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青年英歌队赴泰国展演
厚洋聚义英歌队受邀前往新加坡参加交流活动
厚洋聚义英歌队在揭阳楼前表演
李俊浩亲手缝制英歌头饰
“初阳造物”团队设计的英歌舞文创作品
《英歌情》潮汕民俗实景演出剧场效果图
英歌舞者,犹如古战场上的威武勇士,每一步跳跃都蕴含着千钧之力,震撼人心。每一次击槌、每一步跳跃、每一声呐喊,都让观者无不感受到一股激昂澎湃的壮阔之美。近年来,英歌以英姿飒爽的“中华战舞”之名,焕发新的生机,揭阳英歌,在保持英歌其独特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在动作套路、艺术呈现、视觉元素等方面不断追求创新,既保留了英歌原有的阳刚之美,又增添了现代观赏性的艺术魅力。在这片历史传承与多元创新交融的文化热土上,培养出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榕城厚洋聚义英歌队等众多优秀英歌队伍,作为揭阳英歌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勇于探索表演内容的创新,让英歌踏上“焕新”之路,走出乡间,“舞”向国际。
古老与创新交汇
揭阳英歌焕发“新”活力
走进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的训练基地,英歌队队员们正认真地进行阵法和动作训练,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正在一旁仔细观看着队员每一个动作细节,李俊浩透露,为了准备9月份马来西亚的演出,队伍近期在动作编排上又进行了创新。李俊浩对于英歌舞的创新,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早在2015年,李俊浩就开始对英歌舞的动作进行设计创新,通过融合中华武术元素,使动作更加丰富多样,逐渐形成富美青年英歌队的特有风格。“设计一套新动作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研究、编排、磨练,我会融合南枝拳、少林拳和太极剑三种武术套路,甚至还会吸纳街舞的元素。”李俊浩自信地介绍,“英雄下山的新阵型也是我研究出来的,时迁下山打探之后,前面8个人直接飞踢出来,场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性,效果非常‘炸’。”
作为揭阳英歌快板流派的代表之一,富美青年英歌队所表演的快板英歌极具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从2018年起,李俊浩便开始研究快板英歌的编排创新,为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从2018年年末开始闭关备战2个月,将英歌舞的节奏编排为‘快板中的快板’。一般快板英歌的节奏在1分钟130拍,但富美青年英歌队能达到140拍以上。我们在速度快的同时也要求动作到位,气势足,做到快、准、狠,这样才更有活力和律动感。”
如此创新改编,不仅要求队员们要有整齐划一的节奏感,更是对队员们的体能和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俊浩的秘诀要点——“把训练当作演出,在演出中找突破。”他说,训练时会要求队员必须达到“以140拍以上的节奏训练15分钟”的基本功要求,勤加苦练,面对正式演出时便能游刃有余。
同样以融合创新精神引领揭阳英歌蓬勃发展的,还有来自揭阳榕城的厚洋聚义英歌队,这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英歌队,近年来在总教练林桂斌的巧思下,在脸谱、服饰等视觉元素上,同样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提升了揭阳英歌的辨识度,让古老的揭阳英歌重新焕发光彩。作为揭阳英歌中慢板流派的佼佼者,榕城厚洋聚义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近日,我们来到位于榕江南河之畔的厚洋村,走进厚洋聚义英歌队训练场地旁的陈列室,墙上展示的既有代表英歌队历史底蕴的老照片,也有使用新材料改良制作的头饰,古老与创新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出璀璨夺目的英歌文化新火花。林桂斌向我们介绍,除了头饰是改用了更耐用舒适的材料,用以制作表演服饰的布料同样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些都是为了能给队员带来更好的表演体验。服饰加入了更绚丽的配色,不仅让英歌舞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好地衬托了表演效果。对于英歌的创新和用心,使得厚洋聚义英歌队在一众优秀的英歌舞队伍中脱颖而出,登上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等国内外舞台,收获了各地观众的喜爱。
林桂斌还表示,有别于其他英歌队,厚洋聚义英歌队的队员所担任的角色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实行竞争制度,队员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并在训练中轮换适应不同角色,以获得心仪角色的选择权。这种竞争方式让英歌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活力氛围,良性的竞争维持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也让每个队员都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多面手,“演出时如果出现临时情况总有人能够顶上,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能适应不同角色的多面手。”
近年来,英歌舞不断推陈出新,女子英歌、少年英歌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英歌的艺术形式,而以富美、聚义为代表的新一代揭阳英歌传承者,在英歌舞的传统精髓上大胆创新,让揭阳英歌在表演内容、动作阵法、效果呈现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张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受到广泛关注。
英歌传承之槌
从乡间“舞”向国际
2024年,关于揭阳英歌“出海”的热度不减,无论是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队的伦敦之行,还是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和榕城厚洋聚义英歌队相继到访东南亚国家展开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刮起一股股“英歌旋风”,在国际舞台揭阳英歌不仅展现出了“精气神”,更是书写了英歌文化国际交流的崭新篇章。
“当时在飞机延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还是决定继续为队员画上油彩脸谱,整装待发,为的就是将潮汕英歌舞壮美阳刚的最好一面展现给海外观众。” 回忆起今年5月份远赴泰国演出的盛况,李俊浩仍然感觉心潮澎湃,飞机落地后不久富美青年英歌队开始巡游表演,道路两旁飘扬着中泰两国旗帜,夹道欢迎的观众热情地为英歌队欢呼呐喊。“看着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每个人表演的激情瞬间被点燃,爆发出了最好的状态”。在三天的泰国行程里,富美青年英歌队与泰国当地英歌队开展了多场中泰英歌的历史性合演,用英歌搭建起中泰两国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前几年大家普遍对英歌舞不感冒,甚至存在错误认知,觉得那是游手好闲的青年才会去跳,外地人看到画着油彩脸谱的演员还会疑惑这到底是潮剧还是变脸。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英歌舞这一传统文化并参与到传承和创新中,齐心协力为家乡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传统英歌舞带向新巅峰。”回想英歌舞的“出圈”之路,李俊浩深有感触。
与李俊浩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林桂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英歌、看懂英歌,林桂斌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自学剪辑,在平台上分享英歌队的表演片段。英歌队行云流水和敏捷如风的动作,展现的热血、勇敢拼搏的精神通过新媒体和网络,感染鼓舞了更多人。“开通社交平台账号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推广英歌文化,仅此而已,商业化和流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林桂斌表示。
在茶香氤氲中,林桂斌感慨万分:“目前我的精力全都放在英歌上面。我希望能有更多热爱英歌的人,加入到揭阳英歌传承发展的队伍中,跟我们一起让这项古老的艺术文化焕发新光彩,名扬四海。”李俊浩则表示:“英歌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有朝一日,英歌舞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英歌舞者手握着的小小英歌槌,代表了揭阳英歌的根基血脉,也如同接力棒,将一代代英歌人的传承精神不断接力相传,接棒者时刻准备:槌响,战舞起!
