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证明你读过《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这副对子宣扬的是一种入世哲学,指出知识并非存在书本文章里的理论和思辨,现实世界的各种人事、规矩、礼节、权术……都是一门大学问,能在其中出入自由,如鱼得水,即是习得了文章中的精髓。
这句耳熟能详的俚语,便出自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自出世以来,便赢得多位文学巨匠的赞美。
鲁迅称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巴金认为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
他认为,《红楼梦》所描写的人性是深刻而真实的,而且其所表现出的悲凉之情也是非常打动人心的。
《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每一个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上到贵族小姐,下到仆从丫鬟,身上都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还有光辉。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她一个穷苦的普通村妇,大字不识,本想靠着荣国府打秋风,却在大观园中混得如鱼得水。
书中寥寥几笔,通过对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的表现,将一个深谙生活智慧的普通小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不过是几个情景的转换,却将刘姥姥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世的高情商体现得淋漓尽致。
01
刘姥姥守寡多年,七十岁的她,同女婿狗儿一家生活。
这年冬天,因为庄稼收成不好,一家人正在为如何过冬发愁。
狗儿躺在家里的炕上,整天唉声叹气喝闷酒,时不时还拿媳妇出气。
刘姥姥得知王狗儿的爷爷以前做过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曾有交集,想让狗儿去贾家找王
夫人借点钱,以渡过难关,无奈狗儿脸皮薄,说什么也不愿意去。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刘姥姥只得亲自带着外孙板儿去贾府认亲。
当生活走投无路的时候,刘姥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生活困难的出路,不坐等,不抱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进取。
而女婿狗儿,只会成天长吁短叹,躺在炕上满腹牢骚。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狗儿一样,喜欢在工作中怨声载道。不是抱怨工作辛苦、压力大,就是埋怨工作不自由、工资待遇不如别人。
抱怨只会浪费时间,抱怨并不能让任何事情变得更好,相反,它还会让你失去更多机会;抱怨的人生不足以让你站在人生顶峰,它只会让你的工作、生活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总喜欢随口发泄内心的不满,却始终没有拿出实际行动,改变眼前的困境。
久而久之,抱怨的情绪就会如同雾霭一样弥漫人的整个心境,让精神陷入不断的内耗之中,最终导致工作、生活一团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而不是抱怨。
02
刘姥姥年迈却活泛精明,豁得出一张脸皮,带着外孙板儿踏上打秋风之路。
刘姥姥深知自己来自社会底层,与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却步,相反,她以一种极为明智的态度去攀附贾府。
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和目的,放下身段,以一种卑微却又不谄媚的姿态去寻求帮助。
这种审时度势的智慧,使她能够勇敢地迈出那一步,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寻找转机。
她自知身份卑贱,无人引荐必然见不到真神。
于是先去找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见面就称“周嫂子”。
明明刘姥姥的年纪和辈分都在周瑞家的之上,却故意自己降低辈分,抬高对方,以此方式获得对方的同情与好感。
都说人穷志短,不是穷人天生没有自尊心,而是现实有太多的无奈,需要自我牺牲压抑后的保全。
在面对人生困境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为了家人,为了生存,那份责任感和无奈,让我们不会放弃任何机会争取,来改变现况。
放下面子,才真正的体面。
人总要活着,为了生存,没有面子可言。
年岁渐长,生活逐渐露出了狰狞的面貌,越来越越觉得生活不易,才发现刘姥姥当真有大智慧。
大部分人的一生,注定都是平凡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来没有逆来顺受的生活,只有倾尽全力地活着。
只要能换来生存和温饱,再多的脸面都不值一提。
刘姥姥这个年纪,本该是像贾母一样,可以儿孙满堂,安享晚年了,但对于刘姥姥来说,填饱肚子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为了活着,她可以暂时放下人的尊严,去豪门忍受屈辱。
我们周围也不乏有这样的人。
很多时候,因为太过于爱面子,总是眼高手低,总觉得有些工作,有损自己的脸面,有失自己的学历和身份。
于是,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日子本来就很难了,为什么不解燃眉之急?为什么宁愿在家躺平,也不愿意接受,当下可以解决问题的生存之道?
