经历痛苦,才能真正开拓思路和行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