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欢迎大家点击左上方德慧智关注并星标,经常文末保持互动:点赞,在看,留言,就可从订阅号菜单收到我们最新文章!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逾三百万人共同成长!

德慧智】官方公众号:三十年教育研发经验的全生命周期教育平台,以伏羲黄老文化经典为核心的心脑慧性教育理论与孔子原儒思想结合,结合现代科学工具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超三十多万家庭和五大学校试验区学生身心受益!成就孩子幸福人生,成就社会幸福家庭!

我们引用医学科学研究的成果,对婴幼儿的智识发育进行分析,孩子发育到6岁时(最正常的应当是7足岁),大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4-6岁每年成长约10%。

在这时期的教育,比较起3岁以前的教育就会稍微困难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方法,要注意运用与孩子一起“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以鼓励与表扬为主要手段进行诱导启发式教育,教导汉字、语言、阅读、音乐、绘画等等活动,孩子的智识才会具有明显的提高与进步。

所以,对于失去胎婴养虚机遇的幼儿而言,幼儿养性的课程将比具备胎婴养虚基础的孩子难度更为大一些,对教育者本身内在素质的要求将更高更严格。

如果没有经典诵读支撑幼儿期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所需要的耐心和教育技巧,也就更高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6岁到8岁这两年,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每年成长约5%。

也就是说儿童发育经过学龄前阶段,当进入小学一年级时,他们是否聪明,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90%。

只要看看前面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一个结论:0-3、3-8岁之间,3岁看大,7岁看老,在这两个生命期之内,的确同样是智识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假如不能把握这两个最佳的智识开发时期,年龄越长大,对智识的启发、培养的工夫就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

德慧智教育理念,强调德慧智均衡发展的原则,培养道德心灵,保护和提升慧识的稳定,适时充分开发智识。

在这个三位一体、三足鼎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学龄前教育,培养人才,发现天才,扶植天才,确立道德心灵,保护先天慧识,培养开发大脑的超常智识,真实地帮助孩子们“修之身,其德乃真”。

同时,使天下愿意实践德慧智教育的家庭,都能进入“修之家,其德有余”、共建道德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从而,真实不虚地实现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为家庭、为民族、为社会培贤育圣,培养栋梁之才,培养具有科学创造力的道德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是人类探索有相世界一切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我们在论述汉字一节中已经作了一些论述,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但是,我们在生命科学中要注意掌握科学运用汉字,文字是人类智识的工具。

识字,也就是智识开启和升华的起步;识字,是智识与慧识接轨同步的基础;识字,是智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质;识字,是学习和掌握任何学科知识的前提与基础。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长期失误而得不到及时的校正。

孩子们从小学开始至大学毕业,学校和老师花费整整16年漫长的时间来教学生学习汉语,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却极其低下,既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又缺少识字和书写的能力。

许多大学毕业生写的文章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语文入学检测,原计划得分在80分以上的(满分100),可以免修大学语文。

不料1000多名新生中,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仅仅只有六七人。无奈之下,学校决定,全部都要修大学语文。

我国以前小学识字教育的进度安排,既不符合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也不符合儿童大脑智识发育的生理特性。

儿童从7岁入小学一年级,虽然开始学习汉字,但是一直教到小学毕业,花六年的时间才学完大约2500个汉字,平均每天所教的识字量才一个多一点。

这种蜗牛爬行式的识字速度,浪费了孩子们最珍贵的大量记忆储存生理期,使孩子们在小学毕业以后,还不具备真正的独立的阅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虽然在2000年痛定思痛,又推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方案。

但是,这些方案却又是在片面增加老师和小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出来,并没有在对其他学科知识明确压缩精简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因为,我们现在的小学生要学的功课已经有12门之多,似乎哪一门课程都是难以忍痛割爱的精品:语文、数学、地理、英语、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计算机等12门功课(部分地区未开历史课和地理课)。

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基本上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熊掌与鱼肉兼得”的理念,因而造成了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推行中,出现了目标难以实现的普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统计,几乎所有小学的老师都反映,新大纲和新课标的难度过大,按照新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过大。

许多老师都说,新课标提出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当地的实际。

他们甚至希望,将来还是回到以前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因为按照传统的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模式,小学的识字教育虽然一直也是一个难题,但至少压力没现在这么大。

原来一二年级的1250个生字都没有办法完成,更别说现在的1800个生字及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学生极少。

难道真的是汉字难学吗?我不想去评价国家教育标准方案的制定。

但是,仅就汉字的学习而言,并不是汉字难学,而是被成人们弄成了使孩子们学习难。

由于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汉字的了解所知还太少,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了解还不深刻,我们在接受西方教育方法以后,过于机械地套用于民族文化教育之中。

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有对尚不健全的教育政策,自己来进行救弊补缺。

我们应当根据道医修真生理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应当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应当根据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教学经验,来制定我们德慧智教育的方案。

使自己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掌握3000以上的汉字;在经典诵读声之中,就学会识字和阅读;

在经典诵读之声中,就同步进行德育和汉字智力记忆的教育;要及时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汉字和汉语的主人,而不是错过时机充当奴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要像教学大纲那样,生生地将德育与智育这两者分离开来,将识字与其他多门功课割裂开来。

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具有自己本民族的特征,德慧智教育,只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诠释,是一种实践承传道德文化的指导方案。

德慧智教育中,“婴幼智育从识字始”是一个教学原则,因为民族文化教育的特征是“先识字,后艺文”。

“先识字,后艺文”也是汉文化的力量、规律和步骤。

中华文化的特征是,若想学有所成,首先掌握汉字,掌握汉字是学习百艺、百技之先。

汉字全息载体的魅力无穷,在经典诵读中及时教孩子识字更是锦上添花。

在经典诵读中教识汉字,是德育慧育与智育并驾齐驱的方法,是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具有极强的开发智力的作用。