殊不知,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总比在家闲着强。
人,唯有通过工作,才能维持生活,才能让生活充实起来,也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只要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养活自己,再卑微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心生敬畏。
工作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太碍于脸面。
“死要面子,活受罪”,咽不下委屈,放不下自尊,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韩剧《请回答1988》 里有一句台词: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
修炼出一副厚脸皮,耐得住白眼与打击,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当你能够放下所谓的面子,才能找到你赖以谋生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当你能够放下所谓的面子,才能不断提升生活的品质,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荣国府是朱门大户,刘姥姥自知是乡下穷亲戚,出门前特地早早起床、精心打扮,带着板儿上路。
孩子天真无邪,只当作出门游玩,刘姥姥却不禁紧张情怯,战战兢兢。
荣国府大门四敞,趾高气昂,刘姥姥战战兢兢,深谙“小鬼难缠”的道理,问路时见了谁都恭顺地喊上一声“太爷”。
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免不了遭人戏弄一番。
好在有人体恤她年老,又千里迢迢赶过来,给刘姥姥指明了方向。
经人提点后领着板儿绕了一圈才从后门进了府。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整个人状态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出一点错,惹得夫人、少爷、小姐们不高兴。
进府后先见周瑞家的,攀上旧交情,点头哈腰,逢迎地唤上“嫂子”;
再见平儿,将秀丽贵气的丫环当作太太,磕头跪拜;
一番周折后,终于在众人整肃中见到了威严赫赫的王熙凤。
王熙凤自然是瞧不上穷酸的老太太的,一顿饭过后,将太太平时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和自己的一吊零钱给了刘姥姥。
二十两银子是碍着一点亲戚关系随便从手指缝里漏下的赏赐,一吊零钱是刁蛮刻薄的太太找乐子给的讽刺。
刘姥姥被当作街边的乞丐一般被人耍着玩儿,她通达事理,自然觉得屈辱。
但二十两银子足够一家人过个不错的年,屈辱她也得忍下去,接了钱笑脸相迎,感恩戴德。
年过七旬的老太太连跪再拜、忍者折辱求一点接济,是世故练达,也是逼不得已。
跪的是富家人,求的是维生钱。
想一想生活和工作里的自己,谁不是如此呢?
客户的刁难、领导的刁难、长辈的刁难……像女婿王狗儿一样倔强顽固、不肯折腰是少年人的意气。
成年人为了在夹缝中求一点便利、求一点出路,不得不学会忍受屈辱、学会卑躬屈膝,学会心里苦哈哈,脸上笑嘻嘻。
04
刘姥姥顺利拿到“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零钱,但她并没有拿着这些好处,立刻溜之大吉。
而是专门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家买果子吃,以感谢周瑞妻子的引荐之恩。
小小细节,足可见刘姥姥的感恩之心。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虽然王熙凤只是想打发刘姥姥走人,可对于刘姥姥而言,却是他们一家的救命钱。
于是第二年,刘姥姥将当年自家地里最好的瓜菜留下来,送到贾府,以表示自己的感谢。
正是刘姥姥这份感恩的心,才让她获得了更好的机遇,见到了她的第二个贵人,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
刘姥姥被贾母盛情挽留,在园里小住,把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没听过的全都体验了一遍。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
工作、生活中,唯有像刘姥姥一样,心怀感恩,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也才能让日子越过越美满。
当你能够以感恩之心,面对周国的一切,心里也就坦然了许多,就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的美好、工作中的乐趣。
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饭一蔬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一朝一夕、一茶一书都是生活的恩赐;
春去冬来、季节更迭,都是岁月的深情陪伴。
你会发现,哪怕工作再苦再累,有再多的不如意,但它至少能让你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哪怕同事有再多的言语刁难,甚至为了一己之利,大动肝火与你发生冲突,但他们也给过你
不少的温情,给过你很多帮助。
哪怕领导有时候会善意地批评你,但他也是为了你能更好地进步;有时候会给你安排重任,恰恰也是在给你提供历练的机会,让你不断成长蜕变。
其实,当你以一颗敌对的心面对周国的人事,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的绝境,让自己困顿不前。
只要你能时刻怀揣感恩的心,那么所有的善意,都会以流转的方式回报于你,你也将会体会到工作、生活中的幸福和乐趣。
05
在进入大观园后,面对各种陌生的环境和高高在上的众人,刘姥姥展现出了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她不怯场,不畏惧他人的眼光和言语,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其中。
