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这是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的诗。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方好的端砚。

端砚是古端州端溪一带产的砚石,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当你看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张庆明的端砚,是砚中有画砚中有诗。由于作品高雅,艺术价值高,他创作的《名园秋月》《渔跃欢歌》定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庆明大师

文|白鹿新闻首席艺术评论员洪巧俊

今年广州日报做了一期《广东“龙元素”纷纷“出圈”》,介绍了张庆明大师的《真龙天子》贺岁砚。龙是中国图腾,张庆明大师在春节前夕,完成了这方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龙天子

这方端砚材质为梅花坑,有石眼、翡翠、彩带纹、胭脂红等特色石品。

砚面的图案主要以浮雕手法刻成,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唯美生动,让人沉醉。上方的中间是一枚硕大的椭圆型石眼,寓意“苍天在上”,石眼的下面是翻腾在云雾中遨游的巨龙,砚的左下方是“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周围是祥云、松树和高山,不远处是一湖清澈之水……

张庆明大师刻的造型不同于“春蚕吐丝”,而是那样坚实挺拔,画面完整,线条遒劲多变化,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是刻画得那么鲜明生动。

砚的右下方,是一枚阳文的印章篆刻“真龙天子”,背面镌刻有李世民百字箴言,以小楷书法雕入,印章为“龙马精神”,与正面的“真龙天子”相呼应。

张庆明大师将书艺融于砚艺中,令铁画银钩、龙蛇游走般的书法与细腻、润泽的砚石相得益彰,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从他的《三希堂》到《平安帖砚》,从《高宗皇帝御笔砚》到《怀素书法砚》,从《赵孟頫题快雪时晴帖砚》到《七星岩摩崖石刻姐妹砚》……无不体现了一个“书”字,也体现了张庆明大师精深的书法艺术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图

我与张庆明大师相识为2015年,当年广东省扶持文化走出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地道广东》丛书中的《广东艺道》,主要是由我来写。这本书把广东有特色的传统工艺都写进了这本书,比如木雕、手拉坯朱泥壶、潮绣、石湾陶艺、大吴泥塑、端砚等。

记得还是在肇庆市作协主席钟道宇引见下,我们来到了张庆明大师的工作室。在采访之前,我不仅查找了张庆明大师的有关资料,而且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也做足了功课,才去采访张庆明大师的。

我问张庆明大师的主要代表作是哪些作品,他介绍时竟然不是《中国花窗艺术砚》,而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另一套作品,于是我们展开了讨论。

我认为《中国花窗艺术砚》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因为他从苏州、杭州、南京、绍兴等地观赏古民居,拍下几千多张花窗图片,从中挑出几十张,再精选10张不同形式的花窗雕出墨堂来。

用不同形式的花窗为墨堂,我认为是一种创新,更重要的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听完我的叙述,最终赞同了我的观点。

张庆明大师对《中国花窗艺术砚》创作,是用传统的元素来颠覆传统端砚创作,使人耳目一新。我们看得最多的砚墨堂是圆形的,用10种不同的花窗雕成墨堂还没有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花窗艺术1

这套作品体现出张庆明的精心设计与创作水平,在这套10个不同形式的花窗墨堂之上或周围的书法各异,同一砚中都有两种以上的字体,楷、草、行、隶、篆,根据砚台留下的空间和构图合理地刻上书法,让每一件作品都有一种艺术感,且10件摆在一起,显得形式多样,又各具风格。

这是一件汉瓦型的,篆书为底,草书点睛,几下点缀,便将砚台的古韵凸现,而江南花式窗花墨堂,与书法交融,就更加显出浓郁的文化味来。

而另一件作品,张庆明大师用书画的构图打破平衡带来美感的技法,一竖一横、一凸一凹、一大一小的手法,用书法横贯墨堂,强烈的对比美使得整方作品充满张力与文气。有的篆隶双美,沉着雄厚;有的下笔千钧,纵横开张;有的用笔老辣,大气淋漓……总之,从这10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庆明大师的书法造诣,更能看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花窗艺术2

从《中国花窗艺术砚》的创作,就知道张庆明大师书法水平,楷、草、行、隶、篆皆精。他的书法结构端庄凝重,笔墨雄浑酣畅,笔法灵动沉着,在他的书法中可以看到董其昌的秀丽雅逸,俊骨逸韵;也可欣赏到王铎的笔势豪猛,灵宕生姿;还能看到郑燮的纵横捭阖;也能欣赏到李叔同的骨气沉稳,潇洒自如……

石刻的娴熟是端砚艺术的基本功,而精通书、画、印、诗,并能融入端砚创作之中,才是一个真正的端砚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希堂

有了这些艺术功底还不够,还要有人文素质,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三希堂》是一方最能体现张庆明大师书法与端砚雕刻完美融合的代表作之一。

为了创作这作品,他先后两次专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观摩实物,潜心研究,对着临摹,一撇一捺、一印一字,无不力求形神俱到。

张庆明大师以三颗端溪坑仔岩石眼取意,巧渭“三希”,既在形式上起到天工之巧,也在内容上点出了主题,以此铺开构图镌刻名帖,使一方平淡规整的砚石充满了生命力和文化品位。

