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平方
作为《红楼梦》中的两大女主,林黛玉到底什么样?
总体来讲可能是“弱柳扶风”的瘦和“多愁多病”的身。
三个字就是:病态美。
红楼梦第三回,在描写黛玉的美时,王熙凤一见就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虽有恭维的成分,但也可见黛玉的美。而描写黛玉的病态时则说:“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
为什么要拿西施来比喻林黛玉?因为西施是四大美人之一,是美的标准。
西施的美是什么样的美?西施走路轻盈,恰似风摆杨柳;西施身段婀娜,仿佛月里嫦娥。走路轻盈,证明瘦。
而且,西施还有一种心痛病,常常发病,所以西施捧心就让有满满保护欲的男人我见犹怜。
长得丑的还要捧心,只能是丑人作怪,叫做:“东施效颦”。
第六十三回,兴儿对没见过黛玉的尤二姐说:“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 又说“不敢出气,生怕气出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这个弱不禁风的说法与王熙凤的评价一模一样:黛玉是一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重复意味着强调,黛玉的病态美有目共睹。虽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但对于林黛玉的总体想象也大体逃不出这个戏曲的唱词: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
何况,还有87版《红楼梦》陈晓旭演的林黛玉打底。
然后,胡玫导演把这个肉墩墩的妹子叫做林黛玉,估计宝玉肯定会说:这个妹妹,我没见过!
这是天上摔下个林妹妹吧。
不是说电影改编一定要与原著一模一样,可至少不能与观众的预期相差太远。因为观众虽不能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但却会直觉出:这个黛玉不像。
之所以说这么多关于林黛玉形象的话,是因为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承认这个人物、共情这个人物,大家才能看得进去、看得下去。否则,一直处于出戏状态,还看什么电影呢?不如游戏得了。
再说故事。
既然片名叫“金玉良缘”,正常人理解这基本就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加上电影宣传的时候就主打阴谋与爱情伦理剧,那刘姥姥进大观园和元妃省亲就没有必要拍,因为和主线没有任何联系。
看来电影很不满意曹雪芹十年辛苦增删改写的结果,偏偏要把原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故意略写(林如海逝世),隐写(贾珍秦可卿偷情)和干脆不写的(林黛玉家产问题)等内容大拍特拍,而原作者所浓墨重彩的章节内容(宝玉挨打、宝黛诉肺腑、黛玉宝钗关系变化)却偏偏不作重点拍摄。甚至为了符合后四十回续作两女争夫的剧情,刻意突出王熙凤、薛姨妈、宝钗等人在宝玉婚事上的心机算计。最突出的是两个情节是:一是贾府如何私吞了林如海的家产,二是薛家如何想和贾家联姻。
然后是贾琏和王熙凤行完房事之后,问凤姐从林家搜刮了多少银子,凤姐伸出五个指头,贾琏想讨几个花,穿了衣服的凤姐很爽快的不答应。文艺是去姑苏的不是琏二爷吗?以他的个性,不先克扣几个怎么能到凤姐手里呢?这对狗男女还说是老太太贾母让把林家的钱放进贾府库里,慈眉善目的贾母于是成为长期阴谋算计外孙女的狼外婆。
搞掉包计的时候,贾母还说她找人算过黛玉的命,和宝玉有缘无份,白瞎了老演员卢燕的慈眉善目。
此外,关晓彤是在演元春吗?刚从女中学生杨树苗长大的关晓彤演的是女驸马吧?而且,既然元春都出场了,是不是让贵为贵妃的元春对婚事下旨更合理些?是不是贾家都糊涂的不懂尊重领导、都不懂政治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段也是,黛玉房里俩丫鬟听墙根儿,议论宝黛“不过半天就滚到一处去了”。
虽然贾府里没秘密,可必要的规矩还有。胡玫导演这是走基层、下农村刚在乡村爱情故事里体验生活过吧?
刘姥姥初进贾府,王熙凤故意冷落她,直到刘姥姥把贾蓉认作凤姐的丈夫,凤姐才神经病似得到喜笑颜开给刘姥姥发钱。这是生怕下人不闲言碎语吗?凤姐是厉害但不淫荡!红楼梦毕竟是贵族大家庭,不是打情骂俏的青楼风月场,贾府里的人再怎么蝇营狗苟,表面上还是会道貌岸然。
一般的看法总以为,女人才懂女人,看胡玫导的《红楼梦》就知道女人不见得都懂女人,而一个内化了男性视角的女性都不会把女人当人:只会当赚钱的工具。
所以,尽管夏志清讲的红楼梦古旧,蒋勋讲的红楼梦啰嗦,白先勇讲的红楼梦浅薄,欧丽娟讲的红楼梦偏颇,但毕竟这几位都是读过书的人,因此欣赏红楼梦有各自的角度,有自己的理解,重要的是:他们都像张爱玲一样,属于喜欢红楼梦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