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
导演、编剧、影视制作人、出品人。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韩国语专业(同时获艺术学双学位);韩国首尔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舆论放送学硕士;韩国汉阳大学戏剧电影专业博士。
策划制作《隐秘而伟大》《爱在囧途》、《一路上有你》《真心英雄》等多档明星综艺及真人秀节目。
出品电影《引爆者》、《奇门遁甲》 ;担任电影《天气预爆》、《误杀》的总制片人,电影《唐人街探案3》策划人。
执导电影《红色冲浪板》、《燕交》和《梦香》等三部作品。
“陈思诚导演从我旁边走过笑着说,干嘛看那么认真,想当导演?!”这是在2019年《唐人街探案3》的拍摄现场,导演陈思诚对马雪开的一句玩笑。彼时,马雪因为参与了《唐人街探案3》的策划工作,正好来现场探班。
“现在回忆起那个瞬间都觉得蛮有趣的”。她到片场时,正赶上一场戏拍完,陈思诚和导演组的人从监视器前站起来往外走,准备去休息。这时马雪看到中日双方的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为下一场戏讨论,不自觉间她被吸引了,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因为往往有一些细节的火花,是在休息的间隙碰撞出来的。
没想到陈思诚一语中的,4年后马雪执导完成了电影处女作《红色冲浪板》,并于今年5月17日公映。但当时她驻足倾听,完全不是带着做导演的念头。“有可能完全是下意识,谈不上学习或者是‘偷师’,就是我很享受现场所有跟电影创作有关的细节。”
马雪导演执导电影《红色冲浪板》工作照
当年年底由马雪担任总制片人,陈思诚监制的电影《误杀》获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
采访过程中,马雪也禁不住感慨,“人生就是一场后知后觉!”她与电影导演的缘分,也许在她小学时看到的两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在她大学时写的有关电影的一篇论文,在她在韩国做大众传媒工作接触到一些导演,在她做电影制作人等等这些时刻,就冥冥中注定了。
“感谢电影的眷顾,它告诉我你的使命就是要做电影导演。”如今马雪已执导了三部电影,《红色冲浪板》、《燕交》和《梦香》。
“希望有一天,大家会因为‘导演马雪’而去看一部电影。”说这句话时,她眼神明亮,语气笃定。
对话马雪/ Talk to Maxue
“感谢电影的眷顾,
我的使命就是拍电影”
01
在5月17日公映前,《红色冲浪板》就已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项,马雪导演还获得了洛杉矶独立女性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7月21日,《红色冲浪板》作为第十届韩国国际海洋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在釜山上映。
王江月:你觉得《红色冲浪板》这部电影已经达到你最初的预期了吗?
马雪:其实这个片子能跟观众见面,我觉得它就是最好的一个结果。因为最开始我做导演,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就是我要做导演拍一部长篇电影,拍出来以后要面对观众,现在这个小目标算是实现了。我觉得作为新人导演,一个片子能够去海外参展,这已经蛮难得的,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片子里边,拿到一个导演奖,这是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肯定。
电影《红色冲浪板》剧照
王江月:《红色冲浪板》在5月17号上映之后,你带领主创去了很多城市路演,每一次的映后交流观众反响都特别热烈;另外在一些社交平台,我看有一些影评人、观众写的影片分析也非常专业和深入。这其中有没有你印象深刻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马雪:作为导演当自己的作品可以跟观众共振,甚至有超出你预期的一些反馈时,这更激励我去做自己非常笃定的创作内容。我看到有一些影评说在中国很少见这样的题材,由此也看到了导演的勇气、野心及表达的力量。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声音都是一面倒的称赞,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说某个细节没看懂,get不到,还有人说电影到底是文艺片还是悬疑片,很难去归类等等,这些讨论我都看了,觉得非常有趣。
滑动查看《红色冲浪板》全国路演图
王江月:一个新人导演带领一众新鲜的面孔完成这样一部电影,在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马雪:其实我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在你提问的这个时候,回望两年半前开始拍这个电影的过程,我觉得真的非常幸运和顺利。因为不是每一个人想当导演就能实现的。我有了这个念头以后,从写剧本,再到找主创找投资,对于我来说,很像一个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我觉得是电影在眷顾我,它不是那么偶然的,就是很多东西水到渠成了以后给予我的幸运,它告诉我你的使命就是要去拍电影,你就要做电影导演。
王江月:三年的的时间,你创作并执导了三部作品,《红色冲浪板》、《燕交》和《梦香》,这个数量让人刮目,而且这三部作品都是原创剧本。你觉得作为一个导演,一定要具备原创的能力吗?
