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改脉法

学术流派

李昌海师说系列原创文章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微观脉象学研究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李昌海师徒系列原创文章声明

李昌海老师脉象学系列原创文章是由《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与李昌海老师师徒、学员团队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需要注明出处!

脉法学习咨询:13727412612/微信同号

西医入侵历史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医药学。由于当时主要传人的只是浅显的解剖生理知识,而且西医在临床治疗技术上并不优于中医,故影响不大。

西医开始对中国医学发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的传入,随着西医传入的扩大,近代西医学的成就相继引入中国,从而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由沿海进入整个内地,几十年间教会医院在各地比比皆是,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

嘉约翰(1824-1901),原名John Glasgow Kerr,美国长老会教徒在1859年他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1898年还在广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医院。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大夫。1879年更名为“南华医学校”,并招收了中国第一位医科女生入校学习。由该校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中国西医奠基人材,孙中山先生即为该校1886年招收的学生。该校学生中,还有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广仁。1904年该校改名为华南医学院,1949年以后合并其他医科学校成为广州中山医学院,亦即今日之中山医科大学。

嘉约翰他的诊所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一是靠了传教士的执著精神;二是因有没钱治病的,或是“病急乱投医”的人壮着胆子来试诊;三是有留美回国的中国学者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治疗效果。嘉约翰的功绩还在于,他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大夫。孙中山先生当年也曾进博济医院学习。西医进入中国,当然不只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病方式,它还带来了一种生命观人生观,一种哲学或是生活的理念。因此,它才会引起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并一直延续至今。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今在中国西医已占主导地位,而能开方子的老中医却越来越少,一些传统的民间治疗方式反倒像当年西医刚传入中国那样,被不少国人视为“巫术”。

为什么西方传教会入侵中国

西方传教会入侵中国的原因主要包括传播宗教理念、‌利用科学技术和文化渗透。‌

传播宗教理念:‌在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葡的对外扩张,‌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欧洲天主教盛行,‌教会希望将宗教理念传播到人口众多的中国,‌因此,‌这群外来传教士成为了传播教义的使者,‌为更多的中国人信教做出不懈努力。

1、利用科学技术:‌为了减少传教的阻力,‌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读儒家书籍,‌改穿儒服,‌并用儒家经典来解释基督教教义。‌他们还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这些知识有益于实用,‌可补中国之不足,‌从而取信于士大夫,‌见重于当局

2、文化渗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增多,‌西方国家依靠网络技术的垄断,‌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通过社交新媒介进行文化渗透。‌此外,‌西方教会势力和资本势力进入中国,‌创办学校,‌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推广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乃至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西方传教会入侵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传播宗教理念的目的,‌也涉及到利用科学技术和文化渗透的策略,‌这些举措旨在扩大宗教影响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脉法学术流派代表人

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李昌海,男,1969年生,现任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农工党佛山市主任委员。

其家族有三代行医历史。在长期的中医临床过程中、在祖辈的熏陶与教育下、非常注重中医脉象的研究与运用。于2017年书写了微观脉象书籍《脉学大成》。2020年开始对外尝试性推广普及《中医改脉法学术》、其中《中医脉诊处方私塾班》已经开办多期、2023年在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的帮助下正式命名为《中医改脉法学术流派》。

学术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实践医馆

佛山国阳堂九江馆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大正路

0757-86510371

佛山国阳堂桂城馆

南海区桂城江南名居东门

佛山国阳堂罗村馆

佛山市南海区联星大道27号

国阳堂汕头医馆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洋汾陈村广汕公路

国阳堂茂名医馆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广隆路

以上医馆均接受中医学徒与中医实习

国阳堂中医连锁其它医馆开放中

作者:李昌海

编辑:刘助理

编排:小张

审核:中医改脉法 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