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日本游历中,虽然对这个国家了解仍然肤浅,但是有些观察还是挺有趣的。

我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所以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基本上就是一个纯粹的新手眼光。

说到时间,正赶上2024年7月的梅雨季节,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160,我下榻在东京的江东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几天的观察主要是想留下一些个人感受,算是记录一下这次日本之旅的浅见。

1、首先得提的是,日本的物价让人大跌眼镜,简直便宜到让人怀疑人生。

在这样优惠的汇率下,一碗普通的面只要500日元,折合3美元左右;一份鳗鱼饭950日元,也就6美元钱。

而一家三口在一家相当不错的烧肉店大吃一顿,也就花了50美元。

最妙的是,这些都是税后价格,还不用付小费,真是比美国便宜得多。

在银座那些高楼大厦的顶层餐厅吃一顿和牛套餐,每人才16000日元,大约100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看,在美国,你敢去那种标有四个美元符号的高端餐厅,轻松就能花掉200美元以上。

就连普通的巴西自助烧肉,每人也得近100美元。

那些在餐馆里大手大脚花800美元的年轻人,真的只能说是在烧钱。

便利店的东西也便宜得让人笑出声,大部分小玩意儿每件都在一美元上下,不仅物美价廉,还应有尽有。

相比之下,美国的加油站和便利店就像是文化沙漠。

我还特意去了哆啦A梦博物馆,那已经在东京郊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便一瞥地铁站外的房地产广告,一套房子才2990万日元,约合20万美元,对比美国的房价,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

尽管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还是上网查了一下,东京的中位数月收入大约是57万日元,折合3000到4000美元,并不算太高。

住宿的话,可能是我没有直接通过日本网站预订,而是被Booking.com高价宰了一刀,每天大约300美元,虽然住的还算舒服。

2、至于食物,日本的食物真是精致到不行。

就连一块钱的小吃都做得无比精细和美味,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实在是难能可贵。

哪怕是那些冷三明治、炸鸡排、冰淇淋和饭团这样的常见食品,在日本也能品出不一样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美国的同类食品就显得粗制滥造,细节上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过,日本饮食文化的一个小小缺陷就是过度依赖碳水化合物,这可能跟他们的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有关。

美国的饮食简直就是个肉食者的乐园,牛肉堆成山,蔬菜和水果也不在话下,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而日本,他们的饭盘子上虽然摆满了看似可爱的肉类、海鲜和蔬菜,但这些菜肴总是小巧精致的,盘子里的主角往往是那一大堆米饭或面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日本的食品包装居然不标卡路里,这在健康意识高度发达的今天显然有些跟不上节奏。

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从我这个在美国生活的人嘴里出来,可能真的像是自黑,毕竟,在全球胖子榜上,美国可是位列前茅的。

美国的饮食世界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美食王国,各式各样的菜系让人目不暇接。

反观日本,你吃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感叹:还是那些牛肉饭、和牛、面食、寿司、海鲜。

虽说日本街头也不乏中韩和美国菜,甚至连Outback这样的牛排店在日本的价格也便宜得多,但总的来说,日本的饮食还是显得稍微单调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说到日本的天气,特别是七月份,那简直是个考验人的月份。

闷热加潮湿,乌云盖顶或是连绵不断的雨,连走一趟富士山都可能因天气不佳而取消。

整个东京就像一个超大号的蒸笼,让人在外头走一圈都能热出一身汗。

相比之下,像美国加州湾区那样的干热就显得舒服多了,可能冬天的日本才是更适合旅游的季节。

看来西太平洋这带的国家,夏天都挺难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但是,谈到日本的环境,尽管人口密集,但整体来说却非常干净整洁。

不过,在像涩谷这样的繁华地段,偶尔也会有下水道的异味,人群拥挤到让人喘不过气来,这和美国的大城市比起来,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的中产生活区通常都非常干净,接近自然,这是日本难以企及的。

而关于日本街头罕见的垃圾桶,这是一个典型的“东亚特色”。

自1995年起,日本开始减少街头的垃圾桶,背后部分原因是为了防范恐怖袭击,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日本经济的困境迫使他们削减公共支出。

这种做法和中国地铁的安检措施异曲同工。

但讽刺的是,随着2023年日本经济的复苏,街头的垃圾桶又开始悄悄回归了。

相比之下,美国为了保持街头的清洁,反而增设了更多的垃圾桶。

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更讲得通,可能也是因为美国人比较直接,没有垃圾桶的话,垃圾就可能直接丢在地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至于治安,日本因为严格的枪支管制,治安相当良好,不像美国那样枪声不断。

所以,在日本,你可以放心地享受夜晚的街头漫步,而不必担心意外的枪击事件。

在日本,他们的门好像是纸做的一样,轻轻一踢就开,这是一个安全的国家的象征,不是么?