马雪:我自己是有这样的追求,如果想做真正的电影导演,我觉得是应该具备原创剧本的能力。这跟我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之前做过电影出品人和制片人,我在接触其他导演的时候,大部分导演都愿意去拍自己原创的东西。所以这一点取决于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导演,我自己在决定做导演那一刻,就希望大家未来会因为“导演马雪”而去看一部电影,无论是爱情的、悬疑的,还是尝试其他不同题材,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导演是马雪而走进影院。当我想成为这样的导演的时候,我就觉得原创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且我在韩国留学的时候,所有的电影导演都是自己写原创剧本,才可以走上做导演的这条路,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就根深蒂固的认知。
对话马雪/ Talk to Maxue
“唯快不破
是成功的商业电影制片人的必备能力”
02
在《红色冲浪板》之前,大家对马雪的认知更多的是纵横影视圈多年的资深制片人,投资制作了多档热播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后转型做电影制片人,出品电影《引爆者》、《奇门遁甲》等;担任总制片人的电影《误杀》及参与策划的《唐人街探案3》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
王江月:你觉得做一个成功的商业电影制片人要具备哪些特质?
马雪: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很好的市场环境下,遇到了很好的项目和非常优秀的创作者们,比如很优秀的导演,很好的演员,所以有机会跟大家共事做了一个成绩非常不错的项目。我觉得作为一个商业电影制片人,他要有非常强的服务意识,服务于这个项目的意识,抛开自己,要把有利于这个项目所有好的时期都要考虑到。
第二个是你需要有非常精准的判断,哪怕是在项目本身产生了一些波动、变化,你都要有敏锐的洞察,所谓唯快不破的能力。我觉得当下市场环境下许多电影的机遇,都是一个快字。可能你刚嗅出了市场的一个可能性,你就要投身去做。你要做第一个人,而不要做跟随着所有成功案例去复制粘贴的那个人,那时机会已经没有了。如果是一个好的制片人,就是在别人还没有嗅到这个类型或者这个项目的市场可能性的时候,你已经作为第一个给它点赞或者是加磅的人参与进来了,你坚信一件没有的事情,它可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我觉得也是当时《误杀》成功的一部分因素。
我后边做导演也基本上是一样的思路,我们看一个东西,如果已经能看到上限了,其实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因为你看到了商业的最高顶峰,你也知道未来它的峰值往下走的趋势了。我希望我做的事情一直能够看到上限的可能性,但是你还不知道上限在哪儿,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挑战的。我觉得这也是很多成功的制片人,他们内心都具备的一股力量。
王江月:像目前你创作的三部电影都是文艺片,为什么做了商业电影制片人,拥有了一些商业平台资源,却没有选择做商业电影?
马雪:我觉得每个导演出道的首作,他的心路历程和经历都不一样。有一些导演可能是有资本加持或者签约公司了,在很多前辈的保驾护航下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之路,这样的优势是比较安全,有一些商业运作的扶持,同时它的未来是能看到的,这个片子可能会安全着陆,上映的效果也很好,那这个导演貌似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导演。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你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迷失了自己。首先你不可能去拍一个百分百自己想拍的东西,在你不成熟的时候,去合作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场和目标。资本很简单,作为投资人,就希望他的片子在市场上要赚钱要有票房,他不一定会考虑到导演的表达。
所以说每一个导演的初衷是不同的,我的初衷是想拍自己的内容,希望可以建立自己的风格,且是不可替代的,这件事情就会很难。有可能你放弃了别人的帮助或者合作,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去试错。但是我愿意享受这个过程,虽然我不知道最终是对还是错,但是无怨无悔,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电影《红色冲浪板》剧照
王江月:在做自己喜欢的电影的过程中,有没有自己坚持的审美标准?
