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以 IgA 或 IgA 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其病变类型多样,包括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
常见症状多种多样,较常见的为血尿,尤其是感染后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还可能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尿异常,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
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患者血清中出现过量的异常 IgA1.这些异常 IgA1 在循环中蓄积并沉积到肾小球系膜区,激活系膜细胞,促进其增殖,释放细胞因子以及合成系膜基质,从而诱发肾小球肾炎。部分家族性 IgA 肾病与遗传机制密切相关,此外,感染、继发的疾病等也是发病的常见原因。
好发人群包括家族中有肾脏疾病的人、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男性,以及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患某些特定疾病(如紫癜性肾炎、HIV 感染、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克罗恩病、肝脏疾病等)的人。
诊断方法主要有尿液检查,蛋白尿定量和分型对病情判断、预后很重要;超声检查可作为辅助,表现为双肾实质回声增多增强;肾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检查见肾小球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 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样或团块样沉积。
预后通常与蛋白尿、血压控制,肾功能状态,病理学参数及其他因素密切相关。蛋白尿和高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状态良好、病理分级轻度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则预后较差。肥胖、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一、中医对 IgA 肾病的病因认识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病因
中医认为 IgA 肾病与 “尿血”“腰痛”“虚劳” 等病证具有相关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致。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而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则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外在条件。
(二)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余仁欢主任的具体观点
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余仁欢主任认为,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导致 IgA 肾病血尿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湿热毒邪、瘀血是 IgA 肾病血尿发作及加重的因素,内外合邪为本病的病因所在。
(三)辨证分型
1. 分期辨证
由于 IgA 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首辨病期,在分期的基础上再辨证。部分医家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进展(持续 / 迁延)期。如聂莉芳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的肺胃风热证、心火炽盛证、胃肠湿热证及膀胱湿热证,慢性迁延期的脾肾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2. 按血尿 / 蛋白尿分类辨证
血尿和蛋白尿是 IgA 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有学者提出将血尿和蛋白尿分类进行辨证。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余仁欢主任说将以血尿为主者分热伤血络型、肾阴不足型、脾气虚弱型、瘀血内阻型;以蛋白尿为主者分为脾气虚损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焦气滞型、瘀血内阻型、湿热内蕴型。
3. 结合肾脏病理微观辨证
由于 IgA 肾病是一现代医学病名,其确诊必须借助肾活检、根据肾脏免疫病理进行诊断。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对于本病的中医认识也有必要建立在宏观的临床表现与微观的肾病理变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余仁欢主任认为,IgA 肾病的肾小球系膜增生、纤维化、硬化、玻璃样变、球囊粘连、肾小管萎缩及间质损害这些病理变化当属邪阻血瘀,肾脏脉络中血瘀气滞、气血凝结,进而导致组织增生、硬化变性。
二、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常用方法
(一)中药治疗
在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特定的中药来发挥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以及保护肾脏的作用。例如,知母、黄柏、生地等中药可能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然而,中药的有效剂量难以精确控制,且几种药物共同服用后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过量使用容易导致肾功能损伤。因此,务必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中医调理
1.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在 IgA 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患者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砂仁、白术、西瓜、萝卜等,来帮助改善病情。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肥甘厚腻性食物,如肥肉等,以防助湿生热,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 生活调理
在生活方面,早睡早起、戒骄戒躁等理念有助于调整身体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三)辨证施治
不同的症状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单纯性血尿的患者,常使用健脾补肾的中药进行调理;而对于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多以脾肾阳虚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腰酸、气短、乏力、口干、口苦、手足心热等症状,可以用益气养阴地龟汤进行治疗。
(四)特色外治法
1. 超声透药
通过超声透药的方式,将药物导入肾脏部位,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
2. 局部用药
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用药,提高药物的针对性和疗效。
3. 中药泡洗
对于 IgA 肾病合并水肿的患者,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泡洗,以促进水肿的消退。
4. 穴位贴敷
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中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5. 耳穴压丸
在耳部的相应穴位上压丸,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目的。
这些特色外治法与中药内服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治疗 IgA 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优势和前景
(一)治疗优势
中医治疗 IgA 肾病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整体状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为对抗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医注重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扶正祛邪,使免疫系统达到平衡,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缓解炎症反应。
在减少血尿和蛋白尿方面,中药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健脾补肾等治法,有效降低血尿和蛋白尿的指标,减轻肾脏的损伤。而且,中医治疗并非仅仅针对症状,更注重整体调理,延缓 IgA 肾病的疾病进展,延缓肾脏纤维化和硬化的过程,从而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向
未来,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开发治肾新药方面,有望从传统中药方剂中挖掘有效成分,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疗效更显著且副作用更小的新药。
发扬中医辨证治疗特色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化对 IgA 肾病不同证型的认识,优化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方案,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开创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也是值得期待的领域。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先进的诊断技术相结合,为 IgA 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此外,加强对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机制研究,探索中药如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挥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获取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动中医治疗 IgA 肾病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总结与展望
中医在 IgA 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对病因的深入认识、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以及成功案例的积累,中医为 IgA 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医治疗 IgA 肾病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使得治疗方案的标准化和推广存在一定困难;中药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未来,我们应加大对中医治疗 IgA 肾病的研究投入。一方面,加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探索更精准的辨证论治模式;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挖掘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中医治疗 IgA 肾病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医患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相信中医治疗 IgA 肾病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医在 IgA 肾病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