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范围,助力提升民众应急救护能力,7月12日,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成员来到了河北赞皇中学,给赞皇中学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有关心肺复苏和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知识科普讲座,为提高教师应急救护能力,保障学生生命健康贡献天大力量。
加强全体教师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命题。实践队成员李逸君开展了气道异物梗阻救护宣讲,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因异物导致窒息的案例为引入,简要介绍了气道异物梗阻的易发人群与常见梗阻物。而后,李逸君就气道异物梗阻的临床征象,说明了如何通过询问或观察来判断病人所发生的气道异物梗阻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对于不同类型的气道异物梗阻应采取何种施救措施。
在宣讲现场,李逸君还和其他成员共同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即通过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的上腹部,利用冲击产生的压力促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道的异物驱除。对于孕妇及特殊体型完全气道异物梗阻,李逸君还介绍了背部叩击法和胸部冲击法这两种急救手法,加深了在场老师对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步骤的印象。
生命健康是人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而在医学界,心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急救“黄金4分钟”。只有通过快速识别、果断施救,才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生存机会。
为此,实践队成员何婧青详细阐述了心肺复苏时的关键步骤: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在施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在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有呼吸,如果没有就立即拨打120;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接下来,她与实践队队员郭怡彤配合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流程:将被救者仰卧平放,头颈躯干处于同一平面上,救助者上身前倾,胳膊伸直,保证按压力量垂直于胸骨;按压位置位于被救者的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确保按压深度至少为5~6厘米,同时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速率;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配合人工呼吸进行,但需注意按压与呼吸的比例。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急救意识的提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逐渐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及时的电击除颤,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何婧青介绍道。随后,她详细讲解了AED的操作过程,力求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潜在的“生命守护者”。
好的宣讲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与受众需求的双向互动。心肺复苏宣讲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老师们对心肺复苏救护技能的掌握,实践队邀请老师们上台,结合方才讲述的心肺复苏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起初,老师们还需要实践队成员的提示才能正确进行操作,但多次实践后,老师们已经能基本熟练掌握这项救护技能,并能够纠正其他老师动作中的错误。
本次宣讲活动受到了赞皇县团委和河北赞皇中学的大力支持。赞皇中学的老师们对实践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细致的讲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日后能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讲座结束后,河北赞皇中学潘俊柳老师为天大学子的热情所打动,特意赋诗一首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培训为我添新翼》
天大学子到赞中,
急救之法说分明。
讲解演示俱详尽,
仁心技能一并行。
潘老师表示:“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带来的“急救课堂”技能培训。他们双管齐下,一方面结合PPT认真讲解相关理论和步骤,另一方面辅以真人演示以紧贴生活。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急救的重要,掌握了气道梗阻急救和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和要领,增添了新技能,从而让我在非常之际敢出头,危难之时能出手。夏日炎,情更炙。感谢天大学子的热情,感谢天津大学的爱心行动,再次为你们加油、点赞!”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希冀永远不会有人需要用到今天所教授的救护技能,然而意外和明天不知何者会先到来,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窗口。提升全民急救能力仍路遥遥,但医路赞歌实践队永远在路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