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拒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桥,每拐一个大弯进-一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内共有10个弯,也就有10个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就与佛教有关,“十渡”是佛教的“十方世界,普渡众生”的简称。十方世界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什么十渡的一至五渡没有叫“渡",而从六渡开始才叫“渡”呢,因为佛教的信徒要做到五戒(亦称五关)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只有过了这五关才能得以度化。(五渡叫西关上)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六到彼岸”,是佛教提出的从生死彼岸到达涅磐彼岸的六种途径。这六种途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把有缘,应该得度的众生,统统度化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自利利他。“十渡”是功圆果满的象征。[13]
播报
历史沿革
1972年,京原铁路的开通,十渡风景区打开对外大门。
1986年,孤山寨开始对游人开放,“一线天”“石中石”“千古河床”等奇特的地质景观展现在游人面前。同年,山光旅社在八渡村拒马河边建成,开始接待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1986年起,九渡村的万景仙沟等景点相继开发并接待游客,坐落在八渡村的望佛台山庄、西庄村口的平西宾馆等接待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东坡草堂等集体和其他个体旅馆也随之相继建成。
1992年起,景区旅游景点相继开发20多处,宾馆、饭店、培训中心建成近40座。
1995年,景区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旅游企业、景点改制重组。
1997年月18日,房山区第三届旅游文化节在十渡景区举办。
1997年10月,十渡景区成功举办了“加佳杯”中国首届蹦极大赛。
1998年,新建一座55米高蹦极跳台。
2000年7月,十渡景区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高台蹦极邀请赛。
1999年5月,十渡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9年,十渡被北京市民评为“八达岭杯”群众喜欢的京郊十佳好去处。
2000年,十渡景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2002年,十渡景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地质公园、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03年6月,区城管监察大队景区分队成立。
2004年1月,十渡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六项标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2005年,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14]
播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十渡风景名胜区隶属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地处太行山东北端、华北平原西北山区,距市区80千米。处于北纬39°30~39°36',东经115°18~115°48'之间。园区实用面积313.68平方千米,游览长度百余里,是华北地区惟一以岩溶峰林、峰丛、河谷地貌位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北京市最大的自然风景区(长宽距离),国家4A级旅游区。十渡东起一渡村,西至大沙地,北到三清洞,南至高粱山。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最宽处25千米。景区海拔最高点大洼尖1210.8米,次高点牛角山1176.94米。最低点是张坊84.2米。[13]
六渡(2张)
气候
十渡风景名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这里气候宜人,水质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属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称。[1][13]
十渡(2张)
水文
十渡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河流为拒马河。[13]
演变
