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悬挂在半空栽培槽里全年结果不“断档”、桑黄住进了“楼房”、鲈鱼搬进工厂在循环水里养殖……这些“不可能”如何成为“可能”?近日,记者跟随“云话山东”专题宣传活动在德州和聊城进行采访,探寻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在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新村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草莓苗栽培槽有的悬挂在半空,有的微贴浮于地面。智慧玻璃温室通过大数据指导生产,利用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信发农业公司董事长白东林介绍,这里的草莓采用错层立体无土种植,真正实现向空间要效益。“我们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草莓的生长环境、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实现了全年四季有产品,月月都能吃草莓。”

在现代智能装备的加持下,传统的农业生产变成了可精准控制的流水线工业生产。走进一个个现代化的种植养殖园区,科技感十足的农业生产过程让人惊叹。

农业转型升级,不能只盯着花样翻新的“新物件”,还得关照底蕴深厚的“老伙计”。作为聊城市文化名片之一的东昌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聊城市将葫芦产业的发展摆到重要位置,通过建设葫芦文化博物馆、开办葫芦工艺培训班、举办葫芦文化艺术节等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山东福至天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聊城第一家围绕葫芦产业全链条生态发展的农业企业,在葫芦基因、种子培育、工艺研发、文旅休闲等多领域掘金,打造了一条独特的葫芦产业链。公司总经理任家斌向记者介绍,“我们深挖葫芦文化资源,延伸葫芦产业链条,目前产品集中在工艺品市场,下一步还要把葫芦功能全方位挖掘,比如其药用功能等。我们要把葫芦除去根之外,全部吃干榨净。”

在任家斌看来,选择葫芦产业是基于富民、强区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考量。东昌府区的葫芦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据统计,2023年东昌府区葫芦产业综合效益达到16亿元,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

同样在全产业链发展中转型的还有禹城市的禹王集团。一颗大豆能产生多大价值?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项目中心总监刘军给出了答案:“大豆可以加工成低温豆粕、豆油等初级产品,还能向大豆蛋白、蛋白饮料、休闲素食、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转化,现在更是延伸到医药领域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日化领域的大豆纯天然洗护用品等。技术进步赋予了大豆‘七十二变’,市场价值能提升数百倍。”

转型升级,是为了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如何把农户带动起来,让农业向“新”发展惠及更多农户,聊城市作出了探索。

在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的徐庄网格村,一个个黄色方舱整齐叠放。为了解决桑黄产业季节性强及销售时间短的痛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智能方舱,这就是临清市乡村振兴智慧云舱金耳共富示范基地。

“通过智能方舱精密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模拟并优化了菌包生长的理想环境,桑黄可实现全年无休的持续生产和销售,每个金耳方舱每年可实现利润10万元左右。”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祥介绍,目前,公司与68村进行合作,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带动周边镇街、县区的市民村民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