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上观超然
◇朱慧静
初秋,山城应是火热的“秋老虎”之季,然而,近日却意外地感到天气并非那么热,火炉之说不再。
友人小艾建议我们去南岸“一天门街”樟野茶馆品茶观景。
傍晚,秋凉意味渐浓,风中有明显的凉意。小艾开车沿着弯曲狭窄的公路缓缓上行。上山公路是一条十分陳旧的老路,本就狭窄弯曲,再加道路不平,坡度很大,有的地段坡度竟然有70余度,人走是很困难的,但重庆男女年轻人却能健步而行。车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不仅颠跛明显,特别是上山坡度大时,需踩下油门才能上行。同时,还要与下行之車交汇,两车相距最窄时,只有不到10公分左右,稍不慎便会擦触对方的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车只好不时停于路边,让下行之车先行。就这样,本就不远的路程,竟然行驶了近一小时左右。
所谓“一天门街”,其实是并无街的模样,只是在山崖稍平处加以扩展,搭上简易的棚户,成为人们喝茶观江观城的处所。这样的茶棚依山崖而建,层层向上延伸,形成“街"的意象,也形成了独特的街市,人们便把这样的街市称之为“一天门街”。
“樟茶”馆,地处半山上一较大平台上,有小桌10几张,可供人们品茶、观景。置身此平台,俯视山下长江,夕阳斜照,波光鳞鳞,长江汇同嘉陵江一泄东去;三座大桥飞跨两岸,其上车流如潮,往来奔流;市区高楼林立,呈现出大都市气的宏大气运、活力无穷景象。好一幅绝美江山宏图!
小艾点要了一壶正山小种红茶,一套各种小点,我们便临崖而坐,品茶观景。与此同时,在此品茶观景的人很多,他们分别选择合适地点,合适的角度拍摄留念。
在一个小平台上,竟然出现了众多男女青年排队等待留影的状况。其场境,其气氛,无不表现出人们的欢乐之情。
时至傍晚,夕阳如血,染红了山城,染红了大江,染红了往来的车流和行驶在大江中的船驳,整个山城都沐浴在血红的晚霞之中,我被这充满活力的奇特景象震撼了。
夜幕降临,山城华灯绽放,彩灯映照楼宇,绚丽的色彩映照江水,波光闪烁,呈现出动与静美妙的结合。面对如此灿烂辉煌、超然于世的美妙夜景,忽然觉得这“一天门街”的名称有点俗,缺少点文化底蕴,与眼前这奇妙景色不搭,也极不相称。
既然有超然的奇妙美景,也应该有超然的观景台。
有了此想法,便想起了苏东坡的《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先写超然于物外,就可得其乐,反之则必陷入悲哀之中。他正面写乐,反面写悲,始终不离乐字。再写初到山东诸城之忧,继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览游乐。文章中反映了苏东坡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内心中对官场失意的苦闷。从全文来看,苏东坡主要还是倾注了自已的生活情趣和“超然”的人生意绪。
苏东坡《超然台记》中的超然台,在现在的山东省诸城市。北宋时,苏东坡知密州时在一个土台上所建,并作为登高饮酒、望远、吟诗作赋的场所。其弟?苏辙便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为这个土台命名为“超然台”,其意在于表达无往而不乐、超脱凡世之意。苏轼在闲遐之余,常在此台上饮酒赋诗,并创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超然台作》等著名诗词,形成了“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思想。
在重庆市长江的南岸,有这么一个高层观景地方,应该是一个很好很美的场所。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人,登临此高台,观夜景之璀璨,观游船之浪漫,观彩桥飞跨长江、嘉陵江之气势,观长江嘉陵江相拥东去之浩浩荡荡,观红崖洞灯火之玄妙,观山城在新时期充满活力、恢宏发展之趋势…其心中之乐,怎是三言两语能尽述的?这种超然之乐,当然应该有超然之台来承载。故,我窃以为,不如将“一天门街”改为超然台更好,这样,便可将美丽山城与深厚文化底蕴相结合,让现在的人们,以及后来的人们,到此超然台一游,便能触景生情,生发更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出热爱伟大祖国的家国情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