马雪:一定是有的,我现在拍了三部电影,这些电影的故事都是带有悬疑性的,一个非常悬疑的闭环,可能是我未来的创作的风格之一。但这种悬疑不一定是用悬疑类型的方式展现,而可能是后劲非常大的,它其实是一个心理上的悬疑,所以心理悬疑也许是我未来探索的一个方向。另外在美学的追求上,就是带有马雪美学的镜头和视听语言,都是让你必须要在大银幕上去欣赏的。
对话马雪/ Talk to Maxue
“你越热爱电影,
电影就会拥抱你”
03
看似做电影制片人是马雪做导演的一个转折点,但其实这种对电影的热爱要追溯到大学时代。虽然在北京大学学的是韩语,但是在大二的时候,选修了艺术学的第二学位。
王江月:那个时候据说还写了一篇关于电影的的论文,当时就对电影很有兴趣吗?
马雪:非常热爱,我是一个很爱看电影的人,我是80后,那个时代还有录像带,假期的时候我会借很多录像带看。我记得小学看到的两部国外影片,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一部是《苍蝇》,另外一部是《本能》,我想电影太神奇了,它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可以说电影的世界打开了我很多的认知。小时候还看过一部张国荣演的电影叫《鼓手》,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演员叫张国荣,就觉得一个长得挺帅的哥哥演了一个鼓手,那个片子是在我父亲单位的礼堂里看的,所以那个环境下,从小我就对电影有非常向往的认知。
大学的时候,我本来学的是学语言,一般到大二,会有一个第二学位的选择,很多同学都去选修经济学,那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刚好首次设立了艺术学的第二学位,我就没有像班里其他同学那样去选经济学,虽然我爸爸是经济学家,因为自己还是喜欢艺术,然后就选了艺术学里的电影。当时我的指导教授陈旭光现在仍是艺术学院非常资深的老师,他也一直在写电影相关的书籍。他就曾经给我批改过论文,我当时写的是有关韩国黑帮电影的一个方向,现在看上去,无论命题和内容,都比较稚嫩,但是从那个时候就埋下了一个爱电影的种子。
王江月:说明命运的齿轮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转动了……
马雪:我觉得有些人的慧根被打开的时候,可能确实是跟某一个媒介产生了一个碰撞,那个时候是不自知的,因为人生就是一场后知后觉。等到未来的某一天你发现,曾经那件事情对你有非常大的一个影响。这就是我现在在做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一种非常强烈的乐趣。
王江月:所以那个时候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电影的喜爱还仅限于兴趣的范畴?