汉字的学习,能使智识达到其他拼音文字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掌握汉字,就是掌握了智识宝库的钥匙,它对智识的开发与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系统性、包容性和多向拓展性。

虽然许多的智力开发教育,也能够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例如音乐、绘画、体育等等教育都具有这一功效,但是任何其他智力开发教育都无法替代掌握汉字的作用。

汉字是攀登绝学巅峰的路径,是我们通向知识彼岸的舟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抓住了德慧智教育,在经典诵读中同步进行识字教育,在婴幼儿期就全面展开识字的同步教育,那么小学生必须用六年漫长的时间学习汉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们将能够在三五年之间中的婴幼期完全实现,并且将会超过这一水平。

当他们迈入小学的大门之时,就已经能够正常阅读任何课文和课外读物。他们的阅读、听力、说话、朗读、写作等等能力,都将会超过同龄的其他孩子,他们必将会成为学校学生中道德素质文化水准中的佼佼者。

他们旺盛并且稳定的慧识,也必然会从容地向自己人生最佳的发展方向,去探索新的知识,丰富和开拓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孩子们在进入学校教育的第一站时,就从德慧智三方面赢得了先机和胜券,并且为一生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慧智教育,可以使我们的孩子避免在进入学校时才开始识字,坐失配合大脑发育同步开智的机遇,错过最佳的开智年龄,主动回避在小学接受识字教育的沉重负担和压力。

我们应当明白,小学的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换进入应用期的生命阶段,是运用德育成果——道德心灵和灵动活泼的慧识,全面驾驭智识,进入后天学习和深化智识的人生期。

文字工具的掌握,就是自由驰骋于知识海洋的舟船。

但是,按照目前小学的识字教案,大部分学生已经错过了大脑的最佳吸收记忆时期,小学应当完成以阅读学习、拓展逻辑推理智识为主的教育任务,完全被挤出了小学时期。

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被我们的教育所错过。在中国教育历史的记录中,这种先例其实也是很多的。

究其原因,只是没有高度重视我们自己文化中汉字的特征,将汉字雷同于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而制定教案,从而导致了失误而已。

古代,虽然大多数孩子也是7岁开始进入学堂上学,但是那时候的教学却是专门集中数年之久的时间,突破识字这一道重要的门坎。

这与我们整整安排六年时间,以及现在还不肯压缩其他课程而硬性规定突破识字关的理念,是绝然不同的现象。

少年们的智识,一旦在转换生命期内不能顺利进入阅读阶段,当他们进入青年生命期以后,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就很难以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写作习惯,更不用说借助于阅读来开拓视野,广泛学习各种知识来提升自己了。

这,才是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只会抄袭文章、却不会自己书写文章的关键原因所在。

据国内专家们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2400个常用汉字,每个孩子就能进行正常的阅读学习。

德慧智教育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是整体地把握着孩子们的德育、慧育、智育均衡发展,将智育中的识字,溶入在以德育为根本的前提下及时展开,而不是单纯地只教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统计,老子《德道经》中不重复的生字共约806字;《周易》共约1402字;《大学》共约396字;仅此“二经书”的生字量,已经有共约1760个可供同步学习掌握的汉字。

如果孩子的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起步早,这些汉字量掌握以后,孩子自己的阅读兴趣必然能够全面展开。

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通过背诵并且同步掌握了这些汉字,那么他们的识字记忆能力,将会超出成人们的想象。

婴幼儿识字教育的速度,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经典诵读的进度,进行灵活掌握,贵在适时及时同步地教育孩子同步识字。

特别是婴儿期,如果能同步展开识字教育,那么孩子识字的能力和速度,将会充分获得发展,其后天智能在全息性汉字的启迪下产生长足的进步。

古代汉文化的早期教育,只有两件法宝——那就是诵读与同步识字。经典诵读的选择则是其中的关键。

我们的近代教育,由于西化的影响,首先抛弃了幼儿和少儿的经典诵读,长期丢失民族文化学习方法所固有的特征,所以识字难的问题才会逐步凸显出来。

我们虽然仿效西方,想用拼音来解决识字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认识汉字的全部信息,没有掌握少年养正的真实内涵和方法,丢失了经典诵读这一根本方法,仿效西方那种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模式,就如同东施效颦一样难以产生真正的美感,并没有解决学生识字难的顽症,因为我们所要掌握的是汉字而不是拼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圣贤在大慧与大智状态下,为子孙们设计的汉字和汉语的生理需求特点,就是要动口、动眼、动耳,以及动手。

教学只有高度符合这种初始设计的原理,才会产生明显效果和作用。

我们希望德慧智教育的理念,通过经典诵读的实践,通过对孩子们德育慧育智育的立体教育、早期教育,对现在教育的关键缺失,能够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能够减轻一点孩子们在迈入学校大门之后的沉重负担。

祝福天下所有还处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能够从德慧智教育中、从经典诵读中,以及同步识字的教育中,成长为德慧智全面发展的人才,顺利地迎接人生的第三阶段——少儿养正时期。

选自《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200—204页),2016版。

全文完毕

【点赞】+【在看】+【星标】获得更多好文推荐,智慧在路上,感恩您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在留言评论与分享

编辑:文摘组 配图:陈海姣 美编:心怡

德慧智教育,信用就幸福!

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

加社群管理员微信

一起参加学习吧!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累计帮助逾三百万人身心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可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告诉我们,定将妥善处理。

点个“在看”&“点赞”,

公众号里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