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1日,湖南“马田村”和“井岗村”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村民们三人一组,像老练的士兵一样,弯着腰穿梭在田野之间。明眼人能够看出,他们使用的正是我军惯用的“三三”战术。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挂着手榴弹,手里紧握着枪,随时准备战斗。这场面,绝不逊色于正规作战部队。

“小心!”

一个年轻人大喊,拉着身边的伙伴往地上一扑。一颗炮弹从头顶飞过,在不远处爆炸,炸得尘土飞扬。

战斗越打越大,甚至还引发了周围村子的人也开始参与进来,场面一度混乱,人员伤亡屡见不鲜。

这便是历史上的真实写照,“马田村和井岗村火拼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田村和井岗村的“仇恨”

马田村和井岗村的“仇恨”

追本溯源,马田村和井岗村的仇恨,从民国时期就已经种下了。

当时井岗村人口少,地多,资源相对丰富。而马田村,人口众多,土地稀少贫瘠,生活大多不太富裕。

正因如此,对于马田村村民来说心理本就不平衡。后来又在分水问题上,两村起了冲突矛盾。

那时有人说,马田村取水更方便,也有人说,分给井冈村的水源更优质。反正双方都颇不满意,矛盾一触即发。

恰巧,1928年马田村有位村民在国军任职,这位村民从小心狠手辣。

后来他借着井岗村与马田村的矛盾,以及他的特殊身份,带领着一帮人冲进井岗村进行了抢夺和打杀。

当时手无寸铁的民众,根本不是军人的对手,后来不仅村庄被席卷一空,还有27位村民为此付出了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马田村村民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一个村民的“作孽”,给他们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井岗村村民的怒火由此而生。

虽说井岗村早年间就怀揣着复仇之心,渴望对马田村进行报复,但碍于马田村有国军驻扎,实力悬殊,井岗村不得不一再隐忍,只好将仇恨深埋心底。

新中国成立后,井岗村终于看到了复仇的曙光。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为了保卫新生的祖国,中国各地掀起了全民皆兵的热潮。

无论是繁华的县城还是偏远的乡村,无论男女老幼,都积极投身到这股热潮中,几乎人手都能摸到真枪实弹。

据历史资料显示,当时民间散落着多达270万颗炮弹、200多万支枪以及一万多枚大炮,整个国家几乎全民武装,人人都会用枪。

正因如此,井岗村的村民也趁机搞到了不少军火,他们深知,有了这些军火的助力,与马田村的对抗将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田村和井岗村的“大战”

马田村和井岗村的“大战”

1993年9月11日,两村之间的矛盾,最开始是由井岗村挑起来的。

当时马田村有位叫做“刘友义”的村民用板车拉着300斤猪油,要去当地的马田煤矿去售卖。

不巧的是,要去马田煤矿,就必须经过井岗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刘友义特意起了个大早,凌晨5点他就起床出发了。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逃过井岗村的报复。在他刚刚踏入井岗村的第一步就被盯上了。

等到进入到村子中间,忽然涌出很多人来,那些人手持棍棒,不仅殴打了刘友义,还抢多了他300斤的猪油。

等到刘友义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马田村时,一时围了很多村民,当得知是井岗村人干的后,一个个村民义愤填膺,都直呼要“报仇雪恨”。

当下他们打听到,在井岗村殴打刘友义的罪魁祸首叫做“李祖希”,当时在村里开着一个小卖部。

于是马田村村长带着一众人去打劫,或者说洗劫了李祖希的商店,不仅门面被砸,东西也被疯抢一空,损失超过了1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到这,两方各有吃亏,如果有个中间人调和,也许就不会有后边的冲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