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邓公想要隐退,为此专门会见了聂荣臻元帅,不料聂帅只回复了“八个字”,不仅让邓公打消了念头,还促使邓公下达一项指令,改变了中国格局!
那么,聂元帅究竟说了哪八个字?邓公下达的这项指令又是什么?
聂荣臻元帅是四川人,与邓公同乡,青年时代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他远赴法兰西求学,在一艘邮轮上看到勤工俭学的邓公,从此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长达72年的革命友谊。
在交谈中,聂帅发现双方的思想不谋而合,对于旧中国的未来都充满担忧,于是一起积极加入了周总理在欧洲成立的组织。
在此后的日子里,聂帅负责宣传思想,邓公负责印刷机关报纸,配合十分默契的同时,友谊也在不断加深。
双方在配合上天衣无缝,对于彼此的心意更是了然于胸,为此组织决定将两人送往苏联深造,学习一年后,两人回到祖国,分别领导了百色起义和广州起义。
此后二人成为了组织上的核心骨干,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聂帅和邓公一路扶持,经历风霜,最终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命令两人进行带着队伍进行东征,聂荣臻为主帅,邓公为参谋。经过艰苦一战,我军战士大败阎锡山部队,收复了军阀统治下的土地,建立了根据地。
由于过度操劳,加上行军打仗期间缺乏必要物资,此时的邓公不幸染上了风寒,眼见他的病迟迟不见好,聂帅不顾参谋劝阻,执意拿来珍贵的牛奶鸡蛋,给他补补身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公与聂帅的配合就更多了,最著名的就是两人指挥的百团大战,我军歼灭了大量的敌军主力,迫使日本军队退出晋察冀边界。
在解放战争中,两人更是相互配合,解放了我国大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邓公担任副总理,他与聂帅的工作交集更加密切。
1975年,尽管邓公的处境非常艰难,但聂帅始终站在一起,无条件地支持他。
到了1977年,聂帅和叶帅呼吁恢复邓公的职位,这次决策全票通过,他又重新回到了高层工作,一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会议上,邓公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他是有信心的,我国的国民经济一定要步入正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从政治到经济再到人文,都和建国初期差了一大截。
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已经过了七十岁,都是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他们的手中掌握着决策权,老一辈革命家思想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是很不利的。
想要改革,就得顺应时代的发展,有人可用。为了支持年轻化工作方针,聂帅不顾邓公的劝阻,第一个在劝退的资料上签了字。
新中国从有到无,都是我们一路走过来的,只有我们熟悉和了解中国,贸然地把这些交给年轻人,他们能管得好吗?
听到这话的邓公,斩钉截铁地说道:国家的命运不能只归结到一两个人的身上,这种想法不仅不对,还很危险,国家的运行需要的是制度,只有将制度运行起来,大家共同的遵守这个国家才能存活得长久。
况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谁都不能一直从青年干到晚年还不犯错,引进新的血液就是为了给那些没有用武之地的年轻人提供舞台。
邓公的一席话,让会议内的所有人都信服地点了点头,他们心里明白,这些老干部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无数的牺牲,对于这个国家更是充满热忱。
如果这时候让他们退下来,在心理上势必会留下埋怨,但是这个国家如果没有新老干部的交替,没有新生气的注入,那么国家必然会走不远,更不会变强,现在的改革就是为了强大自己的祖国,所以干部们的退休制度必须建立。
在聂帅的带头下,很多高级干部都陆陆续续地退出一线岗位,将岗位交给了年轻有为的人员,这也让改革开放的政策稳定地实施了下来。
1987年6月,邓公就有了想要辞职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应该起个带头作用,既然已经建立了干部退休制度,那么他就应该对年轻人有信心。
但一时之间,他却拿不定主意,于是他想到聂荣臻元帅,两人相交六十多年,对于彼此的为人一清二楚,随即他驱车来到了聂帅家里。
邓公此行只想要个答案,而聂帅也不愧是其最亲密的战友,在见到他后,第一时间便知道了来意,并且早就有了主意。
原来,在不久之前,王震将军已经找过聂帅商谈此事,两人已经初步达成了统一意见,因此这时聂帅并不着急,而是不急不缓地倒了一杯茶给邓公。
不过此时的邓公却没有心思喝茶,急切地问道:如果我辞去军委主席的职位,中国会怎样?
聂帅停顿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你还得辛苦几年,现在是新老干部交替的关键时候,百万大裁军刚刚才开始,基层部队的思想还不稳定。
可以说此时正是国家过渡的关键时刻,如果你不想这么辛苦,可以不参加常委会议,但军委主席这一职万万不可丢弃,不然一旦发生了什么事,该怎么样号令军队,现在只有你才能镇得住局面。
聂荣臻元帅的一席话,让邓公豁然开朗,连忙点了点头,立刻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临别之际,聂帅还将这句话总结为了八个字:只有你才能镇得住!
之后,聂帅因为身体不适,正式在工作岗位上退了休,而邓公无论寒暑,总会无间断地看望几趟,两人见面也不谈论其他,只是以诗书为乐。
1989年11月,当国家一切都步入了正轨,邓公再次提出要辞去身上的职位,他解释道:国家的威望不能只建立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不健康的也是非常危险的,绝不能搞一言堂。
也正是这个如同指令一般的解释,奠定了此后中国的发展基调,我国向来能人辈出,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其实是能搞好经济建设的,终将拉平和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
毫不夸张地说,邓公之所以会下达这个指令,完全是因为聂荣臻元帅这八个字,从这句话中,他看到了一言堂的坏处,明白群策群力才是最优解。
而邓公的这个指令,彻底说服了在场所有人,无不佩服他的高瞻远瞩。就这样,从一线退居下来的邓公,闲暇之余都会读读报纸,种种花草。
因为邓公说过,等他退休下来,一定要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像一个平民老百姓一样,去看看自己亲手治理过的国家。
不过他虽然已经隐退,但是只要国家有需要,他仍然会以顾问的身份去支持帮助其他人,其实根本没有大量闲暇时间来游览祖国山河。
而他最后一次以公职人员工作,是接见了来华访问的中日协会人员,在这期间,他当着所有在场人员的面,宣布自己即将卸任。
1992年,基辛格访华,邓公以顾问的身份会晤,两人曾多次见面,对彼此十分熟悉,他告诉基辛格,今天的身份只是他的一个朋友,两人相谈甚欢。
邓公曾经告诉在职的年轻人,对国家而言,他只是个辅助者,参加会议也不会下决定或者提意见,大家不要把他当成还在职的领导,只当成一名顾问即可。
随后的几年,邓公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出现了不适,在一个清晨,本该早早起床的邓公却晕倒了。
他的症状吓坏了家里人,他们赶忙开车将邓公拉去了医院,邓公自己也察觉到了身体的异样,拉着医生的手说呼吸有些困难。
这时候邓公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嘱咐家人,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大海里,他想永远跟祖国在一起。
家里人听了这话,都流下了眼泪,不过无论医护人员如何努力,可终究没能留住邓公。
1997年2月19日,在医院的病床上,邓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但他为国家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