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完有半个月了,但实在不知道怎么下手……只能说唯一的收获就真的认识一大串的书名以及一堆人名,比如王夫之、胡承诺、徐乾、杨慎等等。
所以我想这书如果不是研究历史的人,普通读者还真未必需要阅读,太专业了。
这本书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讲义笔记集结。他对中国史学发展有着整体脉络的把握,提出了唐宋变革的观点。
在这本书里,有五个重要的收获。
第一,《史记》的出现奠定了史书的体例形式——正传体。而类似左传的编年体在之后为史官继承。但究竟是用正传体还是编年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偏向。总体来说作者认为司马迁采用的正传体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主要问题在史料的处理上。后世此类著作从文采和史料上都没能超越《史记》。
第二,史学原本是家学,史官是世袭官职,到了后世则摆脱了家族性质,尤其唐代以后转向了政权官方。作者认为这样的编纂活动丧失了统一性和价值中立,成为天子的代言。这样的后果就是史料的正确性受到影响。
第三,《资治通鉴》是对编年体的兴盛,它引起了一批文人对它进行注解活动。作者对它最称道的是仔细辨别史料,确保了一定的正确性。
可以说,《史记》、《资治通鉴》对中国史学是有重要影响的。前者是史官对历史的记录,后者是对帝王的劝谏,都代表了历史记录的高成就。
第四,每个朝代时期对历史记录受到不同学风的影响。比如明代就有求全的风气。作者确实详细说了每个朝代的变化,但阅读的基础必须对当时学风有了解。
第五,到了明清时期,应该是史学最完备的时候。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每一个学派历史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其史学活动也就不同。如浙东学派注重理论性和综合性,浙西学派单纯地进行校订。
第六,明清时期,不同人物对历史观点的介绍,基本是最后几章的重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成熟的时期。
第七,一些地理志、百姓生活的记录、金石学也归属于史学,
总体来说这本书信息量很大,需要很大的知识储备去理解。
所以说不专门研究历史,可能真不需要读。
【文/云玖弋】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