近年来,揭阳英歌在传承和创新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建设英歌传承基地、举办创新发展主题座谈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英歌进校园传承教育等措施,促进了揭阳英歌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了揭阳英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成为揭阳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文脉链接
守英歌情怀,创时代新物
——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英歌情》
今年春节期间,英歌舞热度持续飙升,“中华战舞潮汕英歌已就位”的话题荣登抖音热榜第一,让很多原本并不了解英歌舞的网友产生了兴趣,更有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揭阳感受英歌的魅力。英歌舞有效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在普宁中茵文化园,采用“非遗+演艺+旅游”模式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英歌情》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筹备中。
据介绍,《英歌情》项目占地30亩,首期投资规模6000万元,以英歌舞为主题、潮汕传统民俗为依托,以高品质的旅游演艺制作标准,打造一部展现英歌舞精神内涵和潮汕人文风情的精品力作。目前项目建设正全力推进中,初定2025年春节期间公演。《英歌情》由卢伟锐、杜红柳联合创作并担任总编剧、总导演。两位主创人员介绍,《英歌情》以明朝嘉靖年间老百姓抗击倭寇为故事主线,引出英歌舞的起源和爱国爱乡、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涵,将潮汕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精彩绝伦的演出呈现给广大观众。结合户外全息影像巨幕、三台并联旋转装置舞台、可升降水景等高科技设备,包罗万象串联起包括英歌舞、嵌瓷、青狮等十多项非遗项目,全方位展示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揭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英歌情》填补了潮汕文旅演艺领域的空白,项目运营后,对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英歌文化得到多元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游客量的增加,会带动本地食宿交通等配套服务以及地方特色产品的消费,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助推英歌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项目负责人表示。
《英歌情》通过实景剧创新丰富了英歌舞的表现形式,与英歌舞相关的文创产品,近年来也随着英歌文化的“出圈出彩”,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外地游客的青睐,成为文创市场的一匹“黑马”。
孙旭和他的“初阳造物”团队创作的“非遗英歌人物模型”文创产品,曾获得了“广东对外传播优秀产品”荣誉奖项。“今年春节前我们备了近百套英歌文创产品,经过春节假期,线上和线下渠道都已经销售一空了,出乎我们的意料。”孙旭表示。虽然销售火爆,但这仅仅是团队初次尝试对英歌文创产品进行销售。“刚开始设计创作这些文创产品,还是源于大家对英歌舞的喜爱,以及对推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那份责任感。英歌主题手办和摆件,要做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制作过程中部分环节就需要靠手工完成,导致整体制作成本偏高,我们不想让定价影响了人们对英歌舞的热情,所以这些产品更多是作为一些活动的‘伴手礼’,派赠给参加活动的人员。我们希望让这些产品成为英歌文化的实物载体,让英歌舞和英歌文化传播到大江南北。”
文脉链接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郑骋:
英歌“进校园”促传承弘扬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郑骋长期以来聚焦英歌等潮汕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带领研究团队对英歌等地方民俗文化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
“近年来,潮汕英歌不仅在国内红火出圈,热度不减;在国际舞台上同样大放异彩,备受瞩目,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郑骋谈到英歌文化“出海”的意义时表示。
在英歌文化“出海”的背后,郑骋等相关专家也发现在泰国,潮汕英歌得到较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至少15个府都有英歌实践,春武里府和乌隆府的英歌更是被列入当地的非遗名录。“这一现象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并在异国他乡实现‘在地化’的典范,也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些也为英歌发展和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更充实的论据。”郑骋补充道。
近年来,英歌在编排、视觉、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突破创新,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英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欢迎和喜爱。谈到英歌进校园时,郑骋表示,英歌进校园是普及推广英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学校通过将英歌纳入课程、组建英歌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举措,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亲身感受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
郑骋强调:“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英歌的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科研能力、文化传播平台和国际合作资源,这些都能够为英歌的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英歌文化国际文化交流。”
热门跟贴