马雪:对,因为我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其中比重最大的给了文学和艺术。我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跟大众传媒、大众娱乐相关的,那个时候虽然关注点和职业规划没有在电影上,但其实一直在默默积累中。我在做大众传媒工作的时候,非常有意思的是经常有很多电影导演,出现在我工作的对话框里。因为我一直喜欢电影,所以后来我就报了汉阳大学戏剧电影专业的博士,这个专业在韩国当时算是非常好的电影方向的一个研究。
其实很多人在开始学或者进入戏剧导演专业以后,他就确立了以后一定要做导演的目标。而我在那个时候反而是没有这么明确,只是说先接触下这个学科,看看电影是怎么回事,见识一下,带着一个非常 open的心态。我觉得自己有点像沿途看风景,还挺有意思的。
王江月:所以看了很多风景,不仅给了自己更多的积淀,也让你的身份标签很多元,比如说最初做大众传媒而涉足一些中韩交流工作,也做过主持人,节目策划人,电视综艺制作人,到后来的电影制作人……但好像这些身份标签都是一段一段的,并非大家常说的所谓“斜杠青年”。
马雪:其实“斜杠青年”这个词,我也是近期才听到大家这样形容一个人的多元化的身份,但我觉得我不是斜杠青年,我应该是有点像贴狗皮膏药青年。就像说一个胶布这时候贴上了,下一个再贴上就把它盖上了,它没有办法同时展现在你面前。我其实是挺追求极致的一个人,这个事情要不不做,如果下决心在这个领域探索的话,一定会花一段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我没办法同时兼顾别的事情,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眼里只专注这一件事。
幸运的是,我在做前边那些身份的工作时,效率比较高,可能是因为学习能力比较强,或者说是找到了那个要领,洞察力稍微敏锐了一些。再一个幸运的是没有被环境打趴下,经常是在非常惊险的一刻又活过来了。举个例子,比如说之前做电视综艺节目,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做综艺节目的人,敢赌上自己的身家,就是自己所有的积蓄,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但每当发生这种选择的时候,我做的几乎都是破釜沉舟的选择,要不然就死了。
回过头看,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有勇气有信心,或者对一些事物的判断非常有执念,我不会是左右摇摆的一个人,很坚定。这种成功的经历多了,就会让我在一段时间,我的目标就是向着成功的方向去迈进。如果达到了,就不会再继续了。所以很多身份在我身上显现的,就不是一个斜杠平行的事情。而是在一个阶段,把这个东西做透,然后放下再去做下一件事情。
王江月:这就是一种敢于重启的精神。一般这样的人除了是在转折点上,有一个果断的判断能力,也要不怕试错吧?
马雪:是的,我其实很愿意去挑战特别难的事情,因为人生就是这么短暂的几十年,所以我希望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喜欢且有欲望想做的,这样才不枉过这一生。所以每一次面对困难的时候,我就开始颅内高潮了,这个难题别人解决不了,我就想去尝试跟它碰撞一下。即使被它打败了,那个过程也是很勇敢的。
王江月:在41岁的时候选择做导演,其实在别人看来是有点晚的。但是对你来说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并不觉得晚吧……
马雪:我觉得没有一个早与晚的说法,首先年龄它不是一个限制人思考或者进步的阻碍,它不是物理上的一个条件,我反而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年龄段,因为足够成熟。20多岁接触了电影,但是没有去做电影,我觉得这反而是好的。如果当时我就产生了做电影的念头,一旦面对困难,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可能几下就把自己打趴下了,就会有非常大的挫败感。现在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也有能力、耐心和时间跟一些困难对抗、死磕,这些都是20岁比较毛躁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下无法达到的。
王江月:如果现在要对一些怀抱导演志向的年轻人说一些话,你最想跟他们说些什么?
马雪:我想说做电影导演要三思而后行,不是每个想做导演的人都能做导演的,这条路很艰辛。它需要你在精神和心理层面都有强大的意志力。包括要多次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电影,是否爱它爱到你一定要用导演的身份,来接触电影这件事情。如果这些是笃定的,那我想祝福他们,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对话马雪/ Talk to Maxue
“在人的精神层面里畅游很有趣”
04
虽然成为导演的这个过程很难,但是马雪依然坚信“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拍电影,你越热爱电影,电影就会拥抱你。”她说现在电影在她心中是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最重要的一个位置。她坦言以导演的身份做电影,是她下半生最大的追求。
王江月: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每一步都是相互关联的。你是北京人,在北京大学学习了四年,像这两者之于你的成长有哪些烙印?
马雪:作为北京人,我是在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中长大的,小时候我就有机会学习小提琴、国画和书法,我的小提琴老师是孔朝晖老师,他是音乐学院小提琴的第一把交椅,国画我是跟1980年猴票的设计师杨文清老师学的……这些的优势就在于你从小见到了高山,见到了这些艺术领域里比较厉害的人。这促使我在未来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够向更优秀的人看齐。我从小写大字的时候,老师教我写了四个字,叫做“见贤思齐”,这是我那时写的最多的几个字。所谓“见贤思齐”就是说你见到好的人要向他看齐,想着要成为他,我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这种很强烈的意念。
王江月:这些经历对你的价值观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吧?