当众人拿她打趣时,她不仅不生气,反而顺势而为,以自己的幽默和风趣回应,将那些可能会让她尴尬和难堪的场景转化为欢乐的氛围。
比如那句经典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让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她成功地博得了大家的好感,也让自己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这种能迅速化解尴尬,以轻松态度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体现了她的生存智慧。
游园当天,王熙凤故意捉弄刘姥姥,在刘姥姥头上横三竖四地插了各色花朵。
面对这样的举动,刘姥姥不仅没恼怒,反而顺势打趣说自己是个老风流。
那一刻在大家眼中,她无非是个为取悦别人不惜自我贬低的小丑。
在宴会上,凤姐和鸳鸯合伙商量作弄刘姥姥,私下“教”她贾家吃饭的礼节。
刘姥姥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客随主便,何况是有恩于自己。
于是等贾母刚一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罢,又鼓着腮子不说话。
刘姥姥这副滑稽的样子,让宴会上上下下人都哈哈大笑。
事后,鸳鸯给她赔不是,刘姥姥丝毫不在意,大度地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刘姥姥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但是在宴席中却能迅速看透主人的用意。
之后她不仅不说破,还积极配合,更是因此得到了一干人等的另眼相看。
刘姥姥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拥有超强的洞察力,能够透过复杂的事物,看透事情的本质。
她深知荣国府最具有话语权的是贾母,这群人想要做的不过是逗贾母开心,自己出个丑,博得贾母一笑,何乐而不为。
《诗经》有云:“明以洞察,哲以保身。”
关键时刻,看透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不仅能够轻松获取既得利益,更是安身保命的第一要务。
晴雯作为贾宝玉身边的一等丫鬟,就是因为没有看透当前局面的洞察力,才被赶出大观园并最终丧命。
王夫人身为宝玉的嫡亲母亲,对宝玉身边人的处置拥有极强的发言权。
晴雯作为贾母派到宝玉身边的丫鬟,本就不招王夫人喜欢,结果她不但不低调行事,还处处得罪人,终致受到迫害。
看透局面,看穿别人的心理,是一种洞察,也是一种生存立世的本领。
刘姥姥深受喜爱,凭的不是城府深,而是憨厚直爽,她饱经沧桑,看透人情冷暖,心里比谁都明白。
贾府虽然富贵,暗里却笼罩着沉重又压抑的气氛。
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看破不说破,既能给大家带去欢笑,并因此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莎士比亚曾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笨人。”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包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善良的沉默,是智者的境界,因为心里充满了慈悲。
06
《荀子·非十二子》里曾经说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你言语得当,别人会觉得你明理智慧;在不该说的时候保持沉默,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有些人总要在各种场合见缝插针说话抖机灵,却不知某些时候不说更是一种智慧。
在参观大观园中几个姑娘房间的时候,经过黛玉的房间和探春的房间,刘姥姥都有所表现,却在参观宝钗房间的时候,没有关于刘姥姥的任何语言或动作描写,好像在这群人中不存在似的。
这其中的妙诀就在于贾母对于黛玉和探春是喜爱的,所以对于她们的房间一会儿嫌纱窗颜色不够鲜亮,一会儿又嫌檐下的梧桐长得不够粗,恨不得把好东西都给用上。
而到了宝钗处,同样是让人拿好东西,却是嫌屋子陈设太过素净,一来亲戚来了看着不像样子,二来犯忌讳。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贾母这番说辞里面的嫌弃明眼人一听便知。
所以刘姥姥一改之前不断打趣的行为,静默不言。
此时刘姥姥的不说,不仅保有了宝钗母女的体面,更是一种大智慧。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史湘云,在一次听戏的时候众人都看出戏子和黛玉相像,却只有史湘云说了出来。
宝玉对她使眼色,史湘云反而不依不饶,觉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开不得玩笑。
固然有人觉得史湘云的实话直说是直爽可爱,却不知她的心直口快,让别人如鲠在喉。
明知道对方心有忌讳,偏偏提出来,让别人恼怒。
明知道对方身处尴尬,偏偏说出来,让别人难堪。
相比之下,不该说的时候不说方为大智慧。
就好比俗话所说:“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何必一味地用语言彰显自己呢,真正的大智若愚是在不该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人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半生已过,才懂得沉默是金。
不说是一种智慧。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无意义的话。
古人说:“智者先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说话出自天性,沉默出自智慧。
一位高僧曾传授给贾平凹八字成功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什么是“守口如瓶”?
