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抄自《白色记事簿》。
全书从一线医护的视角,记录了患者是如何应对重病与生死难题;在进退维谷的两难之中,医生如何做出对患者更有利的医疗决策;在这个死神随时光顾的生死场中,医生和患者家属每天又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这本书的创作团队是9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以真诚的笔触记录了职业生涯中遇到的15位患者的真实遭遇,呈现了最真实的医院的日常,带读者了解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生死场。
☉ 需要漫长护理的女人很可能被抛弃,但如果被护理的是男人,他的妻子往往会坚持陪伴到最后。
☉ 那些悲情的故事只不过是发生在医院里,而能给人带来继续生存之勇气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医院里。
☉ 为父母送终的那个孩子,通常不是最受宠的那个。
☉ 漫长的肾源等待中,我知道有的家庭会拨通传单上的号码,也知道结果都是一场空。
☉ 毛毛并不总是一声不吭,他偶尔会和爸爸说两句话,问的都是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 世上如果有什么比生死更可怕,大概愧疚算是一个吧。
☉ 可有些孩子不听话、不讲理、不配合,很多时候是因为情绪被父母感染了。父母表现得太焦虑,孩子就没有安全感,他们怕痛、怕死,然后就失去了理智。
☉ 医院一直都是个检验人性的地方。
☉ 医疗服务并不是消费,有钱也买不来人命。
☉ 在儿童医院,孩子的生死,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决定的。
☉ “如果你现在还是判断不了该做怎样的选择,那你就倒过来想吧!如果今天决定不做,将来会不会后悔?”
☉ 孩子最怕的就是被父母遗弃。
☉ 那是2009年,我刚毕业就被分配到血液科,只能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陪着没有希望的病人等待结果。
☉ 很久以后我才慢慢体会到,人心有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当一件事情超过你的承受极限,会自动开启一个防护罩,把自己密密匝匝地罩在里面,不听、不看,也不说。
☉ 沙漏漏完了可以翻过来重新开始,潮水退去了第二天又会涨起,而生命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逝。没有如果,也不能重来。
☉ 烧伤患者的死亡速度快,大部分不是死于急性感染,而是窒息。
☉ 在我们医院,60%的重度烧伤患者都会死亡。有些患者并不是痊愈才出院的,他们的生死是患者和家属做出的选择。
☉ 的确,进了医院,钱不像钱,像纸。
☉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 他问我:“假如你知道生命还剩一年,你会选择干什么?”
☉ 小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种本能,如果从小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都是负面信息,就会觉得世界都塌了。
☉ 她不是没有脾气,而是不敢有脾气,害怕和人发生争吵,所以一直压抑自己。这是导致她自残的原因。对小璐来说,发脾气意味着治疗的进步,她不再压抑了。
☉ 妇产科是个埋藏秘密的地方,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女同胞来跟妇产医生们诉说那些她们父母不知道,丈夫更不知道的秘密。
☉ “我们来过,就该留下一些什么,让这短暂而渺小的一生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 当大家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也就有了倾向性,原本正常的事也被解读得反常。
☉ 很多东西是不能回到当初的,比如身体,比如记忆。
☉ 原来,要让一个人走出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过去的她。
☉ 我正在看着老朋友走向一条我深知结局的路,却没有办法牵着他的手,带他回头。
☉ 这就是学医的残忍之处,我可以将疾病的演变预计得清清楚楚,却无法挽回。
☉ 有没有钱对看病来说很关键,我暗暗替这一家子庆幸。
☉ 他对自己的结局了如指掌,清醒得可怕,又懂事得吓人。
☉ 很多时候,钱不能让植物人站起来,但它能让植物人活下去,活到奇迹发生的那一刻。
☉ 我害怕那双眼睛里的光熄了,更害怕那双眼睛里还有光。
☉ 没有病人和家属会傻到得罪医生,而护士就常常被拿来撒气。
☉ “很多人说他很勇敢,确实是。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那些拼命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他们同样很勇敢。”
- End -
书籍推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醒年读书」,加★星标★期待与您相遇
点个 在看
您的举手之劳
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