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标题:鸟瞰西蜀冶铜帝国
(作者:李永政)
西蜀冶铜帝国,早已湮没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大渡河边铜河村、峨眉后山丛林村、瓦屋山下复兴村的冶铜遗址上,堆积如山的铜渣,如一颗颗湛蓝的宝石,在深邃的天空下,默默的诉说着古蜀先民创造青铜文明的不朽传奇!
西蜀冶铜遗址范围
1、洪雅瓦屋山镇复兴村区域“严道铜山”冶铜遗址群
2、洪雅高庙镇丛林村丛林岗区域冶铜遗址群
3、峨边五渡镇铜河村区域冶铜遗址群
4、以峨边五渡镇铜河村区域冶铜遗址群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金口河、峨眉、沙湾、沐川等区域冶铜遗址。
西蜀古冶铜遗址的形成,除洪雅丛林岗冶铜遗址外,其他冶铜遗址《史记》、《战国策》等古籍和当地县志有记载,能找到相关线索,民间也有邓通铸币的传说,唯有洪雅丛林岗冶铜遗址,古籍无记载,民间无传说,唯一的线索就是丛林岗主峰及山腰,大规模的冶炼铜渣,和在铜渣中找到的23块古陶残片。
西蜀冶铜遗址断代
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区域“严道铜山”遗址群,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洪雅县铜矿山古代矿冶遗址群考古调查报告》,该遗址群的年代,在秦汉至明代早期。
峨边五渡镇及周边冶铜遗址群,最近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正在开展考古调查工作,遗址断代尚需时日。
2011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相关单位对洪雅王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判断洪雅王华遗址为十二桥文化早期,将洪雅丛林岗冶铜遗址群出土陶片,与洪雅王华遗址陶片比对,丛林岗冶铜遗址出土陶片,明显早于王华遗址,由此判断,丛林岗冶铜遗址,可能与三星堆遗址同时期。
西蜀冶铜遗址规模,总产铜量在万吨以上。五渡镇铜河村、高庙镇丛林岗、瓦屋山镇严道铜山,均有厚度在两米以上,甚至超过三米的铜渣堆积区,单是洪雅瓦屋山严道铜山铜渣堆积量,有人估计超千万吨,也有人估计上亿吨。丛林岗、五渡镇等地的规模,与瓦屋山下严道铜山遗址铜渣堆积量不相上下。
西蜀峨边—洪雅冶铜遗址群、安徽芜湖—铜陵冶铜遗址群、江西瑞昌—湖北大冶冶铜遗址群,构成中国长江流域三大超级古冶铜遗址群,其余分布在云南、甘肃、陕西等区域的冶铜遗址,规模完全无法与长江流域三大超级冶铜遗址群相提并论。
(瓦屋山镇、高庙镇、五渡镇冶铜遗址群相对位置)
长江流域各超级冶铜遗址群,数西蜀冶铜遗址群最为神秘、特殊,从瓦屋山镇复兴村到五渡镇铜河村,直线距离约60公里,中间是丛林岗。西蜀冶铜遗址的分布,依次为复兴村冶铜遗址群、丛林岗冶铜遗群、五渡镇冶铜遗址群,由三部分组成的西蜀冶铜遗址集群,处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从西北到东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与三星堆埋物坑朝向一至。三星堆埋物坑朝向与西蜀冶铜遗址排列方向一致是巧合,还是古蜀人另有深意,有待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进一步论证。
西蜀产出的上万吨青铜去了哪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青铜原料从哪里来,这是一个社会各界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看,当时的开矿冶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三星堆时期古蜀王庭使用青铜,绝不仅仅只用于铸造青铜面具,古蜀人在军事、经济、生产生活等各领域,一定会大量使用铜,三星堆时期古蜀王庭和整个社会用铜量巨大,而殷商等其他族群也在大量用青铜,因此,凡是产铜区域的族群,给其他族群提供铜的可能性非常小。受诸多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的影响,古蜀王庭在西蜀开矿冶铜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也印证了丛林岗区域冶铜遗址,大至与三星堆同期的可能性。