大约在18.5-10亿年期间,在地质上称为中元古代,本区当时为强烈沉降带,是广阔的海洋环境。
在18.5-17亿年前乏为长城期,本区为燕辽裂陷海,本区主要沉积岩石为石英砂岩、页岩、白云质灰岩等。大约在17-14亿年前,称为南口期。海洋进一步扩大加深。燕辽列陷海变为燕辽海、本区主要出浅海石英砂岩、硅质白云岩,燧石团块,燧石条带白云岩,含锰灰岩等,即本区北部的高于庄组、大虹峪组。
大约在14-10.5亿年前,称为蓟县期,七区仍为广阔的燕辽海,沉积形成了巨厚碳酸盐岩,如在石门村附近采石厂的紫红色岩石为白云质泥及钙质页岩,当时为浅海近岸环境,这套岩石形成年代大约距今14-13亿年之间又称为杨庄组页岩。
大约在10.5-8.5亿年之间称为青白口期,这一时期海水变浅,原来的燕辽海变为燕辽陆表浅海,本区沉积岩石为砂页岩及板状泥质白云岩。
大约在距今8.5亿年之后开始了地质历史上有名中的加里东运动阶段,地壳抬生,隆起,并有断裂发生。
大约在距今8.5-5.7亿年前,中国南方为海相沉积,称为震旦系,而北方包括本区在内已上升为陆,停止沉积。
大约距今5.7-5.1亿年前,为地质上的寒武纪,本区再度下沉为海,其中5.7亿-5.5亿年前为华北古陆,5.5亿-5.4亿年前为华北陆表海,5.4亿-5.1亿为滨浅海环境,这一时期沉积形成豹皮状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大约在距今5.1-4.39亿年前为奥陶纪,在距今5.1-4亿年之间本区海洋扩大加深,多形成厚层状石灰岩。
大约从距今4亿年-3.5亿年之间本区上升为陆,即当时的华北古陆。缺失上奥陶(4亿-4.39亿),志留纪(4.39-4.09)泥盆纪(4.09-3.62亿年)及下石灰纪(3.60-3.50亿)。
大约距今3.50亿年-3.26亿年,本区为早石炭纪,华北准平原,3.26-2.9亿年为中上石炭系,本区为华北北缘高地,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堆积,煤层为本溪组和太原组(本区北部堂上,四马台村,史家营一带)。
大约从2.9亿-2.5亿年本区为二叠纪,其中2.9-2.8亿年为早二叠纪,沉积砂页岩含煤系为山西组煤层,2.7-2.5亿年为近泥沙质沉积含煤系(上盒子组,下盒子组等)。
大约2.5-2.08亿年前,本区再度隆起,地层缺失,当时为三叠纪。大约从距今2.08-1.35亿年本区为侏罗纪,本区以砂砾岩沉积和火山岩为主,这时大量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如百花山的火山岩。
大约距今1.35亿-0.65亿年之间白垩纪,本区在山前坨里一带有砾岩和砂页岩堆积。
距今6500万年以来为新生代,其中6500万年-240万年之间为第三纪,240万年-1万年为第四纪,1万年为全新世。
生物多样性
十渡景区里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植被的覆盖率达82%,植被具有明显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特征。据调查资料,区内植物计有130 科570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9种;裸子植物3科8种;被子植物91科,543种。但区内原始植被已大面积演化为落叶阔叶灌丛和灌草丛,森林覆盖率为47.6%。草坡面积较大,约占土地面积14.1%。[13]
十渡西南各谷沟的山岭区都有较好的原始次生林,有珍贵的野生猕猴桃和野葡萄。主要树种有榆树、山杨、山柳、青檀树等,还有五角枫、橡树、桑树、国槐、柏树等十几科二级名木名树。另外,还有霸王草、野葡萄等上百种可食用野菜及远志、柴胡、黄芩、沙参、知母等百种名贵药材。[2]
拒马河中有古老鱼种和繁多的水生动植物,有多鳞铲颌鱼(鱼谷洞鱼)、麦穗鱼、赤眼鳟、薄鳅(豆角鱼)、黄颡鱼(嘎鱼)、白条鱼、宽鳍鱲(红翅子)、马口鱼、鲶鱼、鲟鱼、虹鳟鱼、黄瓜鱼、虫鱼等30余种。其中多鳞铲颌鱼、东方藻鳅、黄线薄鳅,年代古老,北方稀有,已被列入保护对象。细鳞产颌鱼是古鱼类活化石。[13]
景区内有山羊、野兔、狍子、狐狸、獾、野鸡、蛇、蝎子等多种野生动物,褐马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水獭、中华鳖等国家级保护动物。[2]
山水
它的山体是太行山脉北段中、最陡峭、也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峰林大峡谷。
十渡
十渡风景名胜区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拒马河,它像一条蜿蜒的玉带,又似一条银白的蛟龙。关于拒马河的源头,《水经注疏》十二卷这样记载:“拒马水原名涞水,有二源,具发涞山,一出广昌县东泰山庙前古塔下:一出县南七山下,至城东南汇合。拒马河水质清澈,透明见底。河道九曲十八弯,素常平静温和,涓涓流淌。
拒马河的形成,它来自于太行山深处,流经于太行山,由于源头水量很小,稍大于小溪。但是,拒马河两岸沿途各处沟谷都有泉水流入拒马河,汇集而成一条大河。拒马河的流向。源头在河北省涞源县境内,自上而下,顺势于太行山山脉大峡谷中,自西向东,流经十渡,从一渡到华北平原,水量少时入白洋淀,水量大时入渤海。拒马河是华北地区没有被污染的河。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101434.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