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深秋,深灰色的天空笼罩着大地,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列钢铁巨龙般的火车疾驰在蜿蜒的铁轨上,穿过荒凉的原野,驶向遥远的西南腹地。车厢里,坐着一位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就是彭德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如今已67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深邃的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透出一股坚定与从容。

彭德怀的神情肃穆,仿佛在思索着什么。他的目光时而穿过车窗,凝视着外面飞速掠过的秋日景色,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峦勾起了他深沉的思绪。彭德怀的内心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战场,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曾带领着千军万马,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而今,他再次肩负重任,但这次的战场不是硝烟弥漫的前线,而是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任务依旧艰巨,关乎国家的未来与安危。

六年的政治低谷并未让彭德怀的意志有所动摇,相反,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新的斗志。11月25日的那一天仿佛就在眼前,那是一个平常的早晨,中央办公厅的通知却如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内心的沉寂。命令让他即将启程赴任四川,负责建设西南三线。那一刻,彭德怀感到心潮澎湃,激动的情绪涌上心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7日,启程的日子终于到来,寒意愈发浓重,但彭德怀的心却是热的。清晨,寒风中,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警卫局以及中央党校的代表们齐聚北京火车站,为他送行。还有他的亲属,甚至从家乡赶来的乡亲们,也都默默地站在站台上,目送着他。这一幕,既庄重又充满感情。

当汽车缓缓驶离站台时,送行的人群中突然传出阵阵低沉的哭声,泪水浸湿了许多人的脸庞。“彭老总,您可要多保重啊!您有什么事儿,一定给我们来信啊!”亲属和乡亲们的声音带着哽咽,显得那么真挚,那么不舍。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彭德怀的心。他探出身子,目光扫过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他们挥手致意,嘴角微微颤动,带着一丝勉强的笑意:“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彭德怀此次出行,带上了三名与他患难与共的警卫员:景希珍、赵凤池和綦魁英。这三人皆是彭德怀多年的心腹,曾在无数风雨中相伴左右,忠心耿耿,守护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多年的战火生涯,已将他们之间的情感锤炼得如同铁石般坚固。如今,当新的征程再次召唤,他们毫不犹豫地整装待发,心中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为追随彭德怀,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前,刘少奇专程前来送别,转达了毛主席的亲切嘱托。主席的指示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言及国家建设的艰巨任务,尤其提到要各方面全力支持彭德怀的工作。毛主席的指示犹如一股暖流,涌入彭德怀心中,让他感受到莫大的支持与信任。这份信任,使他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仿佛那即将迈向的前方,又是一个需要他倾尽全力去捍卫的战场。

此外,李井泉、廖志高等西南地区的领导人也纷纷赶来,亲自送行。他们脸上带着诚挚的微笑,言语间充满了对彭德怀的敬重与热情。昔日的战友,今日的同僚,彼此之间无需多言,心照不宣的信任与支持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人的眼神与举动中。这种热烈的氛围,让彭德怀心中那份久违的斗志再次被点燃,仿佛回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岁月,心中升腾起一股昂扬的战意。

然而,彭德怀的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丝遗憾与失落。出发前,他曾数次拨通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希望在临行前能与总理见上一面,聊一聊心中的种种想法。然而,每次拨通的电话,都只得到“总理不在”的回复。这个未能如愿的会面,让彭德怀心头微微一沉,仿佛有一种未尽之事压在心间,令人难以释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即将启程的那一刻,化作了无言的叹息,融进了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

11月30日,彭德怀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成都。这是一座他从未真正驻足过的城市,但此刻,这座城市将成为他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战场。彭德怀没有挑选任何特殊的居所,而是毫不犹豫地住进了永新巷七号。这是一处简朴的住所,四周静谧,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对于他而言,外在的环境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颗已然为国家建设而燃烧的心。

在短暂的安顿之后,彭德怀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三线建设的同志们早已为他准备好了详尽的情况汇报,足足用了五天的时间,才将复杂的工程情况悉数讲解清楚。彭德怀认真地倾听着,每一条细节他都不放过,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在挂图上指指点点,不时提出问题,深入探讨。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带着他独特的战略眼光,仿佛他看到的不仅是地图上的线条与数据,更是隐藏在背后的重大决策与国家命运。

汇报结束后,三线建设的同志们满怀期待地请彭德怀发表指示。然而,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将军,却只是微微一笑,谦逊地说道:“毛主席派我来,是向大家学习的。”这句话语虽平淡,却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与责任感。彭德怀的谦逊与厚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生敬佩。他们不仅为这位将军的风范所折服,更为他那种始终不渝的为民精神所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此番前往三线建设,肩负着推进国家工业发展的重任。虽然他的职责并不直接涉及军工建设,但他依然以一种未雨绸缪、时刻准备迎战的心态,投身于三线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他深知,工业生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无论是电力、煤炭,还是石油、天然气,彭德怀都全力以赴,事无巨细,投入其中。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把分内的工作做到极致。

彭德怀到任后不久,三线建设的各项工作就逐渐步入正轨。然而,国家建设任务繁重,形势依然紧迫,彭德怀的心头总是紧绷着一根弦。1965年年底,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谷牧受命前来四川视察。他首先深入西南地区,对基础建设基地进行了详细考察。在视察过程中,谷牧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正在进行的繁重建设,他心中既有振奋,也有沉重。这些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容不得半点懈怠。

视察结束后,谷牧返回成都,随即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会议。四川省委和成都军区的众多领导干部纷纷出席。会议大厅里,人头攒动,气氛庄重而严肃。谷牧站在主席台上,逐一陈述着他在四川的所见所闻,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正当他专注于报告时,他的目光无意中扫向台下,突然停顿了一下。那个在座位上端坐着,目光炯炯,神情专注的人,竟是彭德怀。

这一瞬间,谷牧心头一震。尽管如今他在职位上已高出彭德怀一筹,但在心底,谷牧对这位曾经的老将军始终怀有深深的敬仰。就在谷牧发现彭老总的同时,他突然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