布局巧妙,有张弛,又有疏密的对立统一关系,砚的左右侧用大小不同字形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逼真地再现,上下两边则分别以凹、凸字镌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及“至宝”御题书法,达到了上下平衡,左右协调的完美构图。

传统的走水池墨堂有机地联系各名帖之间的关系:在雕刻技法上,该砚字中有印,印中有字。众所周知,书法作品是写后落印,虽常有作品把印落在字上,但把这样的作品刻在端砚上就不是一般镌刻师能做刻的。这种错落有致的穿插安排,没有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及构图能力,谈何容易。

该砚背面是乾隆的书法,侧面是“怀抱观古今深心记豪素”,中间墨堂、四方走水延续了传统古老工艺。

纵观《三希堂》,刻字运用了多种技法,有圆底、单双钭底、凹雕平底、凸字凹平底、阴阳交接凹凸法等,既忠于原作之“形”,亦不失原作之“韵”,从设计构图到题材表现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古色古香。作品石美、帖美、构图美,有着深厚文化内涵,让人叹为观止。

宋代诗人曾巩有诗:“心知万事难刻画,唯有醉眠知不忝。”在砚台上刻画,也是端砚艺术家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张庆明大师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创作书画,早年他是不断地临摹古代名画作品。他喜欢扬州八怪的画风,比如李鱓的作品设色清雅,任情挥洒,形成“水墨融成奇趣”的艺术特色。

张庆明大师告诉我,早年他尤其喜欢临摹金农的画,他说金农学问渊博,修养高深,诗书画印风格高古。他的笔墨拙厚淳朴,布局构图别出心裁,一个端砚艺术家要有金农的涵养,哪有不成大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叶知秋

在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盛大林的小篆,写着王冕的《墨梅》。记得张庆明大师也创作过《墨梅图》,他把王冕的这首诗刻在砚台上,托物言志,融诗入画。墨梅历来为文人所尚,追求“以素净为贵”的境界和清高自守的情操。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画梅,浓淡相宜,自然生动。《墨梅图》梅花横伸一枝,浓墨勾勒,隽挺劲;花蕊墨色清淡,花枝烂漫。如何在砚石上创作得更加潇洒奔放,自然清逸,张庆明大师有自己的构想,有着不一样的神韵与妙趣。

其实艺术家的创作有时灵感来自于生活。张庆明大师说,有一位行家有一块好石料,可中间刚好有个洞,想不出创作什么。构图不好,就可能浪费了一块好梅花坑砚台,于是他送给张庆明大师,可张庆明大师苦思冥想了几天,也不知道该创作什么好,就一直搁在仓库里。

有一年夏天刮起了大台风,还下着倾盆大雨,他看到果园的芒果掉了一地,却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他根据那块砚台的形状画了一张草图,然后雕了起来,荔枝、香蕉、菠萝、昆虫、小鸟、小鸡,而那个黄色的洞就成了熟了大芒果,黄色的芒果有片大叶子衬托,这真是巧夺天工,整个画面立体感特强,酣畅饱满,古朴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岭南果实

这个叫《岭南果实》的作品,融进了海派大师吴昌硕的画风。

《果熟溢香砚》同样是利用石形石品来创作的一件成功之作,张庆明大师巧妙地运用了翡翠和石眼,使得作品自然生动,光彩夺目。画面是层层叠叠的树叶、纠结的藤蔓、成熟的果实,一只甲虫攀爬其上。整个作品显得清妙多姿,趣味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熟溢香砚

张庆明大师创作了许多花鸟、瓜果、山水等作品。总之,他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审美情趣,让人领略到端州艺术砚的风采。

艺术家如果是个诗人,就会有诗情画意,有了诗情画意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不少艺术家只埋头苦干,缺失的就是诗情画意。其实端砚艺术的创作,要创作出优秀作品来,就要把画融入砚,更要让诗入砚,融诗画入砚是端砚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诗画相融入砚台,是将融情于景的格调再次升华。

看张庆明大师的山水类砚作品,清新幽远,朴厚灵动,且意境深远,还有一种“韵”。这种“韵”,来自于他受到古代名画的熏陶感染,来自于诗词歌赋给他带来的诗意影响,也来自于他多年来在寂静孤独中对诗画的领悟与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梅影月砚

比如他的《寒梅影月砚》,利用整片金黄石皮,凹雕王冕之《寒梅图》,都是让诗画入砚。

《鼎湖山泉砚》《壶口瀑布砚》《赤壁怀古砚》……这些作品充满着诗意的韵味,饱含着诗意的意境,蕴藏着诗意的情感及带有诗意的山水灵魂。用心感受这些作品,不仅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的诗意山水,似乎还听到泉水叮咚,嗅到花草馨香,聆听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崇山峻岭中回响。

笔者曾用“书、画、印、诗、情”五个方面来叙述张庆明大师的艺术人生。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端砚雕刻艺术,是集文学、历史、书画、雕刻、篆刻于一体,尤其是“文人砚”更是如此。

张庆明大师用刀刻着一方方砚台,他那留在砚石上的刻痕,却是留在人生之石上的光彩与诗意。

白鹿大国工匠主编:洪巧俊

白鹿工匠投稿邮箱:blgj2024@163.com

吴渭阳:结晶釉彩画的开创者丨大国工匠①

陈仰中:80岁仍在画人生|大国工匠②

白鹿新闻“大国工匠”,今日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