马雪:当时我是从北京四中保送北京大学的,记得我那一届有168个清华、北大毕业生,这也让我看到优秀的人之间一种竞争模式,这都是我学生时代一个非常好的熏陶。我会有意识地觉得,只要凭你自己的实力,你就会成为那个第一,这形成了我根深蒂固的一个价值观。
当然它也有两面性,很多人会觉得你一路走来太顺利,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毒打和挫折。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我可能到了三四十岁了,才认识到世界的另一面。之前只看到了世界上最阳光的、最积极的、最正能量的一些面,但是负面的东西、黑暗的角落,我不是说它不存在,是我一直没见过。它的好处在于你长大了才见到这些,你不会用悲观的态度去面对它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立刻转化,我打开快乐阀门的能力非常强。
但是反面来说,可能对我的创作不是那么好。因为很多人的创作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悲悯,对不同阶层的感受上,可能曾经身处于非常恶劣的环境里,在泥潭里摸爬的人,更能深刻体会到人间疾苦。这部分我是缺失的,但也可能因为这些缺失,我在创作上就会跳过吃饱穿暖,人间疾苦,家长里短的层面,我对这些东西没那么敏感,但是对人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人为什么做这个行为,他心理上经历了什么,一直是我想探求的,我觉得在人的精神层面里畅游很有趣。
王江月: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红色冲浪板》它会以冲浪为背景,是因为冲浪和人生有某些相似之处吗?
马雪:这要说到这部电影的创作契机了,2018年我第一次去海南万宁,这里是咱们国家非常著名的冲浪基地,是一个自由像乌托邦一样的地方。当时我认识的一对男女朋友,他们在那里相识相爱相恋,然后都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城市,在万宁做了一对浪人,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
我被他们的这种行为所吸引,因为我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我想一探究竟,就去了一趟万宁。发现有很多浪人在那儿生活,那里就像一个侠客岛一样,人们互相都不问出处,你不知道这个人之前的生活经历了什么,他有什么样的背景,什么驱使他来到这儿,又是什么东西让他留在这儿。于是我就展开许多想象,发现这种自由的状态和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几个年轻人的故事,是非常值得我用电影的方式表达的。
王江月:而且冲浪真的如人生一样,有起伏有落下,以及要重新站起来……
马雪:大海、冲浪是代表了人生的一种无常,人生的状态仿佛就是不断在大海里寻找自己的目标,你下去了,大海的力量能给你托起来,它又让你浮起来,去看海面上的东西。但是可能一个不小心或者一个差池,它又会给你非常大的打击,把你打到海下的深渊,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
王江月:回首走过的人生之路,有没有哪一段想要延长或者是删除的?
马雪:删除的肯定没有,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非常宝贵的,既然是让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就一定要去享受和体会它,充分地与它去接触,所以我没有想要删除的段落。但是我有想要延长的时间,那就是我希望拍电影的时间能够再长一点。
获奖方式
1、转发本期微信至朋友圈,截图发至后台;
2、安静地阅读完本期文章,在留言区附上您想对TA说的话,字数不限,真诚可贵;
3、在完成1和2的前提下,依照留言区点赞数和真诚系数综合判断,领取马雪签名照一张。
上期获奖名单
刘家祎签名照获奖者:林兮
恭喜 麻烦在后台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哦~
宣推 / 殷天航
统筹 / 文辉
摄影 / 王靖
嘉宾妆发 / 夏美卉
主持人妆发 / vino song
剪辑制作 /韩锋
撰文/ Yolanda
编辑 / 崔育宁
主编、出品人 / 王江月
场地提供
当代MOMA 蔓阅书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