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疑似在北京某医院工作的微博大V称,急诊收到一名老人,10年来每年吃一次见手青,竟然是为了在幻觉中见到去世的老伴,相关文章引来网友热议。截至8月19日11点,该博文有近9000转发和4.3万点赞。
真相是什么?首先这个博主叫“弃医从文吃包包”,认证信息为“情感博主”,从名字看有可能学过医或者当过医生。但博文以第一人称描述,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在医院发生的真事。先不说谣言的问题,关键是其描述的“吃见手青,见去世的老伴”是否属实?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非常复杂,媒体报道常提到的“幻觉”只是其中一个症状,且幻觉并不受患者意识控制,重复出现同一幻觉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上述博文大概率是编造。
同时,毒蘑菇中毒很容易导致肝肾损伤,有些还有“假愈现象”,致死率很高。因此,主动吃毒蘑菇进入幻觉状态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有些致幻蘑菇还属于毒品,存在巨大的违法风险。
“预防毒蘑菇中毒”不能娱乐化
每年中国都有不少人因毒蘑菇中毒死亡,但相关报道很少被人关注。反而是个别患者因幻觉导致的奇葩行为被大量传播。这种以流量为导向的娱乐化产生了非常坏的效果,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在跟帖评论中表达“真有趣”“好想试试”。我要提醒那些觉得“有趣”的人,死人不会说话。
此外,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很多野外识别、采摘野生菌的视频,建议大家不要模仿。野生菌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你去猎奇、拍摄无可厚非,但最好别采摘,更不要教人识别和食用。
毒蘑菇并不存在准确识别的方法,即使是专家也不能保证100%识别。国外有识别毒蘑菇的APP,结果是导致中毒事件增加。不采食才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中毒的方法。
文末“原文链接”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科普文章,可以参考。
最后,希望主流媒体和专业机构、专家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拒绝毒蘑菇中毒的娱乐化表达。科普并不是怎么通俗怎么来,怎么好玩怎么做。真正有效的科普,背后都是有心理学策略支撑的。
(网图侵删)
©饮食参考
饮食参考
解锁美味里的奥秘
钟凯 博士
资深食品科普段子手
果壳网科学顾问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用专业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传播真知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点亮健康之路
原创科普 良心品质 值得拥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