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图网
我国政府不遗余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明确科技发展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方向,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词。在“生产力”这个名词之前加“新质”两字,说明不同于以往的生产力形式,且“新”是相对于现有的参照对象而言的。那么,能否设定量化指标来衡量新质生产力吗?能否逐步构建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指导经济发展吗?
01
什么是生产力?
它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不仅包括直接的物质生产能力,也包括精神生产能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实体性要素(硬件构成),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劳动者的热情和积极性等非实体性要素(软件构成),以及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结构,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这个结构的对称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也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生产力一般可以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短期生产力和长期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生产力系统的功能是由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决定了生产资源的效率,即每单位生产资源的生产效率。
人类学会使用工具以后,就有了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从自然分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再到现在的数字革命。每一次生产力的跃升,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跨数量级”式的提升,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革命以后,生产力的提升日新月异。
02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原财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黄奇帆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共同构成的聚合体。
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它代表着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的跃迁,既保持着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属性,又将创新驱动作为关键,实现“新”和“质”两个层面上的突破。其中,“新”是指新质生产力具有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内涵,主要涉及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实体性要素以及科技、管理和教育三大渗透性要素,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数字化平台,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在“质”上的突破则是指相较于传统的依赖于大量能源消耗和资源投入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更强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盖凯程和韩文龙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新”体现在新型劳动者、新劳动资料和新劳动对象;“质”体现在新本质、高质量、高品质和“质”优势四个方面。
2024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发表《新质生产力逻辑关系图》,如下图1所示:
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新质生产力实现的结果,用通俗的话表述:科技产品实现从无到有,生产效率或效益实现跨数量级的跃升。
“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从0到1的颠覆性跃迁是“新”,从1到10的数量级式跃升也是“新”。正如林毅夫等著、王贤青主编的《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一书的序言中所讲,与新质生产力对应,有“次新生产力”“旧质生产力”。“新”体现在新制造、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效率或效益跨数量级的跃升。这既有0到1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的颠覆性创新,也有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从1到10的效率跨数量级跃升,还有基于现有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优化配置以后带来的从1到10的效益跨数量级跃升。
有人以纺纱制作了一幅漫画来举例。人类发现纺纱是从0到1的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从手工每人每天搓一卷,到纺轮每人每天纺10卷,生产效率出现了跨数量级的跃升,纺轮相对于手工搓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当纺车出现,每人每天能够纺100卷时,纺车相对于纺轮的生产效率跃升又跨了一个数量级,纺车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再当现代纺机出现,每人每天能够生产1000卷,纺机相对于纺车的生产效率跃升又跨了一个数量级,纺机就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
03
行业本质理论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基础理论
在传统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应用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达到提升生产力的效用。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素生产力的地位下降,组合生产力的地位提升,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经过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生根本变革,进而提升生产力的质量,孕育出新质生产力。
与现代化进程相对应,生产力基础要素会随着时代发展发生改变。在工业化时代,物质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生产力基础要素主要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其中,资本和劳动力被视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全球化、网络化等发展,产生了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更复杂多元的新型生产要素,它们充分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影响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让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梅森在《新经济的逻辑》中说,创新的驱动力是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以及资源的利用。创新可以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率来直接驱动物质财富的创造。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企业的生产效率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也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优化程度;全要素生产率就体现在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应用上。在生产要素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扩展要素类型(例如企业的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例如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提高)、改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例如使用数字工具完成数字化转型)等,使得产出的增长高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科技进步不仅直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通过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予生产力新的跃升源泉。行业本质理论:行业本质决定企业盈亏数量级,左右企业存亡,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基础理论,确定了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方向和路径,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特征。
