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铁人王进喜的一张劳模照,竟然牵扯出中国最著名的“泄密案”,
此事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怀疑日本人正是从这张照片中,
窥见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从而一举中标,获益上千万。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庆油田保密行动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安达县,一大群人聚在一口井旁,默默等待着什么,整个现场像被按了暂停键,鸦雀无声。
忽然,一股黑亮的液体,从井底喷涌而出,等待的人群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忘我地鼓掌、挥拳、拥抱,庆祝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让他们激动的那股液体,不是别的,正是石油。
因为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庆前夕,因此将这块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第二年春天,大庆油田的开发行动正式开始,钻井队正是由王进喜带队。
当时考虑到国内外的复杂形式,我国对大庆油田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外的说辞是“农垦”。
在开发之前,为了防止国外势力的破坏,公安厅还特地对周边居民进行了摸底调查,将发现的一百多户外国侨民,迁移出去做了另行安置。
油田招标日本获利
1964年初,《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名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第一次向国内公开了大庆油田取得的巨大成就,报道一出迅速引起了国际热议,特别是日本的关注。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石油消费大国,可本国石油资源又太匮乏,所以他们将目光瞄准上了别的国家,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掠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事实上,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在我国东北地区,肆无忌惮探寻石油。
到1940年的时候,还真让日本找到了一处油田。
位置就在大庆油田周边不远处,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出了一口千米深井,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井中涌出的石油浑浊、稠密,只能用于工业,无法用于军事机器上,他们只能就此作罢。
当他们得知大庆油田的位置时,更是扼腕叹息,当初他们开井的地方,与大庆油田仅仅隔了一公里,如果他们当初的探测再偏一点点,现在的大庆油田就是他们的了。
失去了油田的所有权,日本只能将目光转向其他方面。
不久后,我国向全世界公开招标石油开采设备,而早有准备的日本顺利中标,并从这次交易中赚到了一千万以上人民币。
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日本是提前窃取了大庆油田的情报,所以才能早有准备。
而泄密的正是刊登在《中国画报》海外版封面上的一张王进喜的照片,照片中王进喜戴着大皮帽,穿着厚实的棉袄,站在油井前,眼神坚毅地看着远方。
那么,这张照片能泄露什么秘密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王进喜照片引猜测
随着王进喜照片的流出,引发了不少媒体的解读,他们将之称为“中国最著名泄密案”。
那么一张照片是怎么泄密的呢?媒体给出的解释也是像模像样:
首先,从王进喜的穿着来看,大棉袄、大皮帽,一看就是温度很低的地区,由此判断是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
其次,根据王进喜手中所握的手柄粗细,可以判断出油井的直径;
最后,从王进喜所站的位置,能够判断出油田和钻井之间的距离,还有井架的密度,从而推算出油田的储量和产量。
从这些方面可以判断出,大庆油田的规模和潜力极大,中国需要大量的开采设备,必会面向全世界招标,所以日本早早做好了准备,才会最后率先中标。
这些言论流传的非常广,而听上去也似乎合情合理,但真的是这样吗?
对此,相关专业人士做出了回应。仅凭一张照片就能推断出所有情报,还是太断章取义了。
他们认为,王进喜的穿着,对于整个东北地区来说都是极为普遍的,并不能确定位置就是齐齐哈尔和哈尔滨。
还有王进喜所握的手柄,只能由此猜出钻机型号,而油井的直径是取决于钻头大小的。
最后,从一张不甚清晰的照片,就能看出石油的储量和产量,更是无稽之谈!
当时大庆油田和王进喜的事迹,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其中不乏一些数据材料细节,它们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一张照片。
况且,日本对中国东北十分熟悉,能够由此推断出位置也不甚稀奇。
那么,你对此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