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于都的居所,突然呼喊起两位警卫员的名字。“胡昌保,吴吉清!”

他们连忙跑去,只见毛主席表情非常严肃,从桌上把一封信交给吴吉清,然后一字一句地叮嘱道:“这是一封事关红军命运的急信,我要求你们两个,务必在明日上午10点前,送达中央局,交给博古同志。信送达后,再立即打电话告知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手握中央红军军事指挥权的是李德,并非博古,但李德、博古是一体的,更何况李德不会中文,只有先给博古看,说服他,才能说服李德,从而改变红军当前错误的战术战略。

毛主席继续对吴吉清、胡昌保做事无巨细的交代,力争安全快速送达。于都到瑞金,共有180多里路,其中有山路密林,还会经过失势的地主、土豪、劫匪的地盘。时间紧,路途远,任务重,胡、吴一刻也不敢耽误,从接到毛主席的密信开始,就一直蒙头猛赶,最后提前2个多小时送到。

当时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刚开始,毛主席派身边警卫员,日夜兼程,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制胜秘籍,博古随手接过,没有跟胡、吴二人说话,表现得相当冷漠。

信送达后,胡、吴二人立即给毛主席打去电话。毛主席说:“你们辛苦了,好好休息个三五天再回来吧。”胡、吴二人内心对博古很是失望,根本无心休息,打完电话就踏上返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古和李德拒绝了毛主席的拯危之策,导致战局愈发对红军不利,我们打破蒋军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彻底破灭,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转移,也就是长征。

毛主席的信,博古看肯定是看了的,从后面他们对毛主席的长征安排,不难猜出其反应:肯定是大惊,觉得毛主席是还有“染指”权力的想法。毛主席那时还是中华苏维埃的政府主席,也就是那时候整个苏区的领袖,但这却只是名义上,在李德、博古的打压下,他长期赋闲。

因此,在长征伊始,博古、李德就没有带上毛主席走的意思,甚至想要强制他留下,不让他长征。因与毛主席有关系,而被留在中央苏区,特意不允许一起长征的重要人物,不知凡几。

例如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刘伯坚,中革军委总政宣传部副部长。例如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还有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他们都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征的消息还没在高层公开前,陈毅就察觉到“转移突围势在必行”,为此他让人抬着负伤的自己,来到红军总司令部,找到朱老总,说自己的伤很快就好,又能指挥打仗了,恳求他带自己一块走。

朱老总低头沉默半响,然后抬头看着面容消瘦的陈毅说:“我没办法答应你什么,但我可以帮你转告博古、李德,并表态我个人同意。”最后,陈毅还是被留下。而毛主席,是自己找过去,才得以长征的。

中央机关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转移,竟然没通知毛主席,多少有些说不过去,这是赤裸裸的排挤。毛主席赶到中央机关所在地时,他们已经拟定转移名单,毛主席不在其中。见毛主席人都到了,也不好赶走,博古、李德就把他随意安排进新编的中央三队。三队里除毛主席外,都是些马夫、挑夫、担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得知此事后,跟康克清感慨万千道:“只要有毛泽东,我们就会有希望。”在长征途中,康克清时常能看到毛主席的身影,两人经常见面打招呼。

有一次毛主席笑着对她说:“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好不自在呦。”毛主席口中说的是“好不自在”,但康克清发现他表现得相当乐观。行军路上,康克清发现毛主席很少骑马,担架更是不躺,他总是同几个战士边走边聊,有说有笑。

受限于李德、博古的打压,毛主席只能从基层指战员口中,得知部队和长征的各种情况。他询问时,总是先问能否谈。当对方不知道时,他会打圆场说:“怪我想要知道的太多了。”这样的对话,让人有种莫名的心疼。

在离开于都的路上,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为红军送行,有的还送来草鞋、布鞋、斗笠、雨伞、粮食等物品。有的老表大声喊:“你们一定要回来了啊!”越来越多老表这样喊,喊着喊着就眼泪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见状,问身边的警卫战士:“你们听见了吗?”战士们回:“听见了,我们一定会回来!”毛主席带着肯定的语气说:“是啊,我们一定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