谣言谎言,不如不言;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虚伪之言,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言而无信,不如不言。
祸从口出,沉默,可使自己少惹是非,少留把柄,不让杂念扰乱心志。
佛曰:不可说。
道家讲三缄其口。
孔子说: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是非对错,转眼就成过眼云烟。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
07
巧姐被舅舅王仁策划卖给外藩当偏房,四处求救无门的平儿正巧遇到刘姥姥上门,于是将难处一五一十的告知刘姥姥。
刘姥姥即刻就给出了直接走人藏起来的主意,并与平儿积极配合,将巧姐藏到了自己的屯子里。
及至巧姐的父亲贾琏回来之后,刘姥姥将巧姐送回贾府,一贯擅长言语的她却在贾琏面前什么都没说。
既没有极力表功,也没有痛陈别人的不是。
其实,在平儿向她求救的时候,刘姥姥就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未尝不知道整件事的起因是巧姐舅舅和其他人一起想出的主意,尤其还有邢夫人的助纣为虐。
此时的刘姥姥,说自己的劳苦功高,未免有向贾琏讨要好处的嫌疑;说别人的不是,对方是贾琏的母亲和舅舅,由一个外人来评判自己的亲人,贾琏势必心里会不得劲。
她的一言不出,恰恰是高情商的表现。
看透又说透的人是什么样的?
赵姨娘可说是典型的代表。
她虽然身份低微,却早已清醒地看透了宝玉和贾环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贾母、王夫人等一干人等对两人的态度差异。
但她的愚蠢之处就在于,每每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却偏偏要嚷嚷出来,闹得彼此没脸。
因芳官将茉莉粉代替蔷薇硝给了贾环,赵姨娘满心不忿,便对贾环大骂,“有好的给你!谁叫你要去了,怎么怨得他们耍你!”
底下的奴才们看人下菜碟是免不了的,但找当家主子告上一状,或隐忍不发待到时机成熟再下手整治都不失为一种方法,她却偏偏当着贾环的面将母子俩的尴尬境地说破。
除了折损孩子的自尊心,将贾环养得又蠢又坏,又有什么用呢。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古龙也说:“越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越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就更高。”
你的沉默,自有力量。
08
清代点评家涂瀛曾经在 《红楼梦论赞》中说: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瑞摩求合,思之至深。是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之
人。”
她长期生活在底层,历经艰辛,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悟。
她的一些朴素话语和行为,往往蕴含着对人生的洞察。
比如她对于庄稼人的生活和收成的谈论,让贾府那些养尊处优的人也能了解到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她虽然没有读过书,没有高深的学问,但她的生活经验赋予了她一种别样的智慧,这种智慧是真实而又接地气的。
刘姥姥以她独特的智慧,在《红楼梦》的世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形象既让人觉得有趣可笑,又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生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智慧并非仅仅存在于书本知识和高贵身份之中。
即使是一个平凡的乡下老妇人,也可以拥有令人敬佩的智慧,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刘姥姥的存在,为《红楼梦》这部巨著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和温暖。
刘姥姥作为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在人情世故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是身处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应该学会的大智慧。
刘姥姥身为一个穷酸的农村老媪,浑身士里士气,但她淳朴善良、知足乐观,不怨天尤人、不卑不亢,善用智慧、懂得感恩,将生活中所有的困顿逐一化解,在人际关系异常复杂的大观园里,活出了自己真实的样子,得到了善终。
以刘姥姥的心态,面对周国的一切,工作自然就简单快乐多了,生活自会赐予你幸福的回馈,予你想要的风景,人生将会绽放更多的精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