04
数字化转型是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
到了现在,在没有相对于纺机的生产效率再跨一个数量级跃升的纺织生产工具出现,且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例如使用数字工具,使每人管理的纺机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就可以达到生产效益或者生产效率的跨数量级式跃升。这种优化配置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当前大力推进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正是利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创新优化配置,以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经营效益提高和资源消耗减少,从而达到生产力跃升的目的。
数字化转型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个典型场景。现在,已经形成不少运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如拼多多、希音SHEIN、公牛插座等。
拼多多成为我国近年来的电商黑马,不仅企业利润增长率远高于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而是市值也超过阿里巴巴和京东。拼多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就在于它基于电商行业的本质,对生产要素进行了创新性配置。笔者将拼多多和京东做对比,依据两公司的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拼多多人均经营利润是京东的55.8倍;2021年、2022年,拼多多人均创造经营利润是京东的71倍、58.5倍,但拼多多员工数量仅为京东的四十分之一。同样的生产要素,同样的市场,拼多多基于行业本质对生产要素做了创新性配置,经营效益相对于京东产生了跨数量级式跃升。
希音SHEIN作为近年兴起的电商服装品牌,在我国不少知名服装企业走向困境的时候,却成为目前估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的四家未上市互联网企业之一。就在于希音SHEIN基于服装行业的行业本质配置生产要素,尽量提高周转率,缩短周转时间。而同期的“中国版ZARA”拉夏贝尔、“步行街之王”美特斯邦威登等企业,因扩大销售额而增加销售门店和库存,导致周转率降低,周转时间增加。拉夏贝尔只用三年时间就走向破产,美特斯邦威七年时间亏损超过32亿元。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形成高效能新质生产力,这在传统制造企业中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公牛集团。公牛集团成立于1995年,当时全国有超过1万家插座生产企业,其中公牛所在地的慈溪市就超过4000家。在成立两年后的1997年销售才过1000万元。然而,随着我国房地产高速增长,到2007年销售突破1亿元。在2008年后引进外脑,逐步全面基于电工行业的本质进行经营,到2018年销售突破100亿元,线下市场占有率超过50%,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65%,且税后利润率一直超过20%。与之对应的是,在电连接行业中热衷于价格战的企业已经逐步被淘汰出市场。
行业本质理论是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基础指导性理论,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在结果上体现为:行业本质决定企业盈亏数量级,左右企业存亡。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体现为:
顺应行业本质做数字化转型,事半功倍;违背行业本质做数字化转型,事倍功半。
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要素优化配置。在这种优化在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形式上表现为“加杠杆”效应,而在最终结果上是“马太效应”。因此,基于行业本质做好数字化转型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数字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是多生产要素效率提升的叠加的综合反映。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中仅关注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效率的观点,而是涵盖了科学、技术、知识、认知、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数字时代更加全面地理解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因素,以规避发展方向上的错误,特别是避免在科技发展上走错方向。行业本质理论的基础作用,它帮助我们确定战术执行的方向,决定企业盈亏的数量,并最终影响战略目标的成败。
05
现在提出新质生产力,恰逢其时
现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恰逢其时。这是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金,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科技从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如今达到甚至部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部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进入科技“无人区”;我国科技已经从过去模仿就能够成功的阶段,逐渐转变为需要原创才能成功的阶段,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来引领原创科技的发展方向。因为,科技创新: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提高科技的成功率和减少过程中的曲折与浪费。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竞争也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不少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不陷入价格战的内卷化竞争。企业若再沿用旧的经营思路,很可能逐渐丧失竞争力。只有不断突破科技前沿,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效率;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经营效益,才能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那么,选择哪个技术路线做原创突破,以什么原则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什么作为基础来深度产业转型升级,就需要有新的理论加以指导。这就是新质生产力被提出的大背景。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代表,不仅体现了高科技发展的理念,也体现了生产要素之间的最优化配置。它通过先进技术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是引导新兴产业的突破和创新。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实现经济社会更健康、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了经济增长要与生产要素和谐配置相得益彰,进而提升效率和效益。
行业本质理论是指导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通过,通过实现效率或者效益的跨数量级跃升,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共识和热潮。然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只有基于行业本质,才能获得成功;而行业本质,随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状态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永无止境。
作者:陈小军 ,行业本质理论创立人、数字化转型研究者、并购研究员、《投资新思路》丛书作者、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和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专委会理事、民建中央专委会副主任,历任民建中央制造业组秘书长、副组长,企业委副主任;荣获最佳产业投资人、财资管理杰出贡献奖、清华优秀创业导师、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等,撰写的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被多部门采用,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注:文章表述论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投稿邮箱:cfsdzzs@yeah.net
编辑部热线:028-61068999
杂志展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