西蜀开矿冶铜历史探源
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山权数》、汉代桓宽的《盐铁论》等古籍,对商汤命人在庄山冶铜铸币均有明确记载。庄山的名号响亮了上千年,庄山到底在哪里,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线索不断出现,关于庄山的位置,渐渐指向西蜀冶铜遗址区域。
洪雅瓦屋山镇冶铜遗址所在区域,撤乡建镇前叫吴庄乡,“庄”字用于地名,在四川很少见,而中原和北方最常用,如枣庄、石家庄、台儿庄。吴庄的“庄”字,在三千多年前,相对于古蜀文化,一定是个外来词汇。有可能是三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或中原族群因为来西蜀冶铜,带来了“庄”字,以“庄”字为地名。
瓦屋山的“瓦”字,是以瓦形描述山形,有个成语叫“秦砖汉瓦”,从秦汉时期开始,我们的祖先才大规模使用瓦。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作为古城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中,没有一片瓦。三星堆文化从兴起,到消亡都没有发明瓦,因此,在古蜀国也就没有瓦这个概念,很显然,瓦屋山在三千多年前,不叫瓦屋山。
元朝周伯琦在他的《六书证伪》中说:大抵古人之制字,皆从事物上起,将观物作为创字的前提。繁体“莊”字,草头与植物相关,下半部分是强壮的意思,组合起来,指草木粗壮茂盛。立足“庄”字最初的原意,庄山一定是座草木粗壮茂盛的山。以丛林岗为中心的西蜀冶铜遗址群,地处“华西雨屏”,常年雨水非常充沛,植被十分粗壮茂盛,符合“庄”字原本表述的景象。复兴村、丛林岗一带,在古人眼里就是庄山!
复兴村、丛林岗冶铜遗址群,在夏商时期无比偏僻遥远。这一特征,符合商汤开矿冶铜,需要避开夏朝这一历史背景,间接的佐证了庄山的位置。打开中国地图,不难看出,商汤的炼铜人马到丛林岗炼铜,最好走,最省力,最安全的路线是从殷墟、商丘或者说中原出发,直奔宜昌,这一线没有大的山脉,比较好走,从宜昌走水路,经长江、岷江、青衣江直达洪雅,在洪雅花溪口换小船,到柳江上岸进山来到丛林岗。当时的商部落击败了周边数个小国,国力十分强大,完全有可能溯长江而上,寻找战略资源——铜。三星堆文明,是不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与入川冶铜族群交流的结果,有待进一步考证。
丛林岗、复兴村一带,是草木茂盛的大山、有铜矿、有冶铜遗址,有带“庄”字的地名,这“四要素”均指向庄山特征,说明商汤组织的庄山冶铜就是西蜀铜山,如果一定要确认某一点为庄山,那么,种种迹象表明,就是洪雅丛林岗。海拔2592米的丛林岗,远远望去,正三角形的山体,矗立在蓝天下,就象埃及金字塔,十分雄伟。丛林岗主峰就是一个巨大的冶铜遗址。
(照片:失踪千年的庄山---丛林岗)
逻辑上,商汤庄山冶铜并不是西蜀冶铜的开端,最初的西蜀冶铜应该早于商汤的庄山冶铜。
青铜古道的形成
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和青铜器的传播途径,就是青铜古道。西蜀每一处冶铜遗址,都是青铜古道的起点,同时,也是古蜀青铜文明的起点。青铜古道连接着古蜀、中原、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东到大海,西至青藏高原,青铜古道就象人体的毛细血管,遍布中华大地,古老的中华民族,沿着青铜古道,生生不息,披荆斩棘,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
遍布中华大地的青铜古道,连接着远古王城,连接着四羊方尊、青铜神树、人面大鼎等每一件青铜器,以及制作、使用这些青铜器的每一个先民,连接着海昏侯墓里,成吨成吨的五铢钱,连接着手持商王钺、越王剑、吕不韦戈的远古千军万马。
青铜古道是中华民族通向文明、通向辉煌的金光大道!
(文章/图片:李永政 于2024年8月21日,编辑:唐从祥 ,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