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猎聘发布“2024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整体应届生需求城市分布TOP10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明以上城市具有最强大的人才吸纳力,更多的应届生选择去以上城市就业。

城市排名越靠前,去这些城市找工作的应届生越多。四大一线城市依然是首选。杭州近年来工资水平提高很快,也对大学应届生很有吸引力。苏州私企众多,机会多。此外,成都、武汉、重庆、南京都是区域重点大城市,也成了部分应届生的重点选择。

作为一个从西部农村到北京工作的小镇做题家,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北京户口。这辈子奋斗到头也就是混个北京户口。真正是我奋斗的天花板就是北京学生成长的地平线。

本号一直秉持着一个观点,对于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是家中没矿,去大城市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年轻人选城市就是第二次投胎,现在正值毕业季,重新投胎的时刻又到了。

中国的城市是分级别的,从高到低有这么几级:

首先是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省级城市。

其次是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同级。这其中的5个计划单列市虽然不是省会,但它们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权限,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

再次就是省会城市,除以上10个副省级省会之外的其他省会。

然后才是普通地级市。

城市级别很重要,你有更高的级别就会匹配更多的政策和更多的资源。但这只是先天条件,发展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城市后天的努力。后天的努力才真正决定一个城市的上限。这就是为什么四大一线城市不是四大直辖市,而是北上广深。

四大一线城市是市场化充分筛选出来的,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自然是第一选择。除此之外,其他城市怎么选择呢?这里就有个诀窍,要尽量选择自下而上的城市,说白了就是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充分,营商环境更好的城市,无数企业赚钱交税给政府,民间造血能力极强。这种城市机会多,知识和人才的潜力能够最大程度释放。

比如苏州。苏州很有意思,号称“宇宙最牛地级市”,说明它很牛,但它级别并不高,也就是个地级市。

这样一个地级市GDP常年排在各城市前6,力压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等一众副省级城市。苏州这么牛主要是它自己的努力成就,因为它相对其他级别更高城市没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输入,这种城市没几个国企,主要是私企和外企较多。而私企和外企多的城市也更能吸纳就业人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而有些城市是自上而下的,这种城市由于民间造血不足,财政都是从上到下一级级下发,级别越高资金占有量也就越多。这种城市主要依赖国企,消费中坚都是体制内人士,公务员、事业单位就业人群占比更高。

自上而下城市的私企主要是围绕体制内人士消费建立起来的饭店、服装店、装修店、理发店等服务设施。比如我老家西部某小城,包括东北的某些城市也都是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城市大学毕业生你去了就是考编制,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另外,选择城市要往开放程度更高的地方去。我们都知道广东为什么发达?因为广东比内地早开放了那么十多年。所以整个的社会风气和营商环境更加地开放前卫。

每个城市都在强调改善营商环境,这可不是开几次会就能改善的,这已经深入在这个城市的每个公务人员和市民的实际行动中了,必须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常抓不懈才能得到改善。

开放程度高的城市创新基因发达,容错机制灵活,这对于一个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

要去每年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这都是过来人经过权衡利弊用脚投票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给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显性样本。人口流入多,则就业机会多。人群的聚集又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量要避开那些天天在“开发”,“振兴”、“崛起”中的区域和城市,八成没戏。试想一下,长三角需要振兴吗?珠三角需要振兴吗?越是要振兴,说明它已经不兴了。还是举个苏州的栗子,没人让它崛起,它早就崛起了。反而是有些地方国家天天催它崛起,给它政策,给它资源,它非但没有崛起反而在塌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年轻人选择去哪里很重要,选择就是命运。选择在一个城市就业定居就像是第二次投胎。

一定要去人口净流入城市,去选择有自下而上发展基因的城市,去商业繁荣开放程度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