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持续完善医疗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起应急管理、统一调度、高效运转、集中专家、多科联动、协同救治的新模式。
在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这样的求助电话每天要响起成百上千次。调度员作为救治的“第一线”,除了确定呼救者基本信息、下达派车指令,还要根据呼救类型确定急救预案,提供及时、有效的远程指导。今年7月,苏州市120指挥调度中心视频指导功能上线,进一步提高急救质量。
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科长潘纯介绍,以前是通过电话,作为旁观者去实施CPR(心肺复苏),但是增加了视频指导过后,可以通过视频,更直观地去观测患者的病情,通过纠正旁观者CPR的质量,去进一步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率。2023年心肺复苏指导成功45例,今年截止到7月份,已经指导成功了59例。
除了视频指导功能,新上线的“医疗顾问席”邀请院内专家坐镇急救中心,直接参与现场急救。
市立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质控办公室主任、医疗顾问姚萍介绍,这里有一个“双轨急救”的医疗体系,急救中心作为第一轨的医疗急救,专业的医疗机构作为第二轨的医疗支持和指导,在这些120急救的呼救里面,鉴别出来那些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做CPR(心肺复苏)及ECMO(体外肺膜氧合)的病人,立即第二轨介入抢救。
通过“智慧急救”建设,苏州打造了基于公益AED设备+急救志愿者体系+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的公共应急模式,实现“电话响起,救治开始”。
潘纯表示,目前也是注重民众急救技能的培训。今年计划培训7万余人的急救志愿者。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3万余人,今年还实现了轨交AED的全覆盖,涉及到轨交人员,也培训了1万多人,都加入了志愿者的团队。
近5年来,全市已有超136万人次患者通过智慧急救平台得到院前救治,其中,调度员在线指导87.3万人次,累计成功指导心肺复苏494例、分娩46例。院前抢救成功率由85%提升至95.72%,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由4.91%提升至8.53%,相关指标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去年,苏州入选全国首批医疗应急重点城市。
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王菊花表示,未来将进一步通过“数字赋能”,加强信息化手段的监测,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精准地对接好急救资源的分配,优化整体的急救流程,同时也推进急救资源的关口前移,来切实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