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成长,随之而来的除了开心,也有诸多问题,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这是一本很适合新手爸妈的育儿书!作者是美国儿童发展协会会员、发展心理学博士,她挑选了从出生到小学年龄段、13个困扰百万父母的问题,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并给出实战建议。
建立正向的亲子依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宠他怕惯坏,太严格又怕孩子没有安全感。但其实回头想想,宠和安全感,本身就是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什么叫“宠孩子”呢?陈老师提到,我们及时、恰当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并不是宠。
恰恰相反,孩子们就是通过我们的及时反馈,去建立亲子之间的安全依恋,从而建立对社会其他人、事物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而且,及时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大脑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然的亲子互动下,孩子不仅不太会出现“安全感缺失”,还能给予孩子探索周遭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可在生活中,我却经常看到“孩子不爱说话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孩子很黏我是不是缺乏安全感”之类的问题。“缺乏安全感”好像成了一个教育“万金油”,孩子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有人试图用这句话去解释。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把所有问题归于一个原因,当然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结合自家宝贝的特点找问题。
要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困扰
如果我们能摆脱"要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的困扰,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那么在父母和孩子有了良好的沟通和爱的基础上,孩子就不会无节制地提出要求,而父母即时满足他们的需要也不会宠坏他们,有时候让他们等待也不会产生怨恨。
所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实现自我管理才是根本。
在合适的情景中,让宝宝等一等
对于婴幼儿,自控力的培养不需要制造一些特别的机会。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的时刻,需要他们等待和克制冲动。当然他们的自控力还很差,离不开父母的提醒。自控力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练习。
1岁半﹣3岁期间,宝宝慢慢具备了自控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短暂的等待。比如吃生日蛋糕以后才拆生日礼物等等。
在父母的提醒下可以等待,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有些稍大的幼儿还很自觉运用一些策略来帮助自己克制欲望,比如自言自语、唱歌、转移注意力等。
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自控力已经开始发展,在父母的帮助和提醒下能慢慢做的更好。
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上一年级了,想要个新书包,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很多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主,在选择中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对孩子的物质需要要合理地满足,既不必百依百顺,也不必故意不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一些智慧帮助孩子学会等待和取舍。
通过和孩子的良好沟通,权衡利弊,给予他们信任和一定的自主权,他们就能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而这也有助于他们内部动机的形成。
很多父母担心如果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可能会让他们要求无度。其实,对孩子的要求合情合理地满足,关注他们的感受和选择的权利,他们是不会提出无限制要求的。
比如对于零食,不是父母控制不控制,而是孩子理解不理解。如果他们理解身体发育需要各种均衡的营养,而糖分在金字塔的顶端,大部分儿童都能克制住想大量吃糖的欲望。
从亲自子关系上说,我们要理解他们。有时候我们退一步,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经常被"满足"的,那么在大原则上,不被满足的时候就更容易接受。
面对酸甜苦辣,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
如果你担心看电视节目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该书就告诉你,两岁以下的孩子确实不适合看电视,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害怕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该书就告诉你,规则意味着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而不是“禁止”。
如果父母制定的规则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脾气大,该书就告诉你,先别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疏导等都还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很正常。
我们称赞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引导孩子去关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事情的结果。例如“你为了准备比赛花了很多时间”,“你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查了很多资料。”
称赞孩子实现结果途中的努力,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孩子关注能力的发展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果目标实现,他们还会付出同等努力继续;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他们也可以审视整个过程,找到原因,下次改进。
写到最后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父母不学点儿童心理学知识,将永远不可能在面对棘手的育儿难题时拨开迷雾。
直抵问题本质,进而独立思考与判断,而以儿童发展的全局作为考虑养育问题的基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