车子小巧得像玩具,按部就班地靠左慢行,出租车费用虽然看起来让钱包紧张,但跟美国相比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日本的地铁系统才是真正的交通英雄,便宜又发达,指示牌清晰到连我这种方向感爆棚的人都难以迷路。

城市的构建紧凑得惊人,可以说是把“玩高”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不禁感叹这小岛国的空间利用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至于国际化,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大部分地方(除了药店和一些杂货店)都欣然接受美元信用卡,消费起来和在美国差不多,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虽然地铁英文报站准确无误,几乎没有口音,但日本人的英语水平就有点让人捉急了。

在成田机场,我尝试用英语买交通卡时,售票员的英语让我觉得我们都需要一个翻译器才能更好地沟通。

这在国际化的门户,机场,显得尤为突兀,竟然还有地方不接受美元信用卡,这简直是我在日本的“独家记忆”。

虽然日本是个游客众多的国家,其中不乏来自美国和中国的面孔,也有不少南美的旅人。

可能是那诱人的汇率在作怪,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个高效的岛国。

特别是来自美国的亚裔,在日本特别容易辨认,他们休闲的装扮、放松的姿态和不时调整时差的迷糊表情,在有序的日本显得格外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说到文化,日本确实是一个极端遵守纪律的国家。

从那些快速而安静地穿行的人群,到有条不紊的地铁系统,无一不展现了这个国家的高效与秩序。

但这种纪律可能也带来了某种压抑,毕竟,连垃圾桶都要以压抑个体自由的方式来维护清洁和秩序。

与此相比,美国人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自由奔放。

他们吵闹、直接,虽然各有不同的社交礼仪,但似乎都不太把社会地位看得太重,更相信通过金钱和个人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日本人对外国人的态度,表面上客气,内心可能却不够热情,这种态度既不像中国那样主动招揽也不像美国那样真诚包容。

日本社会的种族和宗教高度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社会的低摩擦和高效运转。

但是,这种同质性也可能让日本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显得有些缺乏包容性。

不过,日本文化中也不乏美国元素的影响,比如“Happy Hour”这种概念和那些流行的英文歌曲,显示了一种文化上的开放性。

到日本旅行,你会发现,虽然日本的土地面积不能和美国那样肆意扩张,但他们的文明成就可不是盖的。

想想看,一个曾经战败的国家,怎么还能成为地区强国,连他们的动漫和寿司都红到了全球?

但再怎么强,好像也难以比肩过去的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或者是拥有“星条旗”的美国。

是的,日本是一个地盖儿小,但梦想大的国家,只不过他们的梦想有时候得和拥挤的岛屿现实打打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再看看日本如何利用这点点土地吧。

他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简直可以用“精密”来形容,每一寸土地都被高效利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浪费。

而且,虽然他们起步晚了些(想想那迟到的明治维新),但他们的产品和食物依然便宜又好,整个社会都一心一意想要做到最好。

可是,日本还是比不上美国。

可能是因为我更习惯美国的自由混乱吧。

美国让我感觉自己可以尽情展翅飞翔,而日本呢,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像是被细细的纪律绳索捆住,虽然井井有条,却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说到看病,日本这里可不像美国那样,直接走进一个大医院就能看病。

在日本,你得按部就班:先从家附近的小诊所开始,再到中型医院,最后可能才轮到大医院。

而且,如果没有所谓的“推荐信”,有些大医院可能都不欢迎你。

这整个过程,有时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冗长的官僚游戏。

10、服务方面,日本人的服务态度可以说是世界顶级。

曾经的日本,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品牌,几乎是将服务做到了极致。

买个衣服,买双鞋,都有人跪着服务,让你感觉自己像皇帝一样。

不过说到日本的旅游业,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日元一贬值,整个服务行业好像都吃了兴奋剂,比心的服务态度让任何消费者都心花怒放。

和其他国家比,东京的服务业就像是性价比的化身,让人感觉既得到了物超所值,又仿佛有点被过度服务的“墨迹”。

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变化,年轻人不再那么愿意为了低工资去做这种高标准的服务,日本曾经的服务业标杆,似乎也开始有点动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至于商务,日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交换名片文化。

这里,名片不只是一张小卡片,它几乎是你商业身份的象征。

在日本,一张名片有时候的分量堪比一份合同。

而那一跪的“土下座”,在日本,这不只是一种道歉的姿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达。

就要是简单的鞠躬,也是他们礼节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有时候觉得这些过于形式化,甚至有点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

走在东京的街头,每一步都无需担心会有什么安全问题或是秩序混乱,一切都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对于我们这些华人中产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乐土。

不难看出为什么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台湾和香港同胞把日本作为旅游首选,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对胃口了。

接触过的每一个日本人,无论是华人还是日本本地人,一讲起日语来仿佛就戴上了一个冷漠的面具。

他们总是礼貌到位,但那种环绕绕的回答,永远不会直截了当。

在这种文化下,整个社会似乎都在压制个体的真实和自由,把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像是一种文化的枷锁,强大的规训力让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变得顺从。

如果你想在这个社会中得到更多机会,你几乎不得不学会这种语言,但一旦学会,也意味着你开始接受这种压抑。

对于日本的礼教文化,它是一种无声的规训,默默地压迫着每一个人,连当地人都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