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达)在近代史上,被誉为“精通吉林掌故方面首屈一指的史学家”的曹廷杰,是爱国的史地学者的突出代表,他在群敌环伺的民族的危难时刻,对东北边疆的民族、历史、地理、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留下了一批光照千秋的近代东北边疆史地资料。他的一生与三姓地方(现黑龙江省依兰县)有着扯不断的情怀……
首抵三姓
曹廷杰(1850—1926),名楚训,字彝卿。出生于湖北枝江县,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和爱国思想家。他20岁院试即中秀才,同治十三年(1874),他由廪贡生考取汉文誊录,到国史馆当差,议叙双月选用州判。光绪九年(1883),曹廷杰主动请缨到东北为巩固边防出力,告别国史馆到吉林将军下辖的三姓(现黑龙江省依兰县)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
抵达三姓后,曹廷杰余暇时留心边事,他注重搜集整理有关东北三省军事与地理的史料,其著作《东北边防辑要》在两年后成书。正逢清政府军机处和吉林将军要选拔人员侦察中俄边界防务,葛统领即向吉林将军希元推荐了“品行端正、学识过人、熟知兵法和地理、可堪大用”的曹廷杰。
从三姓起程的曹廷杰等人,在光绪十一年农历六月初九由松花江口到达黑龙江口,从徐尔固进入俄占区。向西行先到达海兰泡,又沿江而下抵达伯力,经乌苏里江,过兴凯湖,由红土岩旱路到达海参崴,最后乘船到达岩杵河口。整个踏查历时129天,行程16000余里。
由此,曹廷杰成为中国首位实地考察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史地学者,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全面研究东北历史的学者。他此次踏查中俄边界地区的行程之远、历时之长、考察之详、收获之丰,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俄占区冒死拓下永宁碑文的壮举。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更在历史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两块碑使用汉、蒙、女真和藏语四种文字,记录了明朝在奴儿干都司的经营和管理事迹。碑文的拓下和破译,铁证般有力证明了明朝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为我国领土主权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
归国后,他把四个月的考察日记整理为《旅俄日记》,还将实地考察所得的边界资料、绘图与论文汇编成极具史料价值的《西伯利东偏纪要》。
同年三月二十日,曹廷杰亲手拓制的永宁寺碑四纸赠与前来吉林勘界的钦差吴大澂,听取了他的游历报告后,吴大澂对曹氏此行赞道:“彝卿采俄事至此,并手拓二碑以归,亦可谓壮游矣。”
六月十三日因“游俄微劳”,由希元、依克唐阿保奏给咨送部引见,面陈俄情,曹廷杰奉旨以知县发往吉林委用,也离开了他效力三年的三姓。
《西伯利东编纪要》和《东北边防辑要》成书后,曹廷杰又进一步深入研究,把其中某些重要成果重新加以整理,又撰成《东三省舆地图说》一书,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出版。此三部书,不仅在当时为边防抗俄提供了有效的措施,而且为以后研究东北史地和抗俄斗争留下珍贵文献。
再来三姓
庚子战乱的第三年(1903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吉林将军衙门令曹廷杰重新回到依兰,主政“三姓交涉善后、筹饷、江关、词讼兼全省营务等事宜”,恢复战乱后依兰的经济、政治、军事秩序。
曹廷杰到任三姓后,迅速接手擢升黑龙江将军的程德全未办结的各类涉内涉外刑事案件和涉枪案件,并对这些案件加速办理。同时,他大刀阔斧地对涉及民生的灯捐、车捐、盐捐、木植税等加以调整和清理。
面对被沙俄毁坏得破烂不堪、百废待兴的三姓,他深感责任重大。在专门撰写了《拟放姓属荒地章程》上书朝后,廷曹廷杰将三姓民众最为关注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渡船、义地”这两个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优先进行办理。
在当时的依兰境内有牡丹江、松花江和倭肯河这三个主要渡口。其中,松花江渡口为官渡,其他两处为私渡。庚子年俄乱中,松花江渡口的大船被烧毁,因资金问题无力再造大船,只能用小船临时代替,且安全隐患大。
在庚子兵乱当中,三姓民众遭受很大的伤亡,因三姓方圆百里皆属旗地,无力扶柩回乡的商贾行人,只能把灵柩停放在寺庙的空地,因长期无人管理“棺骸四散、见之惨然”,三姓地方官急需资金来解决老百姓的入土为安之难。
针对这两个大难题,曹廷杰决定利用吉林将军将原来三姓地方上缴的五千吊罚款重新拨付给三姓交涉局作为公用费用加以解决。
曹廷杰还将“购买渡船和义地”的具体操作,下放给当地的绅商自行办理。事毕,由“绅商等造具清册,禀由卑局转宪台核夺立案,并于姓城姓城直东会庙门刊立石碑”说明此事。
被称为“龙江财务公开第一碑”的“曹廷杰三姓罚款使用公示碑”,铭记着曹廷杰在面对重大社会问题时,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和制度创新,努力改善民生,体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分界依兰
1900年至1911年,不仅是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年,也是晚清社会转型与变革最为激烈的十年。在这个“清末新政”时期,东北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被颠覆,东北三个将军衙门被裁撤,旗民双重管理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在此时代大潮推动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已贵为吉林知府的曹廷杰,在农历七月二十四又承担了“勘分依兰府、临江州(今同江)、大通县(今通河)三属界址”的历史重任。
为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曹廷杰带领“绘图生一名、书手一名、通事一名、跟役八名,共雇小车四,大车一辆”,来到了三姓城。
他还现场解决了试署依兰府知府郑国侨提出的:原来有三姓征税现分成府州县三处分征牲畜、田地、房屋等契税的合理分配,以及新建的临江州、大通县二处城垣建造规划及费用,和依兰府、临江州、大通县等三处的衙署、监狱、营房分配等具体实际问题。并实行“新政”后,新开展的招民领荒、添设巡防、建修衙署和提倡学堂等事宜,提出了指导意见。,
在勘分依兰府界的过程中,务实进取、服从大局、思维敏捷的曹廷杰,能够听取各方意见并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稳妥方案,做到了勘分明晰、不留后乱与公平合理,展现出强大的应变能力与博学多才的人格魅力。
最终,将依兰府的管辖区域定义为:东北自大铃当麦河逆流而上,至上源直线越七星砬子,至挠力河上源,沿河南东挠力河口,以北属临江洲,西归依兰府。东、东南界原密山府。南穆棱县,宁安县。西南原宁安府。西方正县。北、东北界为原黑龙江省汤原县。其辖境相当今黑龙江、松花江南岸,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牡丹江西岸一带地方。
曹廷杰的一生与三姓地方缘分匪浅,三姓不仅走向更大舞台的出发地,也留下了他在中国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刻的印记,彰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实践精神,更是对对晚清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
不容错过的往期精彩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