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奥运会结束了,河南省不能说颗粒无收,仅收获了一枚铜牌,河南新乡的女孩刘清漪在新增项目霹雳舞B-girl项目中获得了一枚铜牌。
从奖牌数量上看,广东依然领跑全国,获得了10枚金牌,其中全红婵独揽两金,陈艺文也贡献了两金,而双胞胎姐妹王柳懿与王芊懿同样收获了两枚金牌,在游泳项目上,广东就拿到10枚金牌当中的9枚。
浙江金牌比较均衡,除了游泳,还包括羽毛球、艺术体操等。
过去曾是河南强项乒乓球却颗粒无收,倒是北京的获得3枚金牌。
回顾历史,河南在奥运会上没有拿到奖牌的情况非常少见。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在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项目中夺得2枚金牌,实现了河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00年悉尼奥运会:陈中在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陈中再次在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金牌;孙甜甜与李婷搭档夺得网球女子双打金牌;贾占波在射击男子步枪3×40项目中夺得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雪英在女子举重58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金牌;武术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张帅可获得男子56公斤级金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作为中国女排的一员,携手队友夺得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吕扬在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中夺得金牌;鲍珊菊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项目中夺得金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张香花在赛艇项目中夺得1枚银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范运杰作为中国女足的一员夺得银牌;范斌在体操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杠项目中分别夺得银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志磊在拳击男子91公斤以上级项目中夺得银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杜丽在射击项目中分别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和女子50米步枪3×20项目的银牌和铜牌。
2021年东京奥运会:尹笑言在空手道女子61公斤级项目中夺得银牌。
河南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下滑,与人口外流,优秀人才的流失有很大关系。比如此次巴黎奥运会拳击比赛当中获奖的李倩,原籍河南,但是在内蒙参加训练最后参加比赛,因此奖牌隶属内蒙。
李倩只是体育人才流失的一个缩影,我们看篮球人才的流失情况。
- 周琦:作为中国男篮的重要成员,周琦来自河南新乡。他不仅在CBA有着出色的表现,还曾短暂加入NBA,是河南省近年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篮球运动员之一。然而,由于职业发展的需要,他并未代表河南的CBA球队参赛,而是加入了其他省份的俱乐部。
- 李根:同样是来自河南焦作的篮球运动员,李根在CBA赛场上表现出色,曾帮助多支球队夺得总冠军。他也是河南省篮球界的佼佼者,但同样因为职业发展和转会等原因,未能长期代表河南的篮球队参赛。
- 姜宇星:作为CBA的状元秀,姜宇星来自河南郑州,他在吉林队效力期间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作为河南省培养的优秀篮球人才,他的流失也反映了篮球人才流动的现状。
- 罗凯文:来自河南省鹿邑县的罗凯文,是八一队的一员。他在CBA赛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但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长期留在河南的篮球体系中。
经济因素是这些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河南在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上可能相对有限,特别是在非重点或非热门项目上,这可能导致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因缺乏支持而流失。
同时,河南曾砍掉了跳水和羽毛球等在国际赛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人才的流失。这些项目的人才可能转而寻求在其他省份或国家继续发展。
当然如果有足够人才的储备,也不惧怕人才的流失,就像我们国乒一样,虽然流失了很多人才,但是并不能阻碍我们坐稳一哥的宝座。
正面案例就是澳大利亚,巴黎奥运会,2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拿到18枚金牌,19枚银牌,16枚铜牌。
我们看澳大利亚是如何支持体育的,8点45上学,3点15放学,放学之后必修一项体育,游泳,跳水,帆船,皮划艇,冲浪,足球,篮球,网球,澳式橄榄,体操,跳舞,跑酷...项目不限,折腾到晚上8点,孩子们倒床就睡。
没有补课,更没有到熬夜11点重复刷题,在澳大利亚你甚至很少能看到近视眼。
当然,体育成绩的好坏,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体育事业的投资和发展。
我们所熟知的澳大利亚网球,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将网球场地、教育培训、赛事运营等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政府还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培养未来的网球明星。
相较起来,河南在体育上的投入却相对有限,我们依然处在解决最基础的民生问题上,依然停留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上,教育培训、赛事运营等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不谈这些硬件设施上的差距,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当然也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相比于澳大利亚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目前我们整个社会,还处在急剧转型当中。在场的每位年轻人,每个家庭都还在牌桌上,理论上谁都有赢牌的机会。这就让很多家庭,哪怕赌上未来几十年的幸福,也要让下一代有往上攀爬的机会。
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想与现实的反差。过去我们总认为阿拉伯女性过得很惨,因为她们与男性的对比当中,极度不平等,然而她们的幸福指数却明显高于中国。
东方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在五四运动之后,认为男女是平权的,女性与男性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还有铁娘子,男人能做的,女性也能做。
殊不知,我们在生理构造以及社会分工上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常见的职位晋升上,女性因为要生育,要照顾家庭,自然争不过男性,这就造成了认知上我们平权,现实里却败给了男权。
而阿拉伯女性就没有这类问题,认知当中就男女的不平等,现实里有这样的遭遇,也不会造成认知的反差。
目前整个社会都处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中,在公众认知当中,人人都有机会,只要肯努力,都有机会成为中产。现实里却是,社会资源有限,机会只会留给极少数人。
成年人在外卖与网约车当中卷成了单王,而孩子们更是在学校当中,卷成了学习机器,从凌晨6点,到晚上11点,不眠不休刷题,测试。郑州市满分730分的中考,第一梯队的录取分数线居然达到700分。
所以,即使我们拥有澳大利亚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孩子们也依然没有时间去光顾,别说上场训练,孩子们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未来,我们和澳大利亚一样,处在稳定社会结构当中,我们不再卷学历,不再卷上升通道,我们也一样过着多元化生活,会让孩子更多机会参与体育运动。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不会再关注奥运会,与“为国争光”画上等号,我们更多关注自身的体验,享受体